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学与创新教育

2018-12-21钟丽军

赢未来 2018年21期
关键词:求异思维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钟丽军

摘要:本文从中小学新课改实践入手,提出新的语文教学在进行创新教育方面,应该反思旧教材旧教法,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要求教师要全面地从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给予革新和创造。在积极主动的开拓探索中体现语文教学的发展趋向,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素质,使他们真正成为创造型的人才。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新教育;求异思维

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如何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一批又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具有独立思考、勇于实践、善于创造的现代素质,这已成为现在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正确方向,也是时代赋予教育的使命。乡镇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创新教育呢?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1、创新教育的意义

时代呼唤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呼唤创新人才。创新思维具有独立的知识结构,积极的求异性,创造性的观察、想象力。这些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潜在的创新求异思维,保证他们正确分析解决问题,并将它迁移到学习、生活的全过程中去,更是学生具备求异的创新心理品质的前提及物质条件。只有具备了创新意识,才会形成创新能力。语文学科作为基础教育的基础学科,以及该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和功能,决定了它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2、创新教育面临的困难

我国教育界长期以来是一种“应试”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忽略了對学生的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包括了道德、性情和智能的培养,使学生在这方面日趋成熟与完善,成为对社会发展起巨大推动作用的人才。智能分为实能和潜能两部分,传统的教育在忽略了一部分实能的同时,更忽略的是潜能(创造力、学能)。过去表面上很注重知识的学习,实际上只注重知识的记忆,而淡化了知识的实用。应试教育“试”出来的学生是这部分的记忆较强的人,而对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问题,实际动手能力和动手去创造新事物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则相对较差。因此,就目前的教育现状而言,创新教育存在着以下几点困难与挑战。

2.1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

现在的课堂模式虽然花样繁多,却未摆脱教师唱主角,学生按老师预先设置好的框架进行辅助表演的模式。现在教育虽然强调新的教学理念,但大多数教师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为完成教学任务,从头到尾满堂灌,强调确切性,乐于给学生一个单一的标准答案。对学生的答案过早下结论,限制了学生对其他答案的寻求,使学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的思维只能在教师的有限范围内活动,弱化了学生创造的主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丧失创新的心境。

2.2过分强调考试分数的功能

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分数不仅是学生的命根,还是家长,社会对一个教师评价的主要依据。有些教师明白创新思维的重要性,也能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溶入一定的创新性,然而,只是一次考试分数不太理想,他所背负的压力却是无法估量的,有来自学生的,家长的,学校的。其实,考试只是评估手段,不是教育的目的。然而“应试教育”则将考试异化为教学目的。使“指挥棒”指向考试分数,导致师生共同片面追求高分数,忽视真实能力水平。殊不知,创新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时三刻并不能完全体现成效,如果教师在这时候不能持之以恒,重新把教学回归到以往的形式,那他所做的努力都将付之东流,学生的创新能力永远得不到提高。

3、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具体操作

3.1改变教学观念,大胆创新

传道授业解惑 是千百年来中国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中国教育的正统观念,而这种教育也就是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仅限于传授课本知识,即就课论课,以教师为准,教师主宰课堂,语文课也就成了问答课,这种典型的一个模式一条思路一种结论其实时时处处都控制着学生的思维,创新还从何谈起呢?因此应转变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质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 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 成从 学答到学思 学问学创的转变,也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

3.1.1激发创新意识,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

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因为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的时期,他们对问题的理解不应该是千篇一律的,而一篇文章也如同一个多面体,不同学生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会划出不同层次,只要有道理合乎逻辑就要给予及时肯定,教师千万不要扼杀他们的创新能力。教授新课时,巧妙的设问,往往能引起学生高度的思维,积极地思考问题。如教学《苏州园林》时,我从漫谈一些城市的美称入手,先在副板书的位置上写上“城市的美称”几个字,然后说:“我国不少城市都有自己的美称,例如我们广州可叫羊城,南昌可叫英雄城,……那么苏州叫什么城?同学们猜猜?”(老师在正板书位置上写“苏州”二字)不少学生不约而同地发出响亮回答:“园林城!”于是,老师顺势在“苏州”二字后面写上“园林”二字。这样,引导学生在感受新知识的乐趣中导入新课,话语不多,却使学生心里豁然开朗,兴味盎然,增加了学习新课的驱动力。 阅读一篇课文,你不拘泥于一种成型的看法,而多思考多琢磨,多角度来划分层次,能使学生的思维严密全面深刻灵活,推而广之,看一切事物也就都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以激起自己的创新意识,这样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

