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Hcy、PTH、β2-MG 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8-12-21关新义
关新义
(天水市中医医院,甘肃 天水 741000)
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常用治疗方案之一,主要将腹腔作为体液交换空间,将腹膜作为半透膜,有效清除体内积聚毒素和过量水分,最终达到控制病情进展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目的。中医药在维持性腹膜透析辅助治疗方面的效果已逐渐获得医学界认可,相较于单纯西医治疗,中西医结合疗法更有助于促进机体营养状态恢复,保护肾脏功能及提高生活质量。2015年1月—2016年1月笔者观察了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Hcy、PTH、β2-MG及炎症因子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100例,均符合肾脏病学西医[1]和《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诊断标准[2],腹膜透析时间≥3个月,年龄 18~65岁。排除合并其他的原发性疾病和治疗过程中放弃治疗,年龄<18岁和>70岁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5例,年龄18~60岁,平均(43.4±1.5)岁,病程(14.6±1.2)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 25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1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 18~65 岁,平均(45.6±1.8)岁,病程(38.4±1.6)月,其中慢性肾小球肾炎20例,高血压肾病15例,糖尿病肾病15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腹膜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补肾泄浊中药,其处方为:党参12 g、女贞子10 g、当归 12 g、黄芪 30 g、墨旱莲 20 g、丹参 20 g、淫羊藿 12 g、枳实12 g、茯苓 15 g、生大黄(后下)9~12 g、厚朴 12 g、鱼腥草 20 g,每天1剂,早晚分服。两组治疗观察时间均为12周。
1.3 观察指标
(1)主要症状评分: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3]分别对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腻及脉涩或细涩进行评分,分值越低提示症状越轻,计算有效率。(2)血清学指标:白细胞介素-6(1L-6)、C 反应蛋白(CRP)、肿瘤坏血因子(TNF-α)、同型半胱氨酸(Hcy)、甲状旁腺素(PTH)以及微球蛋白(β2-MG)。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有效率对比
两组治疗后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腻及脉涩或细涩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以上症状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炎症细胞因子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 IL-6、CRP 、TNF-α、Hcy、PTH 及 β2-MG 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的以上指标均明显的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CRP 、TNF-α、Hcy、PTH 及 β2-MG 水平比较(±s)
表 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 IL-6、CRP 、TNF-α、Hcy、PTH 及 β2-MG 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同时间对比,*P<0.05
组别 例数观察组50--5 IL-6(ng/l)治疗前26.48±4.15治疗后12.30±1.68*CRP(mg/l)治疗前18.01±2.22治疗后16.47±1.52*TNF-α(ng/ml)治疗前6.37±0.57治疗后1.36±0.33*tP 11.375<0.05 13.468<0.05 12.032<0.05对照组0--26.47±3.8818.27±2.6517.94±2.3711.54±1.626.55±0.71 Hcy(μmol/l)治疗前37.69±3.47治疗后23.80±2.34*PTH(μmol/l)治疗前60.20±12.29治疗后24.30±4.89*β2-MG(mg/l)治疗前6.34±0.68治疗后1.93±0.21*11.167<0.05 19.357<0.05 11.541<0.05 4.25±0.46 tP 12.364<0.05 13.254<0.05 20.187<0.05 36.55±3.4327.40±2.9959.70±12.5736.40±8.446.22±0.573.70±0.49 11.023<0.05 12.114<0.05 15.208<0.05
3讨论
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总体发病率为9%~12%,其中10年以上进展至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比例接近50%[4],而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均需行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或肾脏移植治疗,以有效延长生存时间[5]。维持性腹膜透析作为其中较为常用的方案之一,患者因年龄多>50岁,易合并多种慢性基础性疾病等,治疗后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6]。
中医学将终末期肾脏病(ESRD)归于“溺毒”“癃闭”范畴[7]。基本病机为外感风、湿及热诸邪毒,兼以情志忧思、饮食不节及劳倦过度,久之则脏腑功能虚损,水气运化不畅,阴阳俱损,肾气失司,血瘀浊毒内蕴而发为本病[8]。故中医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当以补脾气、祛血瘀及泄浊毒为主。本文研究采用的健脾补肾泄浊方中,起到泄浊化痰功能的药物有鱼腥草、大黄、厚朴,枳实能够疏通五脏六腑、泄浊,茯苓有利于渗湿健脾,当归则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对于健脾补肾的功能主要由党参、黄芪、女贞子、淫羊藿以及墨旱莲发挥药效,诸药合之起到健脾补肾泄浊的功能。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大黄不仅能够通腑泄浊,还能够降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体内的血脂,同时起到调节脂蛋白和载脂蛋白的功能。经研究发现,切除5/6肾的大鼠在经过大黄治疗后,体内的炎症因子以及Hcy、PTH和β2-MG水平显著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食少纳呆、倦怠乏力、腰膝酸软、面色晦暗、舌质紫暗、苔腻及脉涩或细涩评分与炎性因子、Hcy、PTH及β2-MG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健脾补肾泄浊法治疗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可有效缓解相关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并有助于促进肾功能的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