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羽毛球运动员全运会赛前心理状态对竞技表现的影响

2018-12-24,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8年4期
关键词:全运会量表竞技

,

(1.上海体育职业学院 上海羽毛球队,上海 201713; 2.上海体育学院 运动科学学院,上海 200438)

羽毛球运动作为一种隔网对抗性项目,要求运动员具备充足的体力储备、精细的技术动作和优秀的竞技心理素质。在高水平竞技运动比赛中,具有夺冠实力的运动员,其技战术、体能水平通常不分伯仲,良好的竞技心理素质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研究表明,与比赛方案和技战术训练相结合的心理技能训练,能有效提高羽毛球运动员的赛场表现[1]。在备战2017年全运会的过程中,上海羽毛球队教练组对所有参赛队员进行了赛前竞技心理测评,针对性地制订比赛心理预案,并为个别运动员制订了个性化的竞技心理咨询方案。

本文通过对上海羽毛球运动员备战全运会的焦虑、情绪状态、自信心和训练状态进行评估,探索赛前心理状态与赛场竞技表现之间的关系,旨在为后续竞技心理干预,并制订运动心理技能训练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上海羽毛球队主力队员7名,训练等级为国家一级及以上,均获得2017年全运会羽毛球单打或双打参赛资格。年龄21.1±3.9岁,训练年限14.0±3.8年,男运动员1名,女运动员6名。

1.2 研究方法

1.2.1 实验法

1.2.1.1 研究工具

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ATSMS)。为监测运动员训练状态,预防过度训练现象,晏宁编制了《运动员训练状态监测量表》[2]。该量表包括情绪应激、感觉良好、生理疲劳、自我效能、自我调节、体能恢复、心理耗竭和心理疲劳8个因素。

运动竞赛焦虑量表(SCAT)。运动竞赛焦虑量表是专门评估运动员特质焦虑的工具,由Martens等人编制,祝蓓里将其翻译修订,并建立了中国常模。SCAT的重测信度高、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良好[3]。

运动认知特质焦虑量表(CCTAI)。特质焦虑包括躯体焦虑和认知焦虑,由于SCAT更多地聚焦于评估躯体焦虑,因此,本研究加入CCTAI对运动员的认知焦虑进行评估。认知焦虑是指运动员对于成绩、失败的后果及自身能力不足等方面的认知担忧,不包括由自主神经系统唤醒而引起的生理反应。该量表由叶平编制[4]。

运动状态自信心量表(SSCI)。Vealey在运动自信心模型基础上研制了《运动特质自信量表》和《运动状态自信量表》,Fung等人翻译、修订了该量表的中文版。经检验,该量表的英文、中文版信效度均符合心理测量学标准[5]。

1.2.1.2 研究程序

2017年天津全运会羽毛球比赛开始前2周,对运动员进行测评,将测评结果一对一地反馈给运动员。比赛后,访谈参赛教练员,评估运动员在比赛中的竞技表现,并邀请教练员对运动员的整体表现进行打分,得分区间为0~100分。

1.2.2 数理统计法

使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上海羽毛球运动员全运会赛前情绪状态描述性统计

参加2017年全运会的上海羽毛球运动员赛前情绪量表得分如表1所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不同运动员的赛前失败焦虑、躯体焦虑、比赛准备焦虑等方面差异较大。从运动竞赛焦虑量表(SCAT)的结果可知,运动员得分区间为12~25分,中位数为15分,平均数为16.29分,表明多数参赛运动员的竞赛焦虑水平适中,队员D的焦虑水平较高,远超平均水平。从赛前情绪量表的结果可知,运动员的躯体焦虑得分在为1~3.5分,表明运动员身心状态较好,未出现严重的焦虑生理反应。参赛运动员的失败焦虑和社会期望位于适中水平。

认知特质焦虑方面,队员E在评价焦虑、比赛准备焦虑、竞技水平发挥、失败焦虑、对方实力焦虑和认知特质焦虑总分上均高于其他运动员。运动员自信心得分区间为3.13~5.5分,平均数为4.48分,可见队员E (5.5分)的自信心水平较高。

表1 运动员全运会赛前情绪状态描述性统计 分

上海羽毛球队全运会参赛运动员的自信水平和赛前训练状态如表2所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运动员的赛前训练状态存在较大差异。队员E、B的情绪应激、疲劳、心理耗竭、心理疲劳的得分均较低,而感觉良好、自我效能等积极情绪的得分较高。由此可知,其训练状态较好,与耗竭状态相距较远。队员D、F的情绪应激、疲劳、心理耗竭、心理疲劳的得分较高,提示其正处于慢性疲劳状态,训练效率较低,可能存在一定程度的过度训练。另外,队员F的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能力都较差。

