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和孩子一起成长

2018-12-24于敏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尊重成长引导

于敏

摘要:成长,一个亘古不变的话题。成长是一曲美妙的乐曲;成长是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成长是一首热情洋溢的诗篇。

关键词:家庭教育;成长;尊重;引导

2002年的冬天,我成长为一名妈妈,一个人生重要角色的改变,看着孩子那稚嫩的小脸,当妈的心都融化了。儿子一天天地长大了,长高了,一步一步牵着他的手,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翩翩少年了。十几年的家庭教育,让我对家庭教育有了一点粗浅的认知。

一、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石。前蘇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认识到这点,父母在家庭教育中就容易形成合力,劲往一起使,教育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抓住3—6岁这一黄金时期教育孩子。这阶段的幼儿对周围世界充满浓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向成人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3—6岁是孩子是非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能针对孩子年幼接受能力不太强的特点,抓住具体的日常琐事,帮助孩子认识辨别社会中发生的是是非非,让他们具体地感受到真善美光明的一面,也体会到什么事丑恶的,可以帮助孩子增强扬善除邪的正义感,从而抵制丑陋阴暗面对孩子心灵的侵蚀。例如,当今电视录像几乎步入城市居民中的每个家庭,孩子们几乎天天与它们打交道,可以说是不出自家门,便知天下事。从中可以接受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各种信息。这里有政坛风云、科技进步、凡人俗事的各种内容,从中可以学习很多知识,了解国内外大事,家内外小事。但也不可避免地使一些凶杀暴力、荒诞下流的镜头映入孩子的眼睑。家长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指导,提高孩子的鉴别能力,同时还要随时检点自己的行为举止,为孩子树立正面形象,净化孩子心灵。

三、遇事沉着冷静,注重言传身教的力量。父母的喜怒哀乐对孩子有强烈的感染作用。孩子对父母的言行举止往往能心领神会,以情通情。在处理发生在周围身边的人与事的关系和问题时,孩子对家长所持的态度很容易引起共鸣。在家长高兴时,孩子也会参与欢乐,在家长表现出烦躁不安和闷闷不乐时,孩子的情绪也容易受影响,即使是幼儿也是如此。如果父母亲缺乏理智而感情用事,脾气暴躁,都会使孩子盲目地吸收其弱点。家长在处理一些突发事件时,表现出惊恐不安、措手不及,对子女的影响也不好;如果家长处惊不变、沉稳坚定,也会使子女遇事沉着冷静,这样对孩子心理品质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作用。

四、多多了解孩子。了解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性格,有什么爱好特长,在工作之余,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知道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常言道:知子莫若父,知女莫若母。家长与孩子朝夕相处,对他们的情况可以说是了如指掌,孩子身上稍有什么变化,即使是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能使父母心领神会,故此做为父母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能及时掌握此时此刻他们的心理状态,发现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及时教育,及时纠偏,不让问题过夜,使不良行为习惯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

五、尊重孩子的人格,把孩子视为家庭的平等成员。父母进行合理的引导和分析,但是最终的选择权在孩子手里。如果孩子选择错了,就要让他自己来承担责任,这样他才能够记住很快改正。但是如果是你帮她做的选择,即使对了,她也不一定会做的很好;要是错了,反而给他逃避责任的机会,把责任推到家长的身上。多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体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六、与孩子成为朋友。同时在心理上不要远离孩子,也让孩子了解父母的思想,感受父母的喜怒哀乐,争取孩子的信任和理解。这可以帮助对家长和孩子成为真正的朋友,而且对家长更好的引导孩子成长有帮助。对孩子的意见要认真耐心的倾听,争取与孩子做朋友,家长不可只是自己说了算,完全不听孩子的建议。尤其是遇到孩子有关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与孩子商量,听取孩子的意见,给予孩子肯定,如果有不对的地方要给他解释。当家长就家里的某件事做出决定时,也应征求孩子的意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有益的,孩子会感到自己是家里平等的一员,孩子长大后会更有自信,也会更多的为家里考虑。

七、引导孩子去思考。教育孩子的时候要用摆实事、讲道理的方法,不要轻易对孩子的行为做出评价、发指令,要尽量引导孩子去思考。要多关心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对于问题,应通过谈话、协商,取得相互间的沟通和理解,最后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八、不能溺爱孩子。发展孩子的兴趣爱好的自由,但并非对孩子的放任。家长要把握好尺度。如果孩子做错了,就不能袒护,要严格的指出,并给孩子解释清楚,以免下次重犯。要用自己的言行、作风给孩子做出表率,培养和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人格品质。

九、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这样做的目的是拉近家长与孩子之间心灵的距离。其实只是做到这点是不够的,因为那只是单向性的,目的只是让孩子了解父母,要求孩子能做到父母所期望的。但是很多父母却忽略了一点,他们只要求自己了解孩子,而孩子并不了解父母。而这里指的沟通要求父母与孩子要互相了解,父母要主动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多倾听孩子的心声,互相倾听,互相了解。这样才能与孩子心与心的进行沟通,教育孩子就成功的一大步,孩子今后也会更喜欢与家长交流自己的想法。

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都是上帝赐给我们最好的礼物,让我们用爱心、耐心、赞美之心和包容之心一起静待花开吧。

参考文献:

[1]丁雪萍.家庭教育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J].中华少年,2018(32):40.

[2]谈当代家庭教育的误区[J].陈磊.才智.2017(15)

猜你喜欢

尊重成长引导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