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
2018-12-22张钰董洁刘红梅
张钰 董洁 刘红梅
[摘要]目的 探究產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护理干预时间及抑郁控制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29.65±1.65)分,SDS评分为(28.41±1.35)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48.68±1.64)、(49.71±1.5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时间为(9.34±1.02)d,护理干预时间为(15.22±1.35)d,均分别短于对照组[(14.68±1.65)、(20.69±1.8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控制总有效率为98.33%,高于对照组的6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改善其不良情绪,促进其尽快康复,值得研究。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常规护理;心理状态;效果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8)11(c)-0201-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postpartum depress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ostpartum depression patients from the outpatient clinic in our hospital from October 18, 2015 to December 26, 2017 were selected as the study subjects.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and the control group (6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computerized randomiza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used, whil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provided with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psychological status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tim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mprovement, tim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effect of depression control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scores of SAS ([29.65±1.65] points) and SDS ([28.41±1.35] poi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respectively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48.68±1.64], [49.71±1.55] points),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mprovement time of depressive symptom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34±1.02) d, the nursing intervention time was (15.22±1.35) d, which were respectively shor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14.68±1.65], [20.69±1.85] d), and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effectiveness rate of depression control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8.33%, 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accounting for 61.6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postpartum depression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bad emotion and promote their recovery as soon as possible, which is worthy of studying.
[Key words] Postpartum depression; Community nursing intervention; Routine nursing; Psychological state; Effect
分娩为女性必經且特殊的一个过程,其心理和生理均承受巨大的压力,易增加产后抑郁的风险[1]。产后抑郁症为临床常见疾病,该疾病常伴有思维迟缓、精神运动性抑制和心情低落等表现,严重者还可伴有自杀念想,因此,需对产妇分娩后做好积极的护理工作,由此改善其抑郁状态[2]。产后抑郁症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包括家庭、社会、自身等因素,易影响其对自身的信心,同时对自身角色转换不适应,对母婴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产后抑郁症常发生于出院后,虽然院内对患者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但效果不显著,而研究认为,对其进行社区干预能够及时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从而实现护理效果最大化的目的[3]。本研究选取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在产后抑郁症中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18日~2017年12月26日我院门诊部收治的120例产后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排除伴有严重精神疾病者。采用电脑随机分配法将其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中,年龄22~36岁,平均(29.31±1.32)岁;孕龄34~42周,平均(38.21±1.02)周;分娩类型:自然分娩39例,剖腹产21例。对照组中,年龄22~37岁,平均(29.68±1.78)岁;孕龄34~43周,平均(38.86±1.41)周;分娩类型:自然分娩40例,剖腹产2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孕龄、分娩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包括对患者进行常规的心理辅导和日常生活指导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社区护理干预。①心理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对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疾病情况、性格特点进行了解,进而对其实施个性化的心理辅导,从而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与此同时给予患者良好的家庭氛围,告知患者家属家庭支持的重要性,同时需对患者和自身的情绪密切关注,防止因自身情绪因素影响患者的情绪,帮助患者尽快适应新角色,产生愉悦的情绪体验[4-5]。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需与患者进行积极沟通与交流,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尽量满足患者一切合理心理需求,给予其充分的安慰与鼓励,由此达到消除患者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的目的,使其能够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康复自信[6]。②健康教育。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如治疗方式、发生原因、注意事项、预后情况等,并为患者和家属重点讲解疾病对新生儿和产后恢复的不利,由此提高患者及家属对产后抑郁症的认知,进而有效提高依从性[7-8]。在社区内开展的健康教育应多样化,在实施教育过程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如编制1份有关产后抑郁症的健康手册,发放至每位患者手中,并在社区内建立健康讲座,讲座时间为1 h,邀请每位患者参与,使其能够充分掌握产后抑郁症的知识,并告知其产后恢复的正确方法,使其能够尽快消除抑郁情绪[9-10]。③社会支持。社会支持对患者的情绪具有一定影响,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情绪[11]。因此,社区医护人员应对患者需要的支持进行了解,并给予其相应的信息支持,若产妇对自身疾病的认知有所进步,应及时对其进行表扬和肯定;与此同时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户外活动和集体活动,将内心想法适当宣泄,使其社会适应能力得到增强,敞开心扉,消除不良情绪[12]。④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1份针对性的饮食计划,告知其应多饮水和多喝汤,由此保证患者有足够的乳汁分泌,供新生儿吸吮;在饮食方面以细粮、杂粮为主,主食应丰富多样,多食用新鲜水果和蔬菜,每日3个鸡蛋;产后第10天,每日服用1~2次红糖水,能够促进患者体质的增强,进而恢复脏腑功能[13]。
