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研究

2018-12-20高插军武颗心

赢未来 2018年17期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语文素养培养

高插军 武颗心

摘要:文章着力研究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创新理念,以适应新高考改革。

关键词:新高考改革;语文素养;培养;研究

在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素质教育上。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得到了很多关注。语文素养的具体含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人际交流和关系交往而言,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起到了交流思想的作用;二是它起到了文化的传承和递进的作用,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加强对精髓文化的学习。每个具体阶段对于学生的语文素养都有不同需求,过去侧重于单一方面的要求,如掌握听、说、读、写这些基本技能,懂得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思想就已足够,但现在新高考对学生的语文素养有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语言文字基本使用能力和实践活动之外,更强调对文化传统的传播与弘扬,更重视母语文化上的积累,以及更深層次上的人文思想阔度。为了详解新高考改革背景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内容,本文着力研究在这一特定环境下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方法,探究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创新理念,以适应高考改革。此外,它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方面、思维能力拓展方面,以及学生的 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方面的具体要求都有一些探索。

一、端正学习态度,学好语文

教师应让学生明白,学习语文是自身发展和人际交流的需要。语言是思维的重要表达方式,是人们交流沟通的技能。不了解这一点,学生就会轻视语文,甚至将语文学习当作精神负担。在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更要让学生明确学好语文的重要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沟通技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构成因素。它是社会精神文明的沉淀,也是人类文化水平和发展的载体,在实际生活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交流、演讲、写申请表,等等。如果语文表达水平不高,就无法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教师要促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语文的重要意义,加强语文学习。

二、深究教材内容,体会作品内涵

语文课程中的每个语言教学课程,都有独特而丰富的人文含义。它对人的精神层面的影响是深远的,对学生内心的震撼是很有意义的。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活动中,要加深教材对学生“思想领域、道德品质、审美兴趣”的培养,重视对学生人文性、情趣的培养。让学生在了解教材内容的过程中,直接体会作品的人文价值和含义。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深刻了解作品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全面深化课程内容,结合自身的教学情感和引导方向,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学生了解作品、直接加入情感体验提供便利。

在教材审读和了解过程中,教师要用欣赏的角度和心态来看待教材内容。教师如果对所教内容研究不彻底,对教材主要知识采取不敏感、不喜欢的态度,很难使用教材引导并帮助学生去了解、体会和深化。所以,教师要以挖掘者的心态和观念去了解教材内容,用文学性的表达方法把学生引领到作品中去,体会文中作者所创建的丰富而美好的语言境界,让学生在听、说、读中了解作品文字的精华。这样能使学生热爱母语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欣赏水平,让学生感受文字美好的熏陶。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采用学生多种表达方式的情感诵读活动,体现作品描写的主要内容,抓住作品中有一定深刻含义的词句和“点睛之笔”进行全面感悟,加强语言文字的全面训练,从多角度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培养。

另外,还要注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刚开始,语文教师可从改变课堂开始,将语文美好的、有深度的东西展示给学生,让语文课变得生动、有活力、有创造性。可以采用多角度鉴赏、多角度交流、多角度评价、小型写作等形式,把课堂内容通过这些形式引起学生的深度交流和感悟。让学生热爱语文教材和语文课堂,把对语文的喜爱延续到生活当中,这是教师要的最终目标。

三、激发学习兴趣,培养阅读情感和阅读习惯

部分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缺乏学习积极性。久而久之,必然造成语文素养不高的局面。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如果对语文素材的学习保持热情,变被动为主动,这种学习态度才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源泉和动力。

首先,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生活中的自然生物、美丽景色、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时代变革等都应成为观察对象,只有带着对现实生活的热切关注,所阅读的文本内容就会通过对生活的理解更加深化和完美。

其次,要培养学生热爱读书的习惯。读书,是提高文化底蕴、丰富语言存储的重要方法。有了阅读兴趣,学生才会主动阅读。在保持浓厚兴趣的前提下,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接受新知识的效率最高,记忆最为深刻,思维处于活跃阶段,对于文中内容的反映更加敏捷。值得注意的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未必一定要从阅读经典著作开始,只要是内容健康的、积极向上的,具有丰富知识与启迪作用的书籍都能拿来阅读。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让学生对语文课程产生学习兴趣,想方设法让学生喜欢语文教师。

综上所述,当前对于学生在语文学习的情感、思维能力拓展、学习积极性和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语文素养是教学实践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全方位、多形式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已经成为语文教育的初衷。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创新、加强探索,运用高效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语文,还要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训练强度,如此才能适应新高考改革的大趋势。

参考文献:

[1] 张慧玲.江苏省单招高考语文命题立意取向对学生语文素养影响的调查与分析[J].职教通讯,2014,(2).

[2] 潘新和.“伪写作”命题观之弊害――由2012年福建高考作文题说开去[J].语文学习,2012,(9).

[3] 程道明.语文教学应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2014年江苏高考作文命题评析及启示[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4,(12).

本文系2018年河南省中小学多文本阅读实践研究专项课题《新高考背景下多文本阅读课堂教学实际操作的研究》(立项编号:dwbyd18011219)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新高考改革语文素养培养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以思促学 课程为王
新高考改革背景下进行中学地理职业生涯教育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时事资源让高中语文课堂锦上添花
开放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开展高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