3.1.2进行创新阅读,变完成作文为乐趣作文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以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 ,要有大量的课外阅读才能真正起到增长见识的作用,因此乐趣是其最好的动力, 一旦他们能从文章中找到问题,尤其是能有自己的发现和思考,对他们来说无疑是了不起的收获,那么就一定想要表达出来,也就有了为文的乐趣。作文只有“读书万卷”,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在作文训练中,还可借办黑板报、手办小报,向社报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1.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让学生仰头接果子为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让学生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进而培养其创造力。例如,我们在教学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就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进行发散思维,想想自己小时候有没有与鲁迅类似的经历。也可大胆想象,如果你是当时的鲁迅,你会怎样做?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等方法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

3.2改进教学方法,把创新渗透其中

传统的语文教法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教一篇课文往往是五大块:时代背景、作者简介、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这些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没有一点关系,因此也就谈不上创新教育了。这样的课堂往往是教师说的头头是道,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教学方法必须改进。

3.2.1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 鼓励学生创新

课堂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阵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当尊重学生的情感,使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并能在个人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对社会、对自然的责任。以达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的关怀人生的终极目的。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与学生的学,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活动之中。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在创新教育的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有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3.2.2搞好知识传授,为创新打好基础

首先,一个没有知识或者知识贫乏的人是很难进行创新活动的,放眼历史所有的发明都是在知识,特别是相关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得以形成,因此学生掌握知识的质与量影响着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体现要以知识为基础前提。其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只有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具有充分深入的理解时候,才能在旧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理解得越深思考的时间越长就越接近创新的结果。最后,创新能力的体现离开实践活动是不可能的,知识的运用为创新提供的现实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没有知识的运用过程,就不可能有创新的产生。

3.3改进教学手段,融入创新教育

三尺讲台三寸粉笔两袖清风是教师舞台的写照。后来又多了一块小黑板,再后来又多了投影仪、录音机,这这些的确为课堂增色不少,但那些总显得有些僵硬,因为投影片总是永恒不变的几种颜色,时间久了,也就索然无味了。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我们的生活,它几乎可以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子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 。五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變幻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其不意的拓展延伸,都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探求知识与创新的欲望 。如教学《春》时,用视频播放作者笔下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很好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当然,教师本身要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创新的课堂,把学生培养成喜爱创新、乐于创新、勇于创新的一代新人。创新教育是时代提出的课题,语文教学需要创新教育为它注入活力,让它更加正确健康文明 当然,创新教育这一课题,也离不开语文教学这一庞大的载体,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4、结语

语文教学实施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趋势,但是创新教育不是空谈,作为教师更应该以理性的头脑来对待创新教育,我们既不能抱残守缺墨守传统教学模式,也不能完全摒弃传统教学中的精华,我国中小学生基础知识的扎实性是举世公认的,只是过于死板,缺少变通罢了。我们在过去强调知识、强调记忆、强调知识系统、注重勤奋刻苦、专心致志、全面发展等特点的基础上,根据创新教育的要求,让这些特点为培养创新素质服务,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就会使现在的学生有一个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

[2]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8月版

[3] 卢玉平; 语文教学要注入人文关怀 [J]语文学刊,2005年10期, 46

[4] 马海乐; 谈谈语文教学中情感的作用 [A],河南省学校管理与学校心理研究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C], 2006年

猜你喜欢

求异思维创新教育语文教学
浅谈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论求异思维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际运用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 促进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
创新当前中学体育创新教育模式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开展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音乐欣赏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