1.3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评分、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护理干预时间及抑郁控制效果。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评分,SAS、SDS评分总分均为0~100分,临界值为5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焦虑/抑郁状态越严重,50~59分为轻度焦虑/抑郁,60~70分为中度焦虑/抑郁,>70分为重度焦虑/抑郁。抑郁控制效果判断标准:①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且心理状态恢复正常,能够独立照顾新生儿,被认定为控制效果好;②患者经护理后,临床症状发生显著改善,抑郁症状明显缓解,能够照顾新生儿,被认定为控制效果一般;③患者经护理后,上述指标均未达标,被认定为控制效果差。抑郁控制总有效率=(控制效果好+控制效果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2.2两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时间及护理干预时间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护理干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3两组患者抑郁控制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3讨论
产后期被认为是产妇充满压力、角色适应期和危机期,在该时期,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较高[14]。产后抑郁症不仅对患者自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同时对新生儿的健康成长带来不利影响。研究显示,导致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①多数患者由于为初产妇,难以忍受分娩疼痛,产生高度紧张的情绪,进而导致其疼痛感上升,最终引起抑郁症;②子宫收缩乏力等因素,易导致患者产生恐惧心理,使抑郁发生率显著提高[15];③母婴不同房也是导致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的重要因素,导致患者对新生儿的安全过度担心,使抑郁症的发生率显著升高;④产后各种因素的影响,未能及时给予其有效的心理疏导,也是增加抑郁症的风险之一。通过分析上述影响因素后,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和干预,能够有效保证母婴健康,促进新生儿健康成长和产后尽快康复[16]。
产婦发生紧张、抑郁、焦虑等情绪是导致患者发生产后抑郁症的重要因素,而导致产妇发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较多,应根据其具体情况制定1份个体化的心理干预,并给予产妇充分的心理支持,使其负面情绪得以消除,释放心理压力[17]。本研究通过给予患者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其尽快缓解不良情绪,保持最佳心态,改善抑郁状态。首先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充分了解,根据其具体心理状态实施针对性的干预措施,能够使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缓解,进而改善负面情绪,提高配合度;其次,通过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能够使其对自身疾病知识有充分地了解,在社区内开展健康讲座,能够促使病友之间相互交流,并了解产后抑郁症对新生儿的影响,从而改善其消极的心态;最后,通过对患者进行社会支持和饮食指导,能够使患者获得来自社会的支持,进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适当释放内心压抑心理;饮食干预能够促进产妇乳汁的分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产后尽快康复,保证母婴健康[18-19]。
本研究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症状改善时间、护理干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抑郁控制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产后抑郁症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能够使其焦虑和抑郁状态得到改善,提高抑郁控制效果,促进疾病早期康复,值得进一步探究与推广。
[参考文献]
[1]叶静,陈亚丽,陈志花.社区护理干预产后抑郁症效果分析[J].天津护理,2014,22(6):538-539.
[2]罗虹健.产后抑郁症患者的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9):1992-1993.
[3]王青,高振玲.产后抑郁症社区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6,8(26):79-80.
[4]毕泗艳.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J].全科护理,2013,11(21):2000-2002.
[5]张春茹,黄晓慧,王小华,等.社区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3,17(19):124-125.
[6]陈静.体验式健康教育在孕产妇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估[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20):236-237.
[7]谢金娜,徐美群,徐立中.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干预[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6):832-833.
[8]魏青,王艳艳.社区护理对初产妇产后抑郁干预的研究[J].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2016,3(11):92.
[9]师丽卿.中医社区护理干预模式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5,31(8):1782-1783.
[10]任菲菲,刘沫,王阳.对产后抑郁症患者进行按摩护理的效果评价[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7):2692-2694.
[11]彭岚岚,唐奕,杨超艺.理性情绪疗法联合微课健康教育在产后抑郁症病人护理干预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 30(11):1365-1366.
[12]周润兴,周美霞,黄倩萍.微信平台在产妇出院后延续性护理中的应用[J].现代临床医学,2017,43(6):451-452.
[13]陈碧泓,徐敏旋.社区干预护理对孕产妇抑郁症的影响[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5(15):155-156.
[14]李锐云.人性化护理在产后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6,16(3):444-445.
[15]李淑华,李巨奇,李卫青,等.产后抑郁症护理对策及中医药疗效评价[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4):161-163.
[16]何艳,周文琦.产后抑郁症的护理进展[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12):1400-1401.
[17]许瑾瑾.产后抑郁症护理干预效果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6,25(12):2287-2288.
[18]罗旭雯,谢玉珍,杨凤英,等.罗伊适应模式在产后抑郁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6,14(31):3305-3307.
[19]杨明芳,陈磊,赵璐,等.产后不同时期性功能障碍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7,26(7):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