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初中政治课程活动的实施探索

2018-12-21范希武

教育界·上旬 2018年10期
关键词:初中政治实践活动新课标

范希武

【摘要】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政治实践活动如何开展与实施是一个值得深究的方面。以经典研读夯实基础,以分类认知展开活动,以信息技术融入活动,以素养培育渗入活动,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思维与活动的结合,有利于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

【关键词】新课标;初中政治;实践活动

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综合性、活动性学科课程。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上,要求采取社会实践活动的方式学习学科内容,即在学科内容上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即通过一系列活动及其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課程化”。这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实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政治课程的实践性与活动性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和深挖的领域。新课标下初中思想政治课程是一门涉及初中生身心发展和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国主义、共产主义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学面临着新的课题,怎样才能使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呢?笔者在教活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方法创新上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

一、“旧”与“新”——变革与挑战

以旧教材为依托的传统的政治课以老师讲解为主,或者在课堂组织合作探究学习知识,开展得好的也仅表现为辩论会或者时政讲座等几种形式。政治课的实践活动要么以时间不足被拒绝,要么以政治课程的文科属性而遭到忽视。每一单元的综合探究虽然给出了实践活动的具体方案,但往往在考点的强调中流于形式,基本没有付诸实施。在新课标的引领下,初中政治课程将内容与活动相互嵌入,在对接内容的提示中,以议题方式提示课程内容,并提出了多种活动建议以供课程实施选择。例如新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课“基本经济制度”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活动建议有调研、查阅资料、专家讲座、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形式,了解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和特点,总体呈现出以议题为导向,通过探究与多种形式的活动,最后印证结论的模式。如何在新模式下学习知识,如何组织并实施实践活动,对于政治老师和作为主体的学生而言,都是一种颠覆性的挑战。

二、实践活动实施的初步探索

以新课标为依托、新理念为指导的思想政治课,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笔者认为在课程内容的践行中需要做好以下方面。

(一)以经典研读夯实基础

学科的经典著作是一门学科的知识精髓的体现,往往起到支撑与引领作用。在全新模式下,“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对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和能力、视野有了更高的要求,经典研读可以很好地丰富知识,拓宽视野。初中政治学科具有综合性特点,既有政治学的学科特点,也包含有社会学、经济学、伦理学、哲学、法律、历史等学科的知识,因此可以研读的经典著作可谓丰富。比如新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青春的证明”建议朗读王蒙的《青春万岁》中的名言名句,分享感悟,这是对政治学经典研读的一个具体要求的体现。

鉴于初中生的成长阶段和知识结构、思维特点,经典研读不必深入太多,可从一部经典著作的作者、时代、写作背景和著作的意义方面来解读,目的在于介绍、了解经典,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在经典研读安排上可以灵活多样,由师生自主安排,共同商定。可以课前几分钟,也可以课末几分钟,由班级学生轮流展开;还可以成立班级研究经典的读书社等团体,由成员在固定或非固定时间、地点来展开。研读活动需要持续性才能取得效果,才能在课程内容和活动中起到丰富知识、夯实基础的作用。

(二)以分类认知展开活动

新课标提出了内容与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实施要求,在每一课每一框中,都以议题的方式提示内容,并提供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建议。如:“基本经济制度”为议题,探究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越性,活动建议有查阅资料、专家讲座、问卷调查多种形式。再如:九年级“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议题,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活动建议有开展红色旅游,比如参观烈士陵园、革命遗址、革命历史展览馆等,还有开展特定人群访谈,请老党员、老战士、老模范口述历史。除以上这些活动外,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中还提出了旁听听证会、举行主题活动、志愿服务活动、专题调研、专业人士对话协商等活动形式,可谓新颖丰富。

