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2018-12-22王艺宋岫峰刘晓冬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35期
关键词: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价值

王艺 宋岫峰 刘晓冬

【摘要】 目的 探讨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102例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均进行盆腔超声检查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病变检出情况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同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结果 盆腔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65.69%(67/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27%(88/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盆腔超声检查,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5, P<0.05)。盆腔超声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2例(11.76%)、交界性病变患者4例(3.92%)、良性病变患者86例(84.3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0例(9.80%)、交界性病变患者0例、良性病变患者92例(90.20%)。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 恶性病变主要以囊实性占位病变为主, 在T1、T2加权成像中主要混合信号肿块、病变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涉及范围较广、边界模糊、囊壁厚薄不均匀等;良性病变中主要以囊性或实性占位为主、边界清楚、囊壁厚薄均匀、T1、T2加权成像现实信号均匀。结论 核磁共振成像能够准确的对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作出诊断, 并有利于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值得被广泛的推广和采用。

【关键词】 核磁共振成像;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研究价值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35.036

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具有多种疾病形式, 其中包括卵巢囊腺瘤、子宫肌瘤、畸胎瘤等疾病[1]。其在早期没有具体的病理特征, 这也导致早期诊断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如果不能及时做出准确的诊断, 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2]。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核磁共振成像诊断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的诊断效果,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7年1月收治院内的102例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前, 医护人员提前取得患者及患者家人的同意, 患者提前知情, 自愿参加本次的临床研究, 并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研究对象不患有其他重大疾病, 防止对研究的结果产生影响。102例患者年龄23~56岁, 平均年龄(45.56±3.49)岁。

1. 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和盆腔超声检查。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在进行检查时是采用GESiemens Avanto 1.5T MR对患者进行整个盆腔的扫描, 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在扫描时进行2次横断面扫描、1次矢状面扫描、1次横断面扫描和1次冠状面扫描, 这样可以获得全方位的动脉期、静脉期以及延迟期图像[3], 最终将获得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观察患者病变的大小、形状、部位、与周围组织关系等[4]。盆腔超生检查:在检查的过程中采用专门的盆腔超生检查设备, 患者取仰卧位、平静呼吸, 检查环境要保持安静, 可以保证数据信息记录的准确性。

1.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 病变检出情况及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同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比较 盆腔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65.69%(67/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27%(88/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盆腔超声检查,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5, P<0.05)。

2. 2 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盆腔超声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2例(11.76%)、交界性病变患者4例(3.92%)、良性病变患者86例(84.3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0例(9.80%)、交界性病变患者0例、良性病变患者92例(90.20%)。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 3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不同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 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 恶性病变主要以囊实性占位病变为主, 在T1、T2加权成像中主要混合信号肿块、病变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涉及范围较广、边界模糊、囊壁厚薄不均匀等;良性病变中主要以囊性或实性占位为主、边界清楚、囊壁厚薄均匀、T1、T2加权成像现实信号均匀。

3 讨论

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 其主要的临床特征为腹胀、盆腔肿块、下腹不适、下肢水肿、腰痛、贫血等[5]。但是由于病理特征不具代表性, 使得在诊断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漏诊、误诊的现象, 从而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产生严重的危害[6-8], 所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显示出诊断的重要性。

本次实验主要研究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在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的诊断效果, 经研究发现, 盆腔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65.69%(67/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为86.27%(88/102), 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于盆腔超声检查,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845, P<0.05)。盆腔超声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2例(11.76%)、交界性病變患者4例(3.92%)、良性病变患者86例(84.31%)。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出恶性病变患者10例(9.80%)、交界性病变患者0例、良性病变患者92例(90.20%)。两种检查方法的病变检出情况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中, 恶性病变主要以囊实性占位病变为主, 在T1、T2加权成像中主要混合信号肿块、病变体积较大、形态不规则。涉及范围较广、边界模糊、囊壁厚薄不均匀等;良性病变中主要以囊性或实性占位为主、边界清楚、囊壁厚薄均匀、T1、T2加权成像现实信号均匀。采用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的结果准确性优于采用盆腔超声的检查结果, 而且与病例活检相比, 核磁共振成像在检查病变情况中无较大差别, 除此之外还可以观察不同病变的影像学表现[9-13]。

综上所述, 核磁共振成像检验在临床检验中具有较高的效益, 值得被广泛的使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许琰, 李建宜, 刘振国, 等. 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行MRI诊断的分析.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8, 3(19):161-162.

[2] 段芙红, 程敬亮. 核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8(8):42-43.

[3] 李振伟, 赵宏伟, 苏京锁, 等. 女性盆腔囊实性包塊CT诊断与鉴别诊断. 实用医药杂志, 2018, 35(3):232-235.

[4] 李文娟, 苏欢欢, 张海春, 等. 超声及磁共振成像在诊断盆腔囊实性占位性疾病的价值.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8, 19(1):41-44.

[5] 陆娴, 张勤, 缪丹丹, 等. 核磁共振成像用于诊断女性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价值研究.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7, 40(2):118-119, 121.

[6] 谢代军, 康安发, 段王栋, 等. MRI在盆腔囊实性占位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附100例).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7):91-93.

[7] 胡稳. 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7):56.

[8] 陈旭高, 胡缙鸽, 叶国伟, 等. 女性盆腔囊性占位病变的MRI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探讨. 实用妇产科杂志, 2013, 29(12):917-920.

[9] 周啟富. MRI成像对女性盆腔疾病的诊断价值探讨.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13):22-24.

[10] 黄晓星. 磁共振成像对女性盆腔肿块诊断价值的Meta分析. 中国保健营养, 2016, 26(25):335-340.

[11] 李风莲, 张洪. 探讨利用磁共振成像诊断女性盆腔脓肿的价值.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 7(6):42.

[12] 赵文瑞, 张英.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女性盆腔脓肿中的应用价值.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 16(19):140-141.

[13] 刘黎琴, 肖新兰, 陈勇,等. 先天性盆腔异位肾及其伴发畸形的磁共振尿路成像诊断. 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23):5949-5952.

[收稿日期:2018-10-22]

猜你喜欢

核磁共振成像研究价值
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价值分析
广元石窟摩崖题记的资料及其价值
MRI与颅脑CT在老年多发性脑梗死诊断中对比研究
内蒙古民办高校教育发展现状与提升的研究价值
CT及MRI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超导磁共振与多层螺旋CT对诊断股骨头坏死效果比较分析
脊柱损伤的比较影像学及临床应用
16例多系统脑萎缩的临床与MRI分析
MRI评估新生儿窒息后脑损伤及预后的应用价值
中日文化交流中往来物的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