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多发息肉内镜与病理学特征分析
2018-12-25张凤君李玉梅王莉莉于新娟翟玉香钊守凤董全江
张凤君, 李玉梅,王莉莉,于新娟,翟玉香,钊守凤,董全江
1.青岛大学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中心实验室,山东 青岛 266000; 2.安丘市市立医院消化内科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06年12月至2017年3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胃镜检查患者共计109 150例,胃镜下诊断胃息肉及胃息肉样病变患者6 494例。参考英国胃肠病学会的胃息肉管理指南[1]将上皮性胃息肉分为增生性息肉、胃底腺息肉、腺瘤、错构瘤性息肉、息肉综合征。排除标准:(1)非上皮性息肉;(2)息肉综合征及错构瘤性息肉;(3)胃息肉合并胃癌;(4)有胃手术史;(5)胃镜下诊断胃息肉样病变,无病理诊断或是有病理诊断不是胃息肉。共纳入研究的胃息肉患者4 515例,其中胃多发息肉患者1 639例,胃单发息肉患者2 876例。
1.2收集资料收集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息肉的直径、数目、部位、病理分型、息肉的背景胃黏膜病理学改变(浅表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H.pylori检测结果。
1.3病理诊断及分类活检标本常规石蜡包埋、切片、HE 染色,根据上述上皮性胃息肉分类标准,由2名资深病理医师做出病理诊断。
1.4H.pylori检测内镜下摘除息肉组织或活检胃黏膜组织常规石蜡包埋、切片,改良Giemsen染色,由2名资深病理医师做出诊断。
2 结果
2.1胃多发息肉检出率胃息肉检出率为4.1%(4 515/109 150),胃多发息肉检出率为1.5%(1 639/109 150),低于单发息肉检出率(2.6%,2 876/109 150)。胃多发息肉检出率随年龄升高而逐渐升高,在包括60~69岁年龄段以前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但是70~79岁、≥80岁两个年龄段检出率处于平台期,无显著升高(P>0.05)(见图1)。胃多发息肉患者的发病年龄(56.7±12.1)岁,单发息肉患者的发病年龄(55.1±12.6)岁。胃多发息肉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为1∶3,与单发组(1∶1.8)相比,胃多发息肉组女性检出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
图1 胃多发息肉组与单发息肉组不同年龄段检出率的变化趋势
Fig1Variationtrendofdetectionrateinmultiplepolypsgroupandsinglepolypsgroup
2.2胃多发息肉内镜特征经内镜下检查发现,92.6%(1 518/1 639)的胃多发息肉患者的最大息肉直径 ≤ 1 cm,93.2%(2 680/2 876)的单发息肉患者的息肉直径≤1 cm。60.5%(992/1 639)胃多发息肉患者的息肉数目为2个(见图2)。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一致,主要发生部位在胃底腺区(81.2%,1 331/1 639vs65.9%,189.5/2 876),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见图3)。
2.3胃多发息肉的背景胃黏膜病理学诊断胃多发息肉组有1 186例患者进行了背景胃黏膜活检,发现以浅表性胃炎(75.5%,895/1 186)为主,与单发息肉组(71.1%,1 563/2 1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2 胃多发息肉的息肉数目分布Fig 2 The quantity of polyps of multiple polyps
图3 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的发病部位分析 Fig 3 The location of multiple polyps group and single polyps group