目前,由于初中学科衔接方面的薄弱性和初中生视野、认知和能力的有限性,这些活动的实施对初中生是一种很大挑战。很多初中生此前没有接触到这些方面的活动,接触到的也是少数几种而已,在这种现状下开展实践活动,质量不免让人担忧。所以,对这些活动进行必要的分类了解和准备,可以促进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根据特点,笔者大致将其分为:课堂活动类,如列举实例、讲述故事、展开讨论、观看视频,在课堂就可以完成这类活动;校园活动类,如绘制展板、查阅资料、专家讲座、演讲会、举行主题活动、制作名片,可在校园范围内完成;社会活动类,如问卷调查、走访访谈、旁听听证会、志愿服务活动、专题调研、对话协商,需要在社会上展开。有的活动场所具有灵活性,可在课堂也可在校园或社会进行,如主题活动,有的则必须在社会才可完成。

课堂、校园、社会,活动的难度与要求依次提升,活动实施的接触面也成扩大趋势,尤其是社会活动具有比较强的专业性,如专题调研,在活动前必须要对何为调研、调研对象、研究方法、组织策略、研究意义、调研步骤等展开全方位的分析,然后才能组织对某一问题或现象进行调查,再收集材料,展开分析,得出结论,这对理论较弱、知识有限的初中生来说颇具难度。因此,针对不同活动应有不同准备,课堂类、校园类活动可引导学生自己进行,难度大的社会类活动可引导学生提前认识、准备这些活动,才能组织实施好活动,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直接经验,深化对知识的理解。

(三)以信息技术融入活动

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教育现代化、信息社会化已经成为一个发展趋势。现代信息技术在学习、教育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如现代学校的多媒体教学与智慧校园、家校通等技术。因此,鉴于新课标对初中政治课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要求的提升,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更高程度上融入现代信息技术,以提升效果,节约资源,便利活动。

在新模式下,初中政治实践活动应用的信息技术不仅仅限于与学校教育相关的方面,还有一些具有实用性质的应用软件,如开展问卷调查时,可以使用问卷星;制作名片时,不仅可以手绘,还可使用名片生成软件;在难度较大的社会活动开展前,教师可以短视频或微课形式加以提示或指导,学生也可通过网络自行了解;在志愿服务活动后整理材料,可以用视频剪辑软件编辑制作活动视频。这些信息技术的具体应用软件可在手机APP中下载,也可在微信小程序中找到,来源多样,使用方便,可以在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活动效率,强化知识理解。

(四)以核心素养培育渗入活动

新课标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体现为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以核心素养培育渗入实践活动并引领实践活动,是新模式下初中政治课程的内在价值追求。如何引领,关键在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理性观察,科学判断,知法懂法守法,积极有序参与,勇担社会责任,形成对党、社会、制度、民族和国家的认同。如九年级“认清基本国情”,给出的活动建议是讨论中国在革命、建设时期付出的代价,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这一探究不仅可以在课堂讨论,还可以进行真人真事访谈,去采访一些老人,听取他们对自己生活变化的感受,去采访一些企业家,听取他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政策的感受。在活动过程与总结中,真实的人与事使学生直面现实与社会变迁,更容易产生深刻感受和内心的强烈触动,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党、国家与社会制度,树立自信心、责任意识,明确自己的责任与担当。活动达到的效果其实就是核心素养的内化要求,也是核心素养培育渗入实践活动的体现。

新模式下的初中政治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利于丰富学生知识,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实践组织能力,加强对学科内容理解,培育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活动实施中的方法与策略,以及目标设定、效果的达成、评价等方面,还需要继续思考和深入探究。

【参考文献】

[1]马彦良.浅议农村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的创新[J].课程教育研究,2016(14):73.

[2]郭一南.浅议农村中学政治课堂创新教学[J].考试周刊,2015(72):126.

[3]张彩霞.初中政治课程改革教学浅析[J].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2012(02):148-149.

[4]周媛媛.浅谈初中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J].魅力中国,2017(33):105.

[5]董雪艳.浅析初中政治教学改革[J].经营管理者,2010(11):336.

[6]李怀中.初中政治教学改革探讨[J].文学教育(中),2013(04):144.

[7]梁振偉.浅析初中政治教学方法的转变[J].魅力中国,2018(08):106.

猜你喜欢

初中政治实践活动新课标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融入情境 落实新课标 凸显地理实践力——以骑行青藏为例
在过程中体验 在体验中发展
初中政治课的“激趣”研究
刍议初中政治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
谈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导学策略研究
对一道新课标高考题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