APP下载

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基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视角

2018-12-25陈英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7期
关键词:两极分化成因小学数学

陈英明

摘 要:小学阶段的数学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初级分析能力的基础学科,但目前在农村的小学数学课程教育表现出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这种现象严重限制了课程的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了防止农村小学数学两极分化,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应该作出新的转变,教育观念也需更新,引导改变学习方法,关注后进生,帮助他们分析错误原因,及时纠正错误,从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视角分析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供广大农村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农村 小学数学 两极分化 成因 对策

一、影响两极分化的成因分析

(一)课堂教学行为的影响

1.课堂讲课速度快

在农村小学的数学教学中,任课老师授课进度很快,往往一个学期的教学任务在经过2/3的时间后就完成了,这就使得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练习的时间大大缩短,老师讲学生听优秀学生能够跟得上老师的思路。适应得了这样的学习节奏,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自然就高,但是后进生跟不上老师的思路,独立思考的时间又被压缩,即使课堂上暂时听明白了,但缺乏训练,便很快遗忘,这就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信息收打击,成绩越来越差。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两极分化现象。

2.师生心理关系冷淡

优秀学生跟老师之间保持着融洽的师生关系,能怀着轻松的心理投入到课堂学习当中,思维更加活跃。在课堂上敢于发言,与老师互动也更加频繁,容易受到老师的赞扬,上课回答问题,对优秀学生来说是一件轻松快乐的事,所以他们相对来说更易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但那些后进生恰恰相反,他们与老师的关系比较冷淡,缺乏交流,带着沉闷的心情上课,这种心理禁锢住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的学习欲望不高,不愿意在课堂上发言,希望用自己的沉默来换取老师的忽略,害怕老师提问,这样便难以取得良好的成绩。

3.课堂预设不足

数学是一门系统的学科,数学的知识点往往都是互相串联的,老师在备课时通常忽略掉了后进生对原有知识的掌握程度,再开始新课讲授时便当做全体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之前所学的知识,以优秀学生的标准来讲授新课,这就造成了后进生前面的知识还未掌握,又要学习新的知识。再者,后进生缺乏向老师请教的勇气,又觉得问同学丢面子。就导致疑难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对问题似懂非懂,对知识点的掌握也是一知半解,所犯的错误得不到及时纠正,学习数学的基本功不扎实,随着课程的深入,遇到的困难越来越多,就像毛线团一样,越来越乱,与优秀学生的差距便越来越大。

(二)家庭以及学生自我心理的影响

1.家庭环境的影响

农村学生家庭背景存在着差异,部分家长为了生计常年外出务工,孩子便只能由长辈照看,不能给孩子提供良好的教育氛围,家长也不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孩子的家庭作业无人辅导,又缺乏约束个人行为的孩子难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的习惯,没有一个良好的家庭学习环境,就难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孩子长期发展不利,在学校跟不上老师的进度,考试成绩自然不理想。

2.学生自我心理的影响

学生由于心智发育不健全,易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在社会等多方面负面因素的影响下学生缺乏一个良好的价值观指引。价值观容易扭曲逆反心理更加严重,还有部分学生因为学习成绩不理想而感到自卑,在遇到问题时就急于自我否定,很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对于这些学生,要从心理上辅导他们,让他们敞开心扉,融入到正常的学习环境中去,以便在学习成绩上取得进步。

二、缩小小学数学两极分化的对策

(一)确立关注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学理念

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就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种理念应该发展成为现代教学的标准,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拥有不同的心理,思想,但相同的是他们都是活泼好动,有理想有尊严,有着广阔发展前景的人。因此,教师应该把全班的每一位学生都当做自己关注的对象,学生在课堂上所有的表现都是老师所应该关注的,学生是愁眉苦脸还是心高采烈或是冷漠呆滞,学习兴趣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学习信心是否减弱。老师用心去了解每位学生,用心施教体现出了老师对学生的关爱,表现出了老师的上课热情,老师应该改变原有的旧观念,接受新课改提出的一系列新的科学理念,因为只有接受这些新理念,在教学时才不会发生偏差,这也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老师只有经历这个相对痛苦的过程,才能蜕变成一名新时代时期下合格的老师。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部分老师的目的性太重,仅为了让学生掌握住正确的结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便用满堂问的形式,仅仅机械性的引用一些问题,把学生按照预定好的步骤引入到答案当中,就感觉教学任务完成了,新课改后,不少老师还是守着老套的教学方式,不断消耗着学生对数学的热情与这些守旧派老师不同的是激进派的老师为了追赶新课改的步伐,盲目改革,完全摒弃了数学教学传统,无论好坏全部抛弃,极力推崇新的教学方式,把表面功夫做到极致,导致看起来热闹的课堂却连最基础的学习任务都完成不了,引入了太多的延伸拓展知识导致教学目的变得不明确。

现代社会是信息技术下不断发展的时代,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在今后的应用性很小,因此教学目的从以前的学以致用转变为注重学习的过程。把学生培养成一个通过学习变得聪明闻名有情操的人,这也是新课改所强调的要注重能力培养。

(二)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是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决于老师的课堂教学行为,因此改革的关键便是老师能否在课堂教学行为上体现出新课改的理念,老师应该把学生当做教学活动的主体,老师把教学变为导学的过程,让学生根据老师的指导,自己探索,发现数学的奥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结语

有效的课堂教学行为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前提,可以帮助完成教学目标,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活跃流畅,因此在教學活动中,老师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尤其是班级里的弱势群体,要让所有同学都能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减小数学的两极化差异。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M].教育科学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郎再民.农村小学中段学生数学学习“两极分化”的成因与对策[J].学周刊,2012,10(05).

[3]张翱.浅谈农村小学数学后进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J].学周刊,2016,8(04).

猜你喜欢

两极分化成因小学数学
说说两种『白气』的成因
农村八年级学生学习英语两极分化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农村初中学生数学成绩两极分化的成因及对策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浅谈如何抑制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