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实一体化护理学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研究与实践
2018-12-21詹文娴
詹文娴
(上海建桥学院,上海 201306)
护理学基础是高职护理类专业最重要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护理专业的入门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护理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生继续学习其他护理专科课程及今后从事护理职业奠定坚实的基础。理实一体化教学即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高职院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模式[1],其实质是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融为一体,尤其适用于护理学基础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目前,不论是否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大部分院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仍采用传统的教材,按照教材章节的顺序展开教学,传统《护理学基础》教材分16章52节,实际护理工作任务被章节所分隔,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被切断,导致教学与岗位工作结合不紧密,工学结合难以深化[2]。而且大部分院校的护理学基础教学大纲中仍然有理论和实践课的比例之说,说明存在理论课与实践课之分,这表明还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脱节的状况。在我校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大背景下,我系进行护理学基础的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现就改革中最重要的环节——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介绍,以期对其他院校的课程改革提供相应的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2016级护理专业的3个班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组,共35人,其中男3人,女32人;另一个班为对照组,共32人,其中男4人,女28人。两组学生在来源、年龄及教材选择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教学方法
实验组采用理实一体化课程建设后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材章节内容进行教学。教材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周春美、张连辉主编的《护理学基础》(第3版)。实验组的教学具体如下。
1.2.1 教学内容的选择 分析比较各级各类传统的《护理学基础》教材,并结合最新版《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指导》中有关本课程的考点,确定教学内容,具体见表1。
表1 实验组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1.2.2 教学内容的编排 采取问卷调查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与医院护理人员共同探讨本课程所必需的教学内容及科学合理的编排顺序,在“必需、够用”原则的指导下,最终形成本课程的五大教学任务和18个子任务,具体见表2。
1.3 教学效果评价
1.3.1 操作考试 在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已完成同一个操作项目之后同时进行考核,本学期考核项目有女性导尿术、注射技术和密闭式静脉输液。评委由授课教师之外的教师担任,根据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满分均为100分,3项操作考试结束之后计算平均分。
1.3.2 理论考试 在全部教学任务结束之后进行闭卷理论考试,两组学生同时同场进行同一试题的考试。试卷题型题量、考点分布、难度设置均参照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实行教考分离和机器阅卷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见表3)
表2 理实一体化护理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
表3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3 两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组别实验组对照组35 32 tP人数 操作成绩88.39±3.65 83.41±4.27 2.245 1<0.05--理论成绩83.98±3.62 78.65±6.13 2.329 6<0.05
3 讨论
3.1 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传统护理学基础教学内容以章节为单位,强调知识的学科性与系统性,导致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割裂。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实践技能的教学相融合,以实践技能的教学为核心,围绕实践技能开展理论教学,教学内容打破了传统教学理论与实践的不联系性,将课堂用活[3],让学生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避免了被动接受理论知识和被动模仿操作步骤的教学局面,能有效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2 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临床实际,以护理岗位任务为主线,所学为所用,岗位任务驱动教学过程,真正将临床工作任务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临床真实案例引导教学并进行启发式提问,让学生不仅动手还要动脑。如在铺床法和搬运病人法的操作练习中,让学生学习和体验人体力学原理的应用,在无菌技术操作中学习无菌技术的操作原则等,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提高教学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操作成绩和理论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说明了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内容能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