表2 运动员备战全运会的训练状态 分

2.2 运动员赛前情绪与训练状态的关系

统计显示,个体失败焦虑与社会期待(r=0.78)、疲劳(r=0.87)呈显著正相关,与感觉良好(r=-0.80)、自我调节(r=-0.76)和体能恢复(r=-0.88)呈显著负相关;自信心和自我效能(r=-0.78)、自我调节能力(r=-0.79)呈显著正相关;社会期待和自我调节呈负相关(r=0.81);躯体焦虑和情绪应激(r=0.76)、心理耗竭(r=0.77)呈正相关;竞赛焦虑和心理耗竭呈高度正相关(r=0.81);认知焦虑方面,各分量表与赛前训练状态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运动状态自信与自我效能(r=0.76)、自我调节(r=0.86)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ATSMS各分量表之间也有多项指标存在相关关系。

2.3 运动员赛前竞技心理状态对比赛表现的影响

教练组对运动员全运会比赛期间综合表现的评价如表3所示。可以看出,教练员对运动员表现的评价较为一致,队员F的整体表现较差,其他运动员的表现差距不大。

由于样本量小,以教练组对羽毛球运动员全运会比赛表现评分为因变量,以运动员赛前情绪和心理状态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讨论中对影响赛场表现的赛前心理因素进行个案分析。

表3 教练员对运动员全运会竞技表现的满意度打分 分

3 讨论与分析

3.1 运动员赛前情绪状态

本研究使用赛前情绪量表、运动竞赛焦虑量表等工具,对上海羽毛球队2017年全运会参赛运动员的赛前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多数参赛运动员赛前焦虑水平适中,生理焦虑水平较低,表明训练计划安排合理有效,运动员备战状态良好。运动自信心是运动员对自己的竞技能力在比赛中取得胜利的信念和确定程度[6]。本研究发现,运动员B、D、E、G的赛前状态自信水平较高,为比赛场上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提供了保障。

虽然上海羽毛球运动员的整体情绪状态较好,但个别运动员的情绪状态仍需被关注并为其提供进一步的支持。队员D的SCAT得分偏高,表明该队员处于较高的焦虑状态,长时间的焦虑状态可能造成运动员情绪耗竭,给训练效率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教练员需对其状态进行密切关注。队员E在运动认知特质焦虑若干分量表的得分较高,提示该运动员的思维方式偏消极,在认知层面存在焦虑。但由于该队员自信水平较高,且具备一定的心理调节技能,因此,并未出现高水平的生理焦虑。运动员F的状态自信心水平远低于团队中的其他成员,其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调节的得分也是团队中最低的。

3.2 运动员赛前训练状态

从ATSMS量表的结果来看,参赛运动员的情绪应激平均水平较低,疲劳程度适中,心理耗竭和心理疲劳指数较低,自我调节和自我效能指数较高,提示运动员的训练状态较好,没有过度训练的风险。

从ATSMS和PET、SCAT、CCTAI的相关指数来看,躯体焦虑和情绪应激、心理耗竭之间有高度的相关关系,与理论预测相符。竞赛焦虑和心理耗竭高度相关,表明焦虑对运动训练的潜在损害作用。失败焦虑水平较高的运动员,其社会期待水平和疲劳水平也较高。该结果提示,运动员对外界评价的关注可能导致其“害怕失败”,进而加速疲劳状态的出现。

3.3 运动员赛前竞赛心理与比赛表现的关系

对赛前焦虑水平较高的运动员D、E的全运会表现进行分析,结合教练员对运动员比赛整体表现的评价发现,2位运动员比赛中发挥稳定,赛场精神面貌良好、积极,很好地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

队员F在教练员评价中获得最低分,对其赛前情绪和训练状态进行回溯分析发现,该队员的自我效能水平较差,自信心不足,自我调节能力不强,在焦虑、疲劳等方面的得分适中。表明运动员的赛前自信心和自我效能感是影响其赛场表现的有效预测因子,赛前对自身竞技实力和备战状态有较高满意度的运动员,赛场上能更充分地发挥竞技水平,而焦虑水平与赛场表现之间的关联不大。

4 小结

羽毛球运动员的自信心、自我效能感是比赛竞技表现的敏感预测指标,情绪状态可作为评估训练疲劳的指标之一,但对赛场表现的预测度不敏感。因此,比赛备战期间可多关注运动员的自信心,日常训练中应注重运动员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培养与提升。

竞技心理训练不仅是运动员的必修课,也是羽毛球教练员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教练员应了解与比赛表现密切相关的心理技能,及时觉察运动员的心理状态变化,并针对性地给予有效的言语指导,为运动员竞技水平的正常甚至是超常发挥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全运会量表竞技
英语写作评分量表研究
生态旅游景区服务场景的量表开发研究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日程表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完美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