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教学在数控实训教学中的运用

2018-12-24周伯秀

装备制造技术 2018年10期
关键词:工件分组实训

周伯秀

(南通职业大学,江苏 南通226007)

0 前言

在信息时代,对人才能力的要求超过对知识的要求,小组讨论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数控实训教学中,它是根据现有的设备和学员的人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组教学讨论的方法。其是通过师生合作、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使学生在实训活动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而且引入了互帮互助及竞争的机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 小组教学的目的

在进行数控实训时,教师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实施分组教学,通过共同讨论加工计划、分别加工工件来完成该实训课题,并通过对工件进行测评形成“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模式,既发挥群体的积极功能,又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达到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目的。

2 小组教学的分组方法

进行分组时,根据实训设备有6台数控车床,共30人进行分组,分为6组,每组5人,选小组长以进行小结、汇总。以5人为一组,人数既不太多也不太少,既保证了人人都能参与讨论,又不会缺乏讨论的气氛,而且使得集体的知识储备得以充分发挥,当然分组时还要注意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搭配,如理论强的和实践强的相结合,成绩好的和成绩一般的相结合,这样才能达到小组内部互帮互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3 教学项目的设计

完成如图1零件的加工,该零件为内外综合件是数控车中级工的培训要求,加工内容包含外轮廓、内轮廓、沟槽、螺纹、圆弧等,加工精度要求较高,如要分粗精加工,另外要调头加工所以要合理安排加工工艺,所以通过该课题的加工训练后同学们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图1 零件图

4 小组教学流程

(1)教学任务导入:出示图纸和实物引入新课。

(2)组内根据图纸讨论所使用刀具:小组根据加工内容选取所加工的刀具,老师再进行补充纠正(正偏刀、切槽刀、螺纹刀、镗孔刀、钻头等)。

(3)组内讨论加工工艺的安排:小组根据图纸安排工艺,老师进行总结(根据先内后外的原则,先加工左端的内轮廓、再加工左端的外轮廓,最后调头加工右端的外轮廓)。

(4)教师讲解重点难点:本课程的新内容是螺丝的编程和加工,主要讲解螺纹编程参数的计算和螺纹指令的应用。

(5)组内进行程序的编制:组内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整个零件的程序编制。

(6)教师进行上机操作演示:演示螺纹的加工、螺纹的测量,以及如何进行修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加工工件:每个同学都要上机完成该工件的加工,在加工时安排成绩好的先上机,成绩一般的在旁观摩,后上机,学困生在进行加工时成绩好的在一旁加以指导,这样在观摩、指导、实操中小组成员共同提高。

最后,小组对工件进行自测和互测,讨论所加工工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班内展示成果评选优秀组。

特点是以学生主体、教师为主导。形式上丰富多彩,人人参与,集思广益,互帮互助,又引入竞争。重要教具:多媒体投影仪、图纸、刀具、加工材料、机床、量具等。

5 小组教学学生所具有的能力

要完成该零件的加工,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如工艺的安排、程序的编制;要将工件加工为成品则要具有个人能力和方法能力即要单独上机床进行操作加工;作为小组成员在进行讨论时要有社会能力,能和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如图2(b)所示。通过该课的练习学生个人能力起码达到前三级别即记忆、理解、应用,后四级别里根据学生个体情况分别对待,即分析、综合、评估和创新。如图2所示。

图27 个能力级别图

当然不论哪种教学方法都有优点和缺点,下面对此进行分析。以更好地帮助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任务。

6 小组教学的效果

6.1 以学生为本位,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小组教学”不是分解教学任务,而是以学生为本位引导学生对学习问题进行探讨。所以,在数控实训中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如本课题讨论了加工该工件所需的刀具、工艺的安排、程序的编制、所加工工件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这样学生们开动脑筋积极参与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人人参与。所以,分组是一个理想的策略,通过讨论提高了学生的热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2 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共同提高

小组教学又是合作性型学习,通过师生、生生合作互助,让学困生通过老师和同学的帮助得到提高,同时同学在帮助学困生时候,自己的专业知识也得到提升。所以通过合作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加深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教学效益,而且还培养了学生共同协作的团队精神,提升了境界、拓宽了胸怀。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要注重学生优势互补,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如有的同学理论知识掌握得好,在编程时可以多帮助同学;有的同学动手能力强,则在上机操作时可以多给同学以指导,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6.3 引入竞争,激发学习热情

在实训中,小组成员除了要合作完成该课题,还要通过对零件打分,评出最优工件,同时对各小组成员的零件分进行汇总,选出最高分评出最优小组。再对机床卫生、纪律好的组进行评分评出最有序小组,这样通过组与组间竞争机制的引入,充分调动学生的热情与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从而使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6.4 全员参与,提升专业能力

通过讨论让学生学会分析、理解、总结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扩散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如通过分析图纸,应选用什么样的刀具,应安排什么样的工艺,又为什么这样选择和安排。这样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不仅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

“小组教学”的实施是否顺利的关键在于:老师进行教材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情分析后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除安排好“讨论”的重心外,在设计问题时做到难易搭配,使得“讨论”能够持续,学生学有所获,如根据图纸选用刀具,根据已学知识,做到有理有据。

6.5 充分实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小组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不应让学生放任自由,教师应在学生讨论过程中的“适时点拨、启发、参与”,并适当给予点评和鼓励。一般地讲,影响“讨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一是已有知识的储备;二是能不能发现问题;三是分析、总结、归纳、演绎能力。教师在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设计时,要备好课,提前做好点拨、启发、参与的准备,如有部分同学不能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中来,这时就需要老师有更多的耐心与信心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再如在进行零件工艺安排时,出现了在进行外加工时先加工到什么位置的分歧,这时就需要老师适时地进行点拨,给出合理安排。

7 小组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在小组教学的过程中,有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爱说话或是学习成绩较差的,作为其他组员学习的陪客,致使他们越来越没有兴趣参与讨论学习,久而久之,学生的学习成绩容易两极分化,如该课题程序编制,如果缺乏讨论,成绩好的同学独自完成,“学困生”可能在这方面就难以提高;如果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充分,容易放任自流,学生各自做自已的事情,而没有讨论合作,或者吵吵闹闹不能做到有序教学,没有实质性的合作,既导致学生成绩下滑,又浪费了时间。

总之,小组教学,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前提下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意识。因此,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的能力,是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策略。

猜你喜欢

工件分组实训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曲轴线工件划伤问题改进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考虑非线性误差的五轴工件安装位置优化
分组搭配
怎么分组
基于力学原理的工件自由度判断定理与应用
台式微小型五轴联动机床研制及微小工件加工
分组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