2.4胃多发息肉患者H.pylori感染率胃多发息肉组共有1 539例患者行H.pylori检测,发现H.pylori感染率为12.3%(189/1 539),显著低于单发息肉组(25.6%,692/2 7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5胃多发息肉的病理分型共有1 179例患者息肉的组织病理学资料完整,占71.9%(1 179/1 639)。病理分型以胃底腺息肉(64.0%,755/1 179)为主,与单发息肉组(60.2%,968/1 609)一致(见表1)。胃多发息肉中并发息肉97例(8.2%,97/1 179)。并发息肉以增生性息肉合并胃底腺息肉最常见,占85.6%(83例),增生性息肉合并腺瘤占11.3%(11例),胃底腺息肉合并腺瘤占3.1%(3例),增生合并胃底腺2例。多发胃底腺息肉与增生性息肉的主要发生部位均在胃底腺区(96.8%、62.4%),而多发腺瘤的主要发生部位在胃窦腺区(75.0%)。各病理类型的背景胃黏膜改变均以浅表性胃炎为主(79.8%、67.6%、62.5%)。多发胃底腺息肉的H.pylori感染率(5.2%,39/755)低于增生性息肉的H.pylori感染率(18.8%,59/314)(见表2)。
表1 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的病理分型、患者胃黏膜特征及H.pylori感染分析Tab 1 The histological type, surrounding gastric mucosa and H.pylori infection of multiple polyps group and single polyps group 例数/%
表2 胃多发息肉组各病理类型的内镜及病理特征分析 Tab 2 Analysis of endoscopy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each histological type 例数/%
3 讨论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在121 564例接受胃镜检查者中胃息肉的检出率为6.35%[2]。我国报道内镜下胃息肉的检出率为1%~4.3%,胃多发息肉患者占1/3左右[3]。本研究显示,胃息肉检出率为4.1%,胃多发息肉的检出率为1.5%,单发息肉的检出率为2.6%。且胃多发息肉的检出率随年龄升高呈逐渐升高的趋势。平均发病年龄为57岁。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一样,女性更多见,关于这种现象的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认为,肠胃反流在胃息肉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肠胃反流在女性更常见[4]。因此,关于女性多见的原因仍需进一步研究证实。
本研究结果发现,胃多发息肉通常较小,大多数息肉直径 ≤ 1 cm,息肉数目以2个为主,主要发生部位在胃底腺区,这些基本特征同既往研究报道一致[5,6-8]。一项关于胃息肉内镜与病理学特征的研究报道,61.6%的胃息肉发生于胃底及胃体[9]。朱鸣等[10]报道,增生性息肉和腺瘤好发于胃窦部,胃底腺息肉好发于胃体、胃底。本研究显示,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均好发于胃底腺区,多发胃底腺息肉和增生性息肉的好发部位均为胃底腺区,而腺瘤的好发部位为胃窦腺区,与上述研究报道相同。据报道,在西方国家胃底腺息肉占所有胃良性上皮性息肉的16%~51%,增生性息肉占30%~39%,腺瘤性息肉占3%~26%[11-13]。2015年一项关于29 940例患者的回顾性分析研究发现,增生性息肉仍是胃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14]。我国研究者[6]报道,过去10年增生性息肉所占比例由 66.39%下降到 43.05%,而胃底腺息肉由 25.04%上升到48.47%,2015 年以后胃底腺息肉也已经成为最主要的病理类型。本研究结果显示,胃多发息肉同单发息肉一样,以胃底腺息肉多见。且胃多发息肉中存在并发息肉(8.2%),以增生性息肉合并胃底腺息肉为主,占83.5%,增生性息肉合并腺瘤占11.3%,因此,建议胃镜活检取材过程中应该多点全面取材,以防漏诊。
有研究显示,胃息肉H.pylori阳性率为12.7%[6],还有研究显示,胃息肉的H.pylori感染率达68%[15]和53.9%[16],本研究结果显示,胃多发息肉的H.pylori感染率为12.3%,低于单发息肉组(25.6%)。前期研究发现,中国城市人群的H.pylori感染率为31.9%[17]。本研究中胃多发息肉和单发息肉都显著低于中国城市人群的H.pylori感染率,所以H.pylori感染与胃多发息肉是否有相关性,尚需进一步研究。本研究还发现,胃多发息肉的背景胃黏膜是以浅表性胃炎为主,与单发息肉一致。大多数研究认为,胃息肉中的增生性息肉及腺瘤有恶变风险,且增生性息肉背景胃黏膜发生腺癌的风险高于息肉本身[18-22]。因此,建议临床医师对胃多发息肉活检时应该对背景胃黏膜进行关注。
综上所述,胃多发息肉与单发息肉一样,以女性多见,主要发生部位为胃底腺区,以胃底腺息肉为主,其H.pylori感染率低,背景胃黏膜病理类型以浅表性胃炎为主。同时胃多发息肉存在并发息肉,提醒临床医师需多点全面活检,以防漏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