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
2018-12-20杨霞
杨霞
[摘 要]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居于重要地位,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四种途径形成历史解释。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史料教学;历史解释
史料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以史料为媒介的,我们通常所说的历史知识,即是史学家在一定的史观指引下,通过研究史料得出的结论或认识,这种结论或认识不可避免地渗透了个人的思想情感。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是“探寻历史真相,总结历史经验,认识历史规律”“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显然,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要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史料教学不可或缺。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中,历史解释居于重要地位。它是“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它是诸素养中对历史思维与表达能力的要求。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发展的前因后果,历史事物的本质、历史观点的局限,对同类历史事件的比较、概括与综合,凡此种种都离不开历史解释,正如任世江先生所说“历史解释能力是历史学科诸多能力中最高层次的能力”。那么,怎样在史料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本文以马克思主义诞生为例略谈个人的一些看法。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课标(实验版)的要求是“简述《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认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大意义”。人教版关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介绍,核心是强调暴力斗争,意义只是简要提及:“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现实生活中,不少学生,总认为马克思主义已不符合当代社会发展实际,甚至有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过时了。如果按照现行教材组织教学,显然不能达成教学目标。课堂教学中,必须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形成新的历史解释。笔者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
一、还原历史时空,探寻历史前因后果联系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一种历史现象的诞生,都是与其特定的时空条件密不可分。要使学生能准确解读并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内容,首先必须引导学生准确认识马克思、恩格斯所处19世纪中期欧洲的时代背景。为此,笔者先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内容,然后出示了以下一段材料:
《共产党宣言》的写作开始于1847年,从总体上看,整个欧洲还处于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阶段。……这一背景对于理解《宣言》这部著作,从而理解马克思主义,十分重要。因为任何著作、理论,都是所处时代的产物,不可避免地带有时代的烙印。
早期资本主义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现。……人力的使用仍然在生产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与此相关,资本家只能依靠榨取工人的血汗来获取剩余价值。第二,社会的发展水平不高。……政治上,国家是赤裸裸地站在有产者一边,充分维护其既得利益的工具。民主与法制还很不完善,整个社会缺少对资本家的行为加以节制和对无产者的生存予以关怀和保障的相应措施。……由于这两个特点,资本家……为了追求利润,各种手段无所不用其极。物质生产发展迅速,但与此同时阶级矛盾你死我活,社会充满激烈的阶级对抗与阶级斗争。
问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教材第一子目,概括《共产党宣言》诞生的历史背景,据此说明《共产党宣言》强调阶级斗争的合理性。
学生通过本段材料,能理解《共产党宣言》特定内容产生的基本原因,使这部历史文献的基本特点可以在时代背景中得到合理解释,并进一步认识到,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早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所以我们必须承认,马克思主义也具有时代局限性。
二、善用历史比较,探寻历史事物特征
以史料为载体,采用比较的方法,引发学生的思维冲突,感知、理解和认识历史事物,这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特定事物的基本特征,从而使学生对特定历史事物的解释更符合历史真相。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之一,是马恩借鉴了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并加以理论创新。怎样理解圣西门、傅立葉等人宣传的社会主义是空想,而马克思恩格斯宣传的社会主义则是科学的?笔者通过以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
材料一 (略)主要介绍傅立叶的“法郎吉”和他刊登广告的结果以及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试验的概况。
材料二 每一历史时代的经济生产以及必然由此产生的社会结构,是该时代政治的和精神的历史基础。
现代的工人……并不是随着工业的进步而上升,而是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工人变成赤贫者……由此资产阶级再不能做社会的统治阶级了。
——《共产党宣言》
问题:与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比较,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而不是空想?
学生围绕上述材料开展探究活动,最后得出结论:虽然圣西门、傅立叶等人和马克思恩格斯都对资本主义制度不满并加以抨击,但前者只是对资本家抱有幻想,希望用改良的方式改变社会现状,而马恩则从社会现实出发,认识到工人阶级自身的伟大力量,指出了工人阶级获得解放的正确路径。学生通过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宣扬暴力革命作出合理解释。
三、依靠问题驱动,激发解释历史的兴趣
学生历史解释素养的养成,不可能通过简单地接受“既定的”史实和结论来完成,而要让学生充分地参与进整个历史解释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参与?这就需要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问题探究。因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兴趣的催化剂,有了问题才会有解释的冲动。因此,史料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引入典型的、有说服力的史料,创设历史情境,设计以史料为核心的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具体而言,问题要准确、适当并带有启发性,用之于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构建知识体系,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问题不能仅仅停留于知识表层,必须深入到内涵、本质层面,能激起学生的思考兴趣,具有探究的价值。
如上文,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背景,设问主要针对教材局限,学生依据材料就问题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不仅弥补了教材的不足,而且让学生在探究《共产党宣言》问世的背景过程中,加深了《共产党宣言》是特定时代产物的理解。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学习《共产党宣言》还有价值吗?我们同样可以用这样的现实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共产党宣言》的学习和理解。
四、注重全面客观评价,获得有益的历史借鉴
“历史解释”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学生基于对史实的理解,通过历史解释,能直面现实社会与生活中的问题,这种解释,离不开客观、理性、辩证的评价。就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而言,马克思主义既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正如法国存在主义大师萨特所说:“只要决定当今世界的那些最基本的东西不变,就没人能够超越马克思。”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地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并且还将继续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为了使学生能正确理解、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代价值,笔者在学生阅读、了解教材关于《共产党宣言》内容的基础上,又出示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下列材料:
材料一 (略)关于自由人联合体的论述
材料二 最先进的国家几乎都可以采取下面的措施:2.征收高额累进税。……5.通过……国家银行,把信贷集中在国家手中……9.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10.对所有儿童实行公共的和免费的教育。
材料三 (略)无产阶级夺权后将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材料四 不管最近二十五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发挥的一般基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这些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正如《宣言》中所说的,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由于最近二十五年来大工业已有很大发展……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根据上述四段材料,笔者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下列问题:马克思描述的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是怎样的?如何建立这种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理论的?
学生通过探究,能够认识到,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的理想社会中,人的个性能全面发展;通过高额累进税,进行二次分配,以保证社会的公平;减少城乡差别,实行义务教育,等等。这样的理想蓝图,必须依靠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其实,这样的理想蓝图,也正是当代社会人们所追求的或正在努力付诸实施的。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马恩本人是實事求是对待的,他们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更新自己的理论。也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对后来的俄国、中国等诸多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上述延伸学习,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解释,必然离不开求实创新、与时俱进、时代价值、现实意义等关键词。至此,关于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教学目标也就顺利达成了。
综上所述,史料教学是培养学生历史解释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进一步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中大有可为。
[参 考 文 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孙立田,任世江.论历史思维能力分类体系[J].历史教学,2014(6).
[3]安启念.从〈共产党宣言〉看马克思主义[J].历史教学,2007(5).
[4]卞姗姗.“历史解释”应与时代价值相结合——以《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例[J].历史教学,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