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2018-12-22张馨丹

赢未来 2018年20期
关键词:保障措施产学研高职院校

摘要:政府大力提倡创新,鼓励创业,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并对其给予了很大的优惠政策。产学研的创新对人才培养以及对高职院校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上,学校还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有很多基础性的问题没有很好的解决,本文便对其不科学的地方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结合创新的理论,寻找其相应的保障措施,以便于跟好的保障学校产学与协同创新的机制。

关键词:高职院校;产学研;创新;保障措施

所谓协同,就是多个组织,多个人为了同一目标而合作,实现共同的理想;而创新就是要通过科学与技术对原有事物进行创造,创新是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职业教育在近几年高速发展,已从外延性的发展模式向内涵式的发展模式转变,从从前的硬性指标转变为软实力,充分利用科研教学。高职类院校有大量技术性人员,是知识实践的主体,在产学研创新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虽然在科技上的专业性比较强,但是得不到很好的保障。

一 产学研的发展及现状

产学研这种合作模式最早是由一位赫尔曼·施奈德的教务长开创,20世纪初在一所大学里推行了第一个计划,此后多年一直缓慢的发展着,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成立了“世界合作教育协会”,这种合作教育才成为世界潮流。德国进行大学教育革命时还特地提了关于产学研的政策而在英国已经将其变成了一项制度,我国也紧跟世界潮流的脚步,大力推广产学研,完善合作教育,20世纪末在28所高校展开产学研合作教育的试点工作,在第四次全国职教会上,朱镕基总理指出发展职业教育要做到“政府统筹、面向社会、地方为主、依靠企业”,接着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就响应号召开始了产学研的创新,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江苏省在此也作出了回应,创立了校果网,整合了所有高校与科研所的成果,给大众提供了便利[1]。一直以来产学研没有用在普通院校,这是国家的重视,我们应该多多提倡产学研的应用。

高职类院校与普通院校不同,它是要将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便需要多种组织相互协作,现在产学研虽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仍处在初始阶段,没有完善的落到实处,而高职院校的产学研究活动也还没有相对固定的模式,配套设施不完善,一起合作的企业也是寥寥无几。而且高职类院校仿佛不怎么在意产学研的发展,对于教学的形式也没有给予足够的关心。政府对这方面也没有对相关机构进行明确的规定,学校跟企业经常会出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发生,而企业呢,认为学校现在的实力还不能很好的为自己服务,基本也不怎么重视。

二 存在的问题

第一,创新意识不强。大多高职院校虽然有有关产学研的合作形式,但只是当作一个活动来完成的,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去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学校可能以为仅通过教学、共同合作、进行课题研究、顶岗实习等就可以培养出高技能人才满足企业需求,这是大错特错的,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通常是只看质量不看质量的,人再多,完不成工作,配合不默契,企业是会拒绝的。现在的企业基本不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依赖于学校培养的专业人员,一直从学校挖掘创新型的人才,来自不同学校的人没有专业技能培训又形不成完备的科研团队,导致团体的创造性不强,这也加剧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第二,参与力度不够。现在很多的高职类院校没有规划好与企业直接的合作事项,也很少跟企业相互合作,大多还是普通课程教学,使学生缺少实践性。举行的活动仅是模仿企业形式而进行的业余体验,学生们仅有一个体验的感觉,对企业的实际操作还是一片空白。这样做出的实验报告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实验结果也只是与其他雷同。

2012年的指导意见中提出了高职类院校要以提高人才质量和改进学校体制为重点。

第三,政策不完善。现在关于产学研的协同创新仅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學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政府对此的相关保护措施比较少,导致学校在产学研这方面的资源配置不符合相关要求,因为大都不太重视,资金投入也就不会很多,只记得范围也会比较小,所以,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发展不景气是有原因的。因此,在产学研上,高职类院校需要政府的支持,在制度上给予方便,在经济上给予关怀。

三 保障的措施

首先,要想产学研得到有效的发展,必须要制定一系列的法律条文来保障合作能顺利进行,可以结合各地区的不同特点进行激励,比如科学技术上支持、税收方面优惠、资金上扶持等等,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机制的内在问题,但可以有效的推广,一旦得到政府的大力推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便可以快速发展了。对于资金不足的问题,可以通过奖励、共享、节制等资金制度,也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发挥自己优势,减少资金使用。

其次,一般产学研都是校、企、政三方参与,在协同创新上需要紧密联系,共同合作,也要分工细化、各司其职,学校是技术研发的主体,只需考虑技术创新的问题,不用为设备、资金、场地忧虑,这是企业所要承担的,企业不仅要考虑这些,还要给你充份的实验环境,密切配合学校的研用,而政府要时刻监管学校与企业的动向,将政策落到实处。三方和谐相处,平等交流,提高研发效益,实现最大化利益[2]。

再者,社会不断进步,市场竞争激烈,机会稍纵即逝,若没有一套完整的研发策略,自己最新研发的产品便会被同行竞争者所超越,创新没有意义的话,也会失去很多机会,逐步脱离市场轨道,南通职业大学这些年与企业合作摸索出了很多许多实践的真理。

综上所述,若没有完整的研发程序、完善的法律制度、严格的监督体系,创新机制便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便没有办法进行下去。面对不断变换的市场形势,没有创新的产学研如同摆设。搞好校企合作、产学研,最重要的是能调动企业的积极性,让企业主动为学校人才的培养做贡献,不管是从哪方面来说,产学研这方面做好了,对企业和学校都是双赢的结果。

参考文献:

[1]林爱琴.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12(25):127-128.

[2]戚新. 浅析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 丝路视野, 2017,37(2):63-63.

作者简介:

张馨丹(1989.08-),女,汉族,重庆潼南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经济法

猜你喜欢

保障措施产学研高职院校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恩施茶叶质量安全现状及保障措施
高职院校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的保障措施研究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浅谈在校大学生兼职权益侵权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