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三联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30例临床观察*
2018-12-22许小凤
顾 灵 顾 颖 许小凤 仰 漾
江苏省苏州市中医医院 江苏 苏州 215009
笔者运用中医三联综合疗法治疗气滞血瘀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所有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本院就诊的患者,均符合《妇产科学》中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1]及《中医妇科学》中医气滞血瘀型辨证标准[2],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病程3~36个月,平均13.59±6.55个月;年龄20~35岁,平均28.14±6.21岁。对照组:病程5~36个月,平均14.02±7.32个月;年龄21~35岁,平均29.09±5.94岁。两组在病程、年龄方面相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从月经干净第1天开始治疗,至下月月经来潮停用,治疗当月避孕,并随访3月。
2.1 治疗组:①中药自拟经验方口服:川芎、制香附、当归、炒赤芍、牡丹皮、丹参、川断、黄芪、山药、炒白芍各10g,桂枝、生甘草各5g,红藤15g,生米仁30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②中药外敷方:炙乳香、炙没药、红花、当归、红藤、生黄芪各30g,制附片20g,白芷、花椒各50g,炙水蛭、制川乌、制草乌、干姜各10g。自备1个合适的布袋,毛巾对折缝合即可,将中药全部拆开放入其中,隔水蒸40min。将蒸好的药包敷于下腹部,中间隔一块毛巾防止烫伤,温度降低后将毛巾拿掉。待药包变凉,结束治疗,第2天蒸热后继续使用,方法同前。一包药可重复使用3天。③中药保留灌肠:桂枝10g,炒赤芍、燀桃仁、牡丹皮、茯苓、红藤、败酱草、生米仁各30g,蒲公英15g。浓煎200ml,每日1剂,将药液隔水温至约40℃,直肠灌肠,并保留1小时以上。
2.2 对照组:给予膈下逐瘀汤口服:当归、川芎、炒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牡丹皮、乌药、制香附各10g,甘草5g。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3]制定。痊愈:经治疗后下腹疼痛等症状消失,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正常,症候、体征积分改善率≥95%,且停药1个月内无复发;显效:经治疗后下腹疼痛等症状消失或明显缓解,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明显改善,70%≤症候积分疗效指数<95%;有效:经治疗后下腹疼痛等症状缓解,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有所改善,30%≤症候积分疗效指数<70%;无效:经治疗后下腹疼痛等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妇科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改善或有加重,症候、体征积分改善率<30%。
3.2 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4 体会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可分为近期和远期后遗症,近期后遗症主要是指卵巢脓肿、输卵管炎、肝周围炎等,远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盆腔炎性疾病的反复发作、慢性盆腔痛、不孕症、异位妊娠等,其中以慢性盆腔痛最为常见[4]。中医学认为,本病病机主要是余邪未尽,正气未复,风寒湿热、虫毒之邪乘虚内侵,导致气机受阻不畅,瘀血阻滞,蕴结胞宫、胞脉,耗伤气血,缠绵难愈。笔者发现瘀阻络脉贯穿于本病发病始终,采用活血化瘀、理气止痛、扶正培本法治疗,每每疗效颇佳。笔者所用口服方中,川芎活血化瘀止痛;香附活血行气,通络止痛;当归、赤芍、丹皮、丹参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桂枝温经通脉;红藤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生米仁祛湿止带;川断补肝肾,调血脉;黄芪、山药、炒白芍健脾补中益气,防止过用攻伐之品,损伤正气。全方配伍,共奏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之效,并使正气充足,脾气健运,气血通畅,以防复发。中药外敷法可以加速局部血液循环,消除输卵管内梗阻和管外粘连,增加受孕率。中药保留灌肠以局部治疗为主,药液有效成分不受消化道影响,直接经直肠静脉吸收,又因盆腔温度升高,温热刺激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作用于炎性靶器官,同时,经长时间保留,达到消炎镇痛的作用,有利于消除盆腔炎症及包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