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意外”,成就精彩
2018-12-21卞锐
卞锐
【摘 要】课堂中的“意外”往往让很多教师措不及防,巧妙运用这些“意外”,一方面可以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突破思维定式,发散学生的思维,提升思维的品质。
【关键词】意外;教学效果;思维品质
一、案例背景
在教学《认识100以内的数》这一课时,学生在摆小棒表示数时想出了一些让我“意外”的想法。课堂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教学活动,教师在教学前要对课堂进行精心预设,但对于学生在课上的一些“意外”想法,要善于利用,通过对“意外”问题的讨论,不但不会影响教学效果,还会让我们得到 “意外”的收获。这些“意外”一方面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的挑战,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课堂提供了精彩的教学资源,给我们的教学带来“意外”的精彩。
二、案例描述
课前让每名学生准备了25根小棒(小棒的颜色、长短可以不相同),橡皮筋若干。
教学苏教版一年级下册《认识100以内的数》片段如下:
师:“小朋友们,你们能数出23根小棒,并且让老师一眼就能看出是23吗?下面请小朋友们动手在桌子上摆一摆”。(学生动手操作)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
小丁:“数出10根小棒,用橡皮筋捆成一捆,再数出10根,用橡皮筋捆成一捆,2捆就是20根,再添3根就是23”。
小丁的回答贏得了全班学生的掌声,我也为这样“完美”的回答而感到十分高兴。
师:“看来摆23根小棒难不倒大家,那么,你们能摆出45吗?请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再与同桌交流你是怎么摆的?”(学生交流)
这时我问学生,你遇到了什么问题?
小于:“我们每人只有25根小棒,要摆出45不够,要把两个人的小棒合在一起才能摆出45”。
师:回答得真好!小朋友们在遇到困难时,懂得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并没有忘记我们可爱的同学们。好的,下面我们通过小组合作来摆出45吧!(此时学生们纷纷寻找合作伙伴,迅速完成了操作),我也为自己这一环节的设计而沾沾自喜。
这时一位学生高高地举起了小手,“老师,小王不和我们合作,他还在自己玩!”
我迟疑了一下,带着一丝恼火,很想训斥几句,但又不想影响正常的上课,于是我平息了一下心情:
“小王,你有什么高兴事,说给我们听听好吗?”(小王摇了摇头,看到我满怀期待地看着他,站了起来)
小王:“老师,我觉得不合作也能摆出四十五”。
我很意外:“是吗,那你能把你的摆法跟我们分享一下吗?”
小王:“假设用1根红色小棒表示1个十,用1根白色小棒表示1个一,4根红色小棒和5根白色小棒合起来就是四十五。”
这时我愣住了,为什么一定要把学生的思维固定在成捆的小棒上面呢!这种假设的策略不就是我们学习的数学思想吗?真庆幸自己没将小王训斥一番,否则就不会听到精彩的发言了。于是我接着说:“同学们,听明白他的意思了吗?”
这时很多学生都积极踊跃地举手回答。
“是啊,这种方法也完全可以,小王,你真了不起,创造了假设的方法,用手中很少的东西表示了很大的数,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学生异口同声)
“下面,请大家再来表示98”。
小季:我有两种颜色的小棒,我用1根红色的小棒表示十,1根绿色的小棒表示一,9根红色的小棒和8根绿色的小棒合起来就是98。
小江:我用左边的每根小棒表示十,我拿了9根,右边的每根小棒表示一,拿了8根,合在一起就是98。
小周:我用9根长的表示9个十,8根短的表示8个一,这样也可以表示98。
……
学生打破固定思维的“意外”,精彩发言就像导火索成就了本节课的精彩。
三、案例反思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育教学是一个有创造性的工作,我们教育的对象是有思想、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因此,我们的教育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一个充满挑战、具有发展空间的工作,是以人为本的。学生从我们这里获取知识,同样的我们也从学生那里得到了快乐!
本节课在学生的积极参与发言中结束,面对热情高涨、愿意争着举手发言的学生,我感触非常深!回顾本节课,反思如下:
1.善待“意外”
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教育教学是教师个性和学生个性之间的影响过程,教师一刻也不能忽视个性问题。”课中,小王提出了让老师“意外”的计数方法,他的“精彩”发言,是他打破固定思维模式的表现,我们应该善意对待这种课堂中的“意外”,并给予肯定。
教师要善于捕捉创新信息,提炼学生独特的见解,儿童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儿童年龄越小,想象力就越丰富,课堂上也常见学生的自言自语,小声嘀咕,其间不乏有价值的数学猜想,尤其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之时,教师要意识到这是启迪学生思维的最好契机,不要直接否定,对学生的发言要予以肯定。其次,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非预设的生成,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避免急于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评价,挫伤学生的自尊。我们要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延迟评价,并努力想办法弄清楚学生的真实想法。这样做,一方面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另一方面,也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索欲望,使教学更具生命力。
2.给“意外”一个机会
在本节课中,我没有对学生的不听讲而大发雷霆,而是给了他一个机会,他提出来的“用红色的小棒表示一个十” 成就了本节课的精彩,并让其他学生自由想象,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示。
作为教师,我们一直在说给学生表现的机会,这里的“学生”,当然包括像“小王”这样的学生。在“意外”发生的时候,随之而来的是学生某种隐性的心理需要,我们要多关注、体察和思考,让看起来只是“意外”的细节变得富有灵性。当我们在课堂上用宽容的心来善待孩子的灵感时,是对学生精神生活的真正关怀和尊重!
动态生成的环境必须是民主、平等、宽容的。没有一个民主的机制,没有一个平等支持的氛围,就不可能有个体之间真正意义的积极互相推动。试想,一个生命个体总希望控制另一个生命个体,或凌驾于群体之上,个体之间怎么可能有互动呢?这种课堂怎么会有动态生成的资源呢?因此,教师应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在民主、平等、和谐、友好的教育氛围中,师生才能敞开心扉、交流体会、切磋论辩,共同提升思想,共享课堂精神之旅。正如老一辈教育家陶行知所说:“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
3.让“意外”成就“精彩”
在教学中,突发的“意外”乍看似乎完全属于毫无用处的奇思怪想。但当我们真正去关注它、研究它时,却会发现这些“意外”中也不乏隐藏着极具教学价值的课堂资源,这或许就是成就整个精彩课堂的“点睛之笔”。因此,当课堂教学中出现了预设之外的“意外”时,不管是什么观点、看法、内容,教师都要树立可能是一个良好的教学契机的意识,惟有如此,才会正确对待、巧妙处理,换回精彩的收获。
其实,我们都有过这样的体会:预设的教学计划同课堂的真实情境之间经常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偏离。而这种偏离正是学生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等的外显,正是学生与教材碰撞出的自我解读,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成分。在这—过程中,学生的智慧正在绽放,情感正在撞击,视野正在敞亮,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老师若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价值的因素,定会生长出比“知识”更具再生力的因素,创造出更多具有新价值的东西。使学生的思维不断发散和集中,方法不断选择与求新,从而使课堂高潮迭起,产生一个又一个“意外”的精彩。
“意外”是课堂的生长点,是认知深化的催化剂,是成就一节精彩好课的伏笔。课堂是活的,课堂“意外”的出现是必然的,在教学中我们应正确对待“意外”,让“意外”造就课堂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