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绘画在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2018-12-21张焕
张焕
【摘 要】社会交往障碍是自闭症儿童的主要特征之一,而这极大影响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作为一名聋人美术老师,我从“聋人手势语引起注意力”为突破口,以“指导绘画”为沟通桥梁,一步步引导自闭症儿童融入集体生活,与同学和谐相处,创造了自闭症儿童从不接受任何美术老师,却接受一个聋人美术老师辅导学习的奇迹。这能够自闭症儿童找到快乐,找到自信,提高生命质量。
【关键词】聋人美术老师;绘画教学;自闭症儿童;实现沟通;获得快乐
自闭症儿童主要表现为三大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隘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其中,交往障碍极大地影响了自闭症儿童的学习与生活,令他们只能生活在孤独之中。如何让自闭症儿童学会与他人沟通,融入集体,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与快乐,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作为一名聋人美术老师,本身就有语言沟通障碍的问题,又怎能与一个有交流障碍的自闭症儿童进行沟通呢?在美术教学中,我不断自我尝试,并实践了一种与自闭症儿童交流的方法,帮助他们一步步走出孤独的内心世界,融入集体生活中,享受校园生活的快乐与幸福。
一、案例基本情况
小杰(化名),男,自闭症,一副天使般的面庞,人见人爱。10周岁时,他进入南通特殊教育中心学校。他发音正常,能听懂最简单的日常用语,但缺少主动沟通,不能使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他喜欢拿笔在纸上乱涂乱画,涂完的纸张会随手撕掉。于是,我查阅并学习关于自闭症的理论,以及绘画艺术治疗的相关文献资料,开始尝试通过绘画同他进行心灵的交流。
二、案例实施依据
绘画艺术治疗是以绘画艺术活动为媒介,对身心障碍者进行治疗的方法。它作为一种艺术活动,无需依赖语言进行自我表现,而是注重心理表现的心理疗法。
喜爱绘画是孩子的天性,每个孩子都有绘画的潜能。自闭症的孩子一般视觉能力较好,绘画对他们而言,是一种最初的语言,是一种最自然、最直接的信息传递,也是表达自己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它不需要依赖日常语言,绘画过程本身就有助于自闭症儿童情感的抒发以及情绪的宣泄,促使其心理因素的健全。我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极力尝试绘画艺术治疗的方法,让自闭症孩子走出封闭的世界,逐渐融入班级,进而融入学校大集体中。
三、案例实践过程
1.从接受到悦纳
听小杰的妈妈介绍,小杰对语言指令完全不懂,家里曾为他请过很多美术老师,试图教他绘画的技巧,但他对美术老师的指导从不理睬,总是自己在纸上乱画,最终所有美术老师都选择放弃他。而我却发现小杰对听障孩子的手语很感兴趣,他会悄悄的模仿,于是我首先尝试用手势向她表达指令。
美术课上,我拉着他坐在我身旁,分别在我和他的面前放一张白纸,我用笔在自己面前的纸上画了一个圆,然后用手点一下小杰面前的纸,他拿起了笔,在面前的纸上画了一个同样的圆,我伸出大拇指,对他做了一个“棒”的手语,他立刻显得很开心。我接着在圆里添上了眼睛、鼻子和嘴巴,这次小杰没等我下指令就立刻在自己的圆里也加上了眼睛、嘴巴和鼻子,就这样我画几笔,他跟着画几笔,顺利的完成了一幅画。涂色的过程中也同样采用此种方法。几堂课下来,小杰似乎完全接受了我,我就经常为他挑选一些优秀的画作让他临摹,他也不只是简单的临摹,而更多的是融入了他自己的东西。虽然他临摹的比例和线条与原图差别很大,但他的画给人的感觉比原图更有真实的感觉。
2.从孤立到融入
小杰经常会在教室里无缘无故的哭闹、撕纸,甚至于去撕同学的作业本,同学们对他的这些行为举止很是厌恶。而思维简单、性格单纯的听障孩子,只会把这种厌恶的情绪直接通过形体和夸张的表情表现出来,而小杰明显感觉到同学对他的排斥,便会更加烦躁,于是,变本加厉地在教室里“大闹天宫”,以此造成恶性循环。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开始尝试让班级同学尝试接受小杰。我同样从绘画入手。在美术课上,我有意安排班级同学观察小杰画画,当同学们看到小杰信手几笔就能画出一幅漂亮的图画,并写出无人能及的空心字时,同学们不停地对小杰竖起大拇指,小杰感受到了同学们满满的崇拜,非常开心,画画的劲头更足了。就这样,小杰每天被他人所喜爱,慢慢融入到了班级之中,享受着集体的温暖以及同学的关怀,他在集体中健康地成长。
3.从乱画到获奖
