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8-12-20杨柳
杨柳
摘要: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建设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重要抓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能力受到人们的重视,做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责任重大。本文主要针对提升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质量,提出相应的建议,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实践;问题;对策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育人功能
大学生走出校园,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锻炼能力、增长才干。社会实践对广大高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责任意识、增强就业能力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跨出校园,快速了解社会、正确认识社会的有效途径。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能够促进大学生准确定位自身价值,确立明确的目标及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养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审美情趣,塑造健康的人格。[1]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有助于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拉近了当代大学生与社会的距离,锻炼了当代大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决策执行能力等实践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具备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问题的能力,同时巩固了理论知识,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使其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参与热情高,认识存在偏差,覆盖率不高
据有关调查显示,高校中有91.89%的同学表示愿意参加社会实践,其中有 16.99%的同学认为大学期间必须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 6.95%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参加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持反对意见的同学仅为1.16%。[2]从数据上反映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参与社会实践有一定热情。比较普遍的问题是大多参加社会实践的都是学生干部、党员或者有一技之长的同学,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狭窄,达不到全员育人的目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动机不明确,随意性比较强及对于实践的随意性较明显,都是大学生对社会实践认识存在偏差的一些具体表现。
(二)高校对于社会实践的重视程度不够
近几年,各高校的社会实践活动一般情况主要由团委牵头,大部分学校每年基本上都能组织数目不一的大型、中型或小型团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效果也基本达成。但在社会实践工作中很大一部分高校对社会实践育人规律的研究并不深入,缺乏谋划和建立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对社会实践工作前期的培训和指导都缺乏连贯性,各高校主要将社会实践活动大多看成是暑期阶段性工作来对待,平时,甚至是寒假直接空缺,工作力量分布不均匀。
学校缺乏固定的,能长久合作的实践基地,影响了社会实践的质量,对于不熟悉的实践基地,每一次都是要去花大量时间尝试,浪费很多宝贵的时间,使社会实践的质量大打折扣。高校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各项成果不尽如人意,这些都与广大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缺乏保障
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是一个过程,要保持长期指导,并给予一定程度上的经费支持。但是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开展过程中,学生和指导教师的动力都存在不足,很多学生和老师都并不愿意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在高校中的全员开展遇到了阻碍。
大学生社会实践过程中保障设施同样存在问题:
(1)经费保障不足。经费充足是正常有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保障,社会实践过程中,无论是学生和指导老师,衣食住行都可能涉及到经费的产生。尽管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各个高校社会实践的投入,但各个高校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还缺乏大量的资金。
(2)学生激励保障不够。社会实践有利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但这种作用是潜在的、长期的,并不能及时迅速的反映出来。学校在鼓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时候有必要配套制定激励机制,让用心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有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指导教师的后勤保障不到位。近几年对于教师的工作量安排有了明確的规定,每个老师需要花大量时间在准备课堂教学上。相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社会实践需要教师具备更加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综合素质。对精心指导社会实践的老师来说,其工作量却并没有因为对社会实践的指导而有所调整,使很大一部分老师压力很大且积极性不高,甚至是不愿意参加社会实践的指导中去。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提升的改进思路
(一)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参与意识
(1)高校应加强教育引导,明确社会实践重要意义。积极引导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当前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现状、发展趋势等。并通过身边的社会实践参与者的典型事例的宣传带动大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自觉将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提升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2)明确目标导向,注重技能素质提升。大学生要明确社会实践的目标导向,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明确社会实践对个人成长成才的积极作用,变被动实践为主动参与。[3]
(二)建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的工作机制
建立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的工作机制是构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育人模式的基础。[4]高校可以结合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单独划出1-2个学分考核学生的社会实践,将社会实践列为必修课程。同时针对社会实践的考评出台相关文件,做到有据可依。
高校的所有部门都应为实现社会实践的全员育人付诸努力。社会实践工作,不仅仅是高校团委一个部门的事情,需要学校的各个职能部门予以配合并不断努力,共同构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的育人模式。
高校社会实践工作的长效性需要引起大家的重视。学校要注重对社会实践指导的连贯性,形成寒暑假重点抓、全年不放松的工作模式。要积极争取优质的社会实践基地资源,与其签订长期服务协议,为学生提供更多长久的有质量的实践基地。还要学会整合各学院的资源,不同学院针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会有与相关公司签订校企合作的实践岗位,达到校内优质资源共享的目标,让同学们能够尽量做到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通过社会实践,能让自身专业能力得到不断进步。另外,学校要发挥人才优势,组织有关专家学者深入研究总结高校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规律,建立此项工作的长效机制。[5]
(三)高度重视保障大学生社会实践经费
高校应给予社会实践活动足够的经费。学校通过对于活动经费的制度化、明确化,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高校留出一部分经费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做出成绩的大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积极鼓励大学生开动脑筋,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加社会实践。[6]
(四)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执行和考核制度体系
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形成完备的执行制度体系,是保障社会实践高质量不可或缺的部分。各高校应制订完善的考核、表彰制度,建立完善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
要健全社会实践的执行体系应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程序制度。
从项目的申报、立项、开展活动到成果的总结,都要在程序予以规范;
(2)制定大学生社会实践行为细则规范。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无论言行一定程度上都代表学校的形象。所以在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细则规范显得尤其重要;
(3)制定学生社会实践监察制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环境相对来说比校园要更加复杂,因此安全因素是学校和老师考虑的重点因素。
完善社会实践考核制度体系,加强对社会实践的引导和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学生实践成绩的考核。严格掌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参加社会实践的学生,既要给学分,又要与评优评先联系起来。对于社会实践表现不佳的同学,必须重修,直到合格为止,不然不予毕业。对于弄虚作假取得社会实践成绩的,要进行处罚;
(2)强化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在社会实践的过程考核上,既要明确学生社会实践的时间,又要严格规范学生的总结和心得体会。对于指导教师也应该有相应的考核方式,应与其人事制度联系起来,充分考核教师在社会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7]
(3)强化学分认定过程的严谨性。由于高校社会实践的相关制度的制定还不成熟,在运用过程中存在漏洞,很多同学没有按照文件所规定进行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各高校应该重视社会实践是一个过程性的行为,应该长期加强整个过程的监督,不能只是一段时间的指导,只有严格按照文件执行相关要求,才能使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能更加规范化。
四、结语
針对高校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完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高校一定要足够重视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保障,制定相应的考核机制,监管社会实践的整个过程,才能真正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使广大在校学生从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王革.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概论[M].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162-167.
[2] 刘同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现状与发展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0.
[3] 陈国锋.大学生社会实践提升发展对策研究[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15(6):20.
[4] 孙绍然,辛显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育人模式的构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2):53.
[5] 孙绍然,辛显华.高校学生社会实践全员化育人模式的构建[J].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4(12):54.
[6] 刘韧,贺宗彦,易厚。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问题与对策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10(12):100.
[7] 杨国辉.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度化建设的困境与超越.[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15(2):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