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控措施

2018-12-23刘家勇

农家科技下旬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防控措施

刘家勇

摘 要: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属于同一种传染性疾病,又叫做蓝耳病,致病病毒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病毒,在母猪、种公猪及仔猪中均有发生,感染性较强且死亡率较高,不仅会影响猪群健康生长,而且还会降低猪群繁殖能力,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所以,在发现猪群出现患病症状时,必须进行科学诊断,并采取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文章对此进行了详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科学诊断;防控措施

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于1987年在美国首次爆发,是威胁猪群健康生长、影响养猪业良好发展的一种常见疫病。当母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病毒便会通过血液循环穿过胎盘,进而导致母猪出现流产、死胎等现象,无法正常繁殖,而种公猪和仔猪则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等症状。如何加强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的防控力度,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的关注和重视。

一、流行病学

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仅发生于猪身上,属于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流行特点表现为明显的地方性,在母猪、种公猪及仔猪中均有发生,但是发病情况受猪年龄、品种、用途等因素的影响,一般情况下,妊娠期母猪和出生一个月以内的仔猪发病率较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传播途径较多,包括胎盘传播、精液传播、接触传播、空气传播等。病毒可经由猪口、鼻腔、肌肉、腹腔等感染免疫力较低的猪,2~14周病毒会通过病猪与其他猪的接触,在整个猪群内扩散、蔓延。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猪和带病猪,患病猪的尿液、粪便、分泌物、呼出的气体,均携带有大量病毒,会造成病毒的传播,耐过猪可长期排毒。运输工具、器械等受到患病猪或带病猪污染后,直接接触也会感染病毒,另外,感染猪的流动也会传播病毒,存在较大危害性。

二、临床表现

母猪、种公猪和仔猪患病症状存在差异。就母猪来讲,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食欲不振、体温升高、精神萎靡等症状,症状维持6周左右,之后会再次发情。妊娠后期的母猪表现尤为明显,会导致流产、死胎、早产及弱仔等,流产率和死产率分别高达70%和35%左右。部分患病母猪会出现发绀症状,病变部位多见于耳部、腿部及腹部,尤其是耳尖处。就种公猪来讲,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性欲减退、呼吸困难、精神不振,常伴有咳嗽、打喷嚏、气喘等症状,射精量和精液质量均下降。就仔猪来讲,患病后主要表现为食欲衰退、精神沉郁、体温升高、体毛杂乱无光泽、呼吸困难、生长缓慢等症状,伴有皮膚发绀症状,多出现在耳尖至耳根。患病仔猪出生后出现运动障碍,经常呆立,前肢呈八字脚,后肢应激反应迟钝,伴有关节炎、败血症等症状,出生当前或几日内便会死亡,死亡率高达80%左右。

三、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特点及患病猪的临床表现,可对病症做出初步判断,然后再通过病理检查和实验室检查进行确诊。

1.病理检查

患病猪病变部位主要为肺脏和淋巴结。检查可发现病猪肺部肿胀发硬、表现为弥漫性间质性肺炎,四周有出血倾向;淋巴结也表现为肿胀、出血,切面湿润多汁;肺门淋巴结出现大理石纹样,且伴有出血现象。另外,部分患病猪脾、胃也会出现肿胀现象,脾脏呈深紫色,胃粘膜上分布有出血斑点,呈针尖状,胸、腹腔积液。

2.实验室检查

进行在实验室检查时,可先对病毒进行分离鉴定。先从病猪身上采集病料,其病料包括病变肺部组织、母猪血液、死胎儿的腹水,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患病猪的尿液、粪便分离病毒。在无菌环境下用猪肺泡巨噬细胞接种处理过的病料,然后用氧化物酶法进行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查看肺泡巨噬细胞中的PRRSV抗原。另外,还可以采用ELISA方法对病毒抗体进行诊断,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在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诊断方面应用较为广泛。除此之外,利用反转录扩增所得的cDNA片段进行放射性同位素或光敏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后制备DNA探针,通过Nerthem杂交检测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培养物或病料中提取的RNA,也可以对该病做出准确诊断。

四、防控措施

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危害严重,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比较高,所以必须加强疫病防控力度,降低发病率。

1.自繁自养

建立一个完全没有由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病毒感染的健康猪群,坚持自繁自养,不仅要做好日常消毒和防疫工作,而且在从外引种时,应通过对引进猪群的严格检疫,防止外来病毒感染猪群。另外,当猪群为感染病毒而产生中和抗体时,一旦发病将会造成严重损失,对此,应尽可能的不从外部引种,两批猪要做到全进全出。

2.主动防疫

做好猪圈的日常清理和消毒工作,降低病毒感染发病率,并避免继发感染现象的出现,从根本上保证猪群的健康生长。同时,应强化防疫意识,定期注射疫苗,增强猪群免疫能力,控制好猪瘟、猪气喘病、猪伪狂犬等疫病,将猪群发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注射疫苗是现阶段防控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最为有效的手段,所以应加大科研力度,研制出防疫效果更加理想的疫苗。

3.饲养管理

做好饲养管理工作,也可以有效降低该病发病率。首先,应加强饲料管理,保证饲料营养均衡,并避免出现发霉现象,确保饲料新鲜、其次,改善猪圈环境,保证猪圈内通风顺畅、干燥卫生、温度和湿度适宜、严格控制好养殖密度,并驱除闯入的老鼠、鸟类。另外,养殖场内部饲养员不能随意串栋,而外来人员和运输车辆,则应进行严格的检疫检查。如果猪群有患病情况,则应及时处理病猪,并对猪圈进行消毒,彻底杀死病毒,避免病毒传播扩散。

五、结语

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传播速度较快,患病猪死亡率较高,对养殖户造成较大经济损失,严重阻碍了我国养猪业的发展。但是,针对该病尚无高效性的治疗方法,所以就需要通过加强防控力度,降低该病发病率。养殖户应充分认识到该病的严重危害,加强饲养管理、做好消毒和防疫工作,发现猪群疑似患病时,应及时向专业人士求证进行科学诊断,然后采取有效对策防止病情扩散,并处理病变猪。

参考文献:

[1]韩占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症状、诊断及防控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10):81-81.

[2]高继.猪繁殖障碍呼吸道综合征的诊断及防控措施[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6,(3):139-139.

[3]邱志敏,侯登龙.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诊断和防控[J].兽医导刊,2016,(20):151-151.

猜你喜欢

防控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与防控措施
新形势下公路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及防控措施研究
加大农贷款风险防范力度 保证农村金融健康发展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措施探讨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质量通病防控
连江县松材线虫病防控措施探讨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成因与防控措施
系列犯罪的地域化问题研究
预付账款的管理及风险防控措施探究
冠瘿病在阿勒泰地区发生规律及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