入学时的小杰喜欢画画,但只是自己涂鸦,画的是自己的世界里。
入学后,经过美术学习后,他乐意和我一起欣赏美术作品;他学会了儿童绘画构图时的位置关系、疏密关系、长短关系、粗细关系、大小关系等;他学会了色彩及涂色;他能画出或临摹作品。小杰的空间感非常好,从未经过透视绘画训练的他,能够直接在画纸上画出立体的图形,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奇特能力。一次,我接到了崇川区小学生绘画比赛的通知,思忖着小杰的画完全可以参赛。我决定要让他画一幅可以展示他能力的画作。
绘画比赛的主题是赞美家乡,我找来了一张南通标志性建筑“钟楼”的照片给他做参照,他很认真地用黑色签字笔勾画出钟楼的轮廓,再用水彩笔一点点的涂上颜色。小杰不耐烦久坐,平时在课上,坐不到五分钟他就会站起来乱跑一会儿,但画这幅“钟楼”的三个小时内,他一直都在安静地画,没有任何吵闹,他这次的表现让我着实惊讶。最终,这副画获得了崇川区小学组一等奖。从此以后,学校里很多人见到他时,都会亲热地和他打招呼,夸他画得好。而小杰的精神状态也越来越好,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多。温暖的阳光射进了他孤独的内心,小杰的生活开始变得阳光灿烂了。
四、案例成功启示
随着医学和心理学的不断发展,自闭症的研究已成为热点问题,但自闭症发病的原因及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也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从此案例中,我却得到诸多启示。
1.绘画艺术促进自闭症儿童心理发展和认知功能恢复具有可行性
一个不会与他人沟通交流的自闭症孩子,以绘画为桥梁,能与一群聋人孩子及聋人老师和谐相处,这促使他一步步走出自闭、走出孤独,让我们能看到他的笑容,能看到天才般的绘画,这足以说明绘画给自闭症孩子的学习与心理发展都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在与他人的沟通交流中,哪怕是一点小小的变化,对于自闭症孩子来说,都是了不起的进步与无限的希望。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都企盼美好的结果,这也是教育的魅力所在。
2.努力就能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奇迹
作为一名担任自闭症孩子教学的聋人老师,一开始我也持怀疑态度。但这个事例可以说明,努力就能创造从不可能到可能的奇迹。也许某些人自身残疾,对同类的孩子具有更大的同情心與爱心,他们对生命有着天然的敬畏心,做事特别细心。接受这个孩子之初,我就有特别的责任感,于是敢于尝试、敢于实践。从研究理论开始,到想办法从手势入手,使小杰成功接受我、悦纳我,再到成功地接受我的绘画教学,成功地参赛,创造了无人能担任小杰美术老师却接受聋人美术老师的奇迹,创造了聋人老师与自闭症学生无声沟通的奇迹,也创造了自闭症孩子融入集体生活的奇迹。
3.特殊的方法运用于特殊的孩子
教无定法,但教之有方。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总会遇到特殊的孩子。我的教学对象本来是听障孩子,但却有缘于自闭症孩子。不重视等同于放弃自我,重视这件事等同于给自己机会。从理论中得知自闭症孩子间的差异非常明显,对每个孩子都应使用不同方法打开他们的心门。本案例中,从向家长了解情况,观察他的喜好,分析他的心理等多种渠道,针对他的特点设计个性化教学计划与措施,从而激发孩子的潜能,扬长避短,为孩子找到自信心,让他感受到周围人对他的爱与关怀,帮助他一步步走出孤独,这为他将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十九大报告对教育提出了“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要求,这也要求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得到最好的教育。一个聋人教师教育一个自闭症孩子,这应该是特殊教育中的一个特殊案例,但只要我们能针对特殊的孩子,寻找到最适合的教学方法,就能使个体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造出教育的奇迹。
【参考文献】
[1]【美】William.Heward著,肖非等译.特殊需要儿童教育导论[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王梅.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M].中国妇女出版社
[3]【美】Cathy A. Malchiodi著,李晓庆译.儿童绘画与心理治疗[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