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语文与高职学生有效沟通能力培养的实践性研究

2018-12-24史苏敏

赢未来 2018年26期
关键词:有效沟通高职语文

史苏敏

摘要:高职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类型。大学语文是提高高职学生人文素质的公共必修课。学好大学语文,提升母语运用能力尤其是有效沟通能力,不仅能有力促进高职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求职就业及其终身成长。目前高职院校普遍比较重视学生的专业技能,轻视对学生文化素质等软实力的提升。删繁就简,重点突出,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 高职语文;生命体悟;即兴交流;有效沟通

一、高职语文教学之怪现状

(一)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

大学语文课时较少,内容却丰富繁杂,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学到想象瑰丽异彩纷呈的外国文学,从诗词歌赋到诗歌散文剧本,各体文学流变、重要的文化专题、文学史发展研究、作家研究、经典作品研读……包罗万象,浩如烟海。很多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学习四年也只是这个文学大观园的一位观光客,更何况高职大学语文只是短短的一学期,几十节课呢?

(二)学习习惯差,阅读兴趣淡

也许是受传统思维影响,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目前高职学生的高考分数普遍大大低于本科学生。表现在大学语文学习上,常常是学习习惯差,阅读兴趣淡。很多学生不爱读书,更爱狂打游戏;不爱倾听,更爱我行我素;不爱表达,更爱沉默不语;不爱写作,更爱昼伏夜出;不爱思考,更爱复制黏贴。而就是这样的学生,往往已接受了十多年的语文课堂学习。如果我们依然满堂灌、填鸭式,即使教师再费心再费力,估计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也很难有所突破。所以既要注重教师的教,更要注重学生的学;既要注重教师的示范,更要注重学生的互动;既要吸收传统教学方法的营养,发挥教师在课堂的主导作用,更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征,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

(三)目标不清晰,重点不突出

教学的出发点定以学生为中心,要预设好教学目标。高职语文教学目标往往不够清晰,特色也不鲜明。比如,欲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鉴赏表达能力,至于怎样提高,路径不够清晰;欲提高学生口语交际、写作能力,至于哪些情境、哪些领域的能力优先发展,重点不够突出;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但没有彰显大学语文较之思政课的优势和不同点,特色不够明显。

(四)学习功利化,沟通能力弱

很多高职学生较之普通本科生,学习功利化,思维表浅化,不学无用之学。他们似乎更看重专业学习,更在意考级考证。上课不带教材的比比皆是;带了教材却不翻的屡见不鲜;一边是语文书,一边是游戏机;教师兴味盎然,激情满怀,学生埋头苦干,沉浸在自己的习题世界;站起来回答问题,却低头沉默,一问三不知……高职生似乎更在意学习与技能相关的课程,学习功利化。自然学习效果不理想,不爱阅读,错字连篇,语意不通,不善表达。

二、有的放矢,重点培养高职生的有效沟通能力

(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最持久最强劲的动力。我要学比要我学要重要得多。大学语文众多经典作品、语言现象背后,必然存在一个决定语文之为语文的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言语表达,具体到高职生,当务之急便是借助这门课程提升有效沟通能力。为什么学比怎么学重要,怎么学比学什么重要。无论学哪一类作品,无论用什么学习方法,最最关键的要有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只有走进学生内心,把准学生脉搏,激发学习动力才能优化教学。那么,首先命题是:有效沟通能力与学生的个人发展,专业能力,职业发展,乃至与他们的幸福人生有什么关系?当教师或设置情境,或阐述道理,或生动举例,或以情动人,一旦学生认识到有效沟通能力与自己未来息息相关,点准了穴位,那么学生就易打开心门,接受经典,勤于读写,乐于思考,积极练习,从而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习得展示,重视学生语用素养培养

解决了学习内驱力问题,重在怎样教。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互联网时代,资讯发达,学生只要有学习的愿望,名師就在身边,精彩触手可及。教师可适当翻转课堂,讲台变身舞台。教师可设计展示内容,学生则合作学习,精心准备,充分展示。几年的教学实践证明,不少学生习得展示认真精彩,思维活跃。无论是研讨出世和入世,还是讲评中外神话故事,还是辨析情爱和责任,畅想自己的未来,都能各抒已见,踊跃登台。重视过程评价,教师可做好主持,做好示范,指导学生怎样聆听,怎样笔记,怎样提出问题,怎样认识自我,接纳自我,怎样与他人与自然建构更为和谐的关系。以讲促学,以写促读,重视学生在母语运用过程中提升有效沟通能力。

(三)即兴交流,重点训练讲故事的本事

教学实践有的放矢,突出重点。比如,训练学生讲故事和即兴交流能力。如果一个学期,学生仅在这两个方面的能力有所提升,那么学生也将终身受益。大家知道,孩子天生爱听故事,生活就是由一个个的故事组成。只要重拾好奇心,重启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天性而已。文学家的故事,作品背后的故事,小说中的故事,身边人的故事,自己的故事,编撰故事,内容不胜枚举。《故事经济学》告诉我们在故事里感受情节、体会情绪、遇见自己未知的期待,也在其中发现人生经验。学会了讲故事,遇到说服他人而不得要领时,往往可以先讲个故事试一试。真正学会即兴发言,学会讲故事,有效沟通能力的提升也将水到渠成。

三、结语

学好大学语文,提升母语表达能力尤其是有效沟通能力,不仅能有力促进高职生专业课程的学习,而且有利于学生的求职就业及其终身成长。高职语文适宜采用语用素养培养代替语文素养培养,高职学生不单是阅读中“读得”、也不单是听讲中由教师“授得”,更多是在自学中“习得”、在平时即兴交流中“练得”,依赖每一名高职学生生命体悟融会贯通的“悟得”。

参考文献:

[1]宋立华,李如密. 教师的“言说”与“倾听”:超越博弈走向共生[J]. 全球教育展望. 2011(12)

[2]王桂宏.重思大学语文课程定位 建构核心语用体系[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学语文论坛第2辑). 2018

猜你喜欢

有效沟通高职语文
信息化对于高职语文教学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自媒体时代下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有效沟通的困境与出路
高职语文教学中“大国工匠精神”渗透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高职语文教学改革
浅谈企业管理中有效沟通
农村小学教师与家长有效沟通技巧的研究分析
浅析高职语文在高职教育中的角色与功能
浅谈触觉形象设计下的有效沟通
领导干部如何做好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语文口语交际教学评价方式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