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当前“每日磨课”热的几点思考

2018-12-23陈红军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8年17期
关键词:教研问题对策

陈红军

【内容摘要】当下“每日磨课”在很多中学流行,其相较于传统的每周一次集体备课而言,确有很多优点,“每日磨课”可以有效地促使老师对每天的课都有充分的准备,大大提高了教师的上课效率。但是,在“每日磨课”中也暴露出很多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关键词】教研  每日磨课  问题  对策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基础教育进行了第八次课程改革,提出并开始实施素质教育。随后,各地教育部门、各学校以及众多专家都在不遗余力,不断改革,不断学习。近十几年中国基础教育界先后刮起阵阵教改“旋风”,先有“学习杨思中学先学后教”的旋风,再有“学习杜郎口中学336”的旋风,再到当下刮得最有力的旋风——“学习衡水”之风。

衡水中学从高效课堂、扎实教研等方面入手,打造出了教学精细化管理的典范;衡水二中从打造“富有生命力”的课堂入手,也在不断演绎着自己的神话。苏中苏北地区,可以说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自很多学校都在以衡水为学习对象,当下笔者所处地方也有很多学校在推广衡水学校的做法——“每日磨课”。下面本人就将从热衷“每日磨课”的原因、以及其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浅显看法。

“每日磨课”热潮下的动因及其施行的优点

当下“每日磨课”制度被很多学校大力推行,其受热捧自有它的原因。最根本原因应是提升自身教学质量的需要;其次,还有教育主管部门的推动,每学期都有教育部门对每所高中进行督导,自己学校搞一点特色,弄一点模式,也算是证明自己在努力进行教育改革了。

当然,从“每日磨课”自身合理性来看,也自有它的优势。

首先,“每日磨课”可以实现“资源”共享。这个“资源”既是有形的,也是无形的。教育教学中碰到“有形”的难题可以共享,大家“无形”的工作思路可以共享。其次,“每日磨课”有助于发挥集体智慧。“每日磨课”可以使同组老师每天都有机会就所教课进行研讨,商量对策。还有,“每日磨课”加速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在“每日磨课”中,成熟教师往往会提出比较好的教学建议,会促使年轻教师有机会反省自己。最后,“每日磨课”还有助于增进备课组教师间的情感交流。“每日磨课”创造了一个互助互爱,共同交流的平台,大大增进了组员之间的情感,有助形成教师间团结协作的良好氛围。

“每日磨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可能原因

“每日磨课”推行以来,很多学校确实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在实施过程中,笔者通过自身观察以及和其他学校同行交流,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很多教师在参与“每日磨课”过程中只是走个形式。他们觉得学校规定要执行,至于效果怎么样并不关心;同时,可能存有“假热闹”的现象。

二是很多备课组长对“每日磨课”的具体内容并不能做到合理规划。很多学校也不能做到从上而下地对“每日磨课”进行合理科学地指导。

三是教师参与率还不高。部分教师会觉得自身“才疏学浅”或“资历尚浅”;“高职称”、“高资历”的老师也不愿意参与“每日磨课”。

四是部分老师有着抵触心理。这些老师抵触也有着合理的苦衷,比如,部分老师教两个班主课,再做班主任,学校周末又补课……

如何更好地开展“每日磨课”的对策探究

流于形式是当下“每日磨课”实施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如何解决,前提是先要让教师从内心真正支持这一制度,只有内心真正支持了,形式上才不至于作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尝试:一是要让教师真正认识到“每日磨课”的价值;二是要解决好部分教师的客观困难,只有解决了老师的后顾之忧,他们才会全身心投入到“每日磨课”中。

备课组长是“每日磨课”中的核心,是该活动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所以,备课组长一定要有规划意识,每天研究什么,每周研究什么,每月完成什么,要预先合理计划好。

要想让更多教师主动参与“每日磨课”,学校需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学校要重视对“每日磨课”过程中的评价,可以根據学校实际情况建立较为完善的激励制度和奖励办法,对“每日磨课”过程中表现优异的教研组、备课组、以及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树立榜样,从而激励其他备课组和教师。

“每日磨课”过程中以及教研后一定要有反思。有效反思是提升“每日磨课”实效性的后续保证。不反思的“每日磨课”是没有深度的、也没有效度的。

最后,“每日磨课”≠“统一教案”。备课组借集体备课之名,谋“分工备课”之实。所以,“每日磨课”既要强调共同研讨,又要彰显个性特色。

结束语

教育需要改革,教学更需要创新。很多学校不断向其他成功学校取经学习,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无论是杜郎口中学模式,还是衡水中学模式,他们都有一整套适合自己本土的东西。我们一定要结合自身学校、教师以及学生的特点,在众多好的教学模式中灵活选择,有所甄别,有所取舍,有所改进。

“每日磨课”,通过实践已经显示了它的合理性与效果性,但是我们还要科学改革,合理运用,将“每日磨课”落到实处,对出现的困难也绝不回避,敢于改革,敢于突破。

【参考文献】

[1] 毕延威. 模式不能被模式化,2012 (11).

[2] 姚传印. 浅谈如何有效开展教研活动,2016(1).

猜你喜欢

教研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