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准备活动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8-12-20周德峰
周德峰
摘要: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理念出发,体育准备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过程中,具备独特的核心地位。因此,学校体育的准备活动需要从实施主体、内容、环节、评价等层面予以足够重视,并由此拓展和深入,支撑起学生人生体育的准备活动。
关键词: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育;准备活动
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由于其中的“准备”一词的存在,向来被理解和定位为体育课的前奏、序幕。虽然承认其重要性和不可或缺,但相对整体教学环节而言,其价值只能是衬托和支撑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然而,当视域扩展到更大层面,试图把学生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进行独立、整合联接考察,甚至是拓展到学生未来人生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时,体育准备活动从某种程度上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课题领域,其内涵的价值隐约远远超越“前奏”、“ 序幕”、“ 衬托”、“支撑”。本文试图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观照下,立足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即时和延时价值,努力澄清体育准备活动应有的独特价值和地位。
一、学生发展与体育素养
1、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18个基本要点。各素养之间相互联系、互相补充、相互促进,在不同情境中整体发挥作用。为方便实践应用,六大素养进一步细化为18个基本要点,并对其主要表现进行了描述。
其中健康生活中的珍爱生命,具体描述为:理解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具有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养成健康文明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不难看出,单纯从掌握适合自身的运动方法和技能角度而言,学校体育课程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更为明确的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观,在定位学校体育课程价值时,是远远超越学科课程本身的。
2、体育学科核心素养
北京师范大学董奇、申继亮等谈及新时期的课程改革时,就明确指出每个学科的教育教学除了发挥本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之外,要高度重视跨学科之间的综合育人功能。毫无疑问,学科课程核心素养是一个新的概念,是学生通过学科课程学习所形成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在课程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养成的具有该学科特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品质和基本经验的综合。所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运动认知能力、健身实践能力、社会适应能力、终身体育意识等的整合,是以学生发展素养为核心价值追求,本身就具备学科横向综合、学生纵向发展的基本要素。
具体而言,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具有三个层面的综合育人功能:一是学校体育课程的基本功能,通过打好学生的身体基础,使自身的身体保持健康的状态,方能在其他课程领域的学习中保持旺盛精力;二是体育的综合功能,体育核心素养能增强学生心理健康调节能力、复杂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助于塑造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三是学校体育课程的社会功能,在学生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运动技能,掌握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的基础上,养成锻炼的良好习惯、提高自主锻炼的能力和意识,进而提升全民的体育意识、增强全民体质健康水平。
3、准备活动核心地位
通常体育教师都认为,体育课的准备活动虽然不是课内的主要部分,但它直接关系到一堂课的质量、安全和效果。因此,体育教师必须高度重视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注意培养学生养成在激烈运动前做准备活动的良好习惯。一般对于教师来说,准备活动不仅能调动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为体育教师设计的教学内容服务,而且也能作为挖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一种手段;而且对学生来说,准备活动的目的是使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并能起到防止运动伤害事故发生的作用。
不难发现,如果体育准备活动以教师为主导、主体的价值,固然是上述种种。但如果深入剖析,体育教师必须要意识到,对于学生主体而言,学生的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运动兴趣和爱好,学生当天的服饰鞋袜、上节文化课的收获、班级的同伴关系等等有关学生的一切,都是体育准备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正是建构主义教育观所强调的意义建构和教育情境。从这个角度上看,准备活动不应是教师课前的前奏和序幕,而是学生学习的基础、出发点,本身就具备统领价值和核心地位。
二、学校体育的准备活动
既然准备活动对体育课而言具有核心价值,那么從本义或狭义上来深入理解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则需要从实施主体、实施内容、实施环节和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相应和必要的思维转变或重心转移。
1、准备活动的实施主体
毫无疑问,当谈及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施主体时,都应该要准确意识到学生应该是实施主体。但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准备活动实施时,教师则已经是事实上的主体,因为学生并没有一定意义上的主动权和选择权。而且,在通常情况下,教师实施的准备活动,对于全体学生而言是统一的、设计好的,体现不出个体差异性,这恰恰是主体教育思想所批判的重点。
如果认同学生是体育课的主体,则必须要承认学生在准备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那么,作为主体的学生,在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中,必须是积极的、主动的、有个体差异的。这毫无疑问对准备活动的设计和实施,提出了更高也更明确的评价标准。当然,正是从这点出发,才需要进一步深入讨论实施内容、实施环节和实施评价。
2、准备活动的实施内容
通常来说,体育课的准备活动有其基本目的,也就是学生为体育课的学习做好生理和心理的准备。因而一般情况下,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整体的身心发展规律、年龄特征、季节变化、课程内容等,适当安排准备活动的时间、运动负荷、组织形式、内容安排和理论指导等。但如何才能实现学生逐渐从被动转向主动?从而真正体现出学生主体地位。
首先,需要将准备活动的理论指导和技能操作进一步系统化、结构化,在系统化、结构化的基础上,逐渐内化形成学生的体育准备活动知识结构;其次是在理论知识的正确指导下,结合体育活动本身的规律,通过适当的对比体验,引导学生经历准备活动过程,并主体感受准备活动的质量对后续体育活动的不同影响;最后也是最关键的,需要学生真正乐于主动、合理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准备活动。
3、准备活动的实施环节
具体到体育课准备活动的实施,通常是关注实施时的实效性。通常说:“万事开头难”,希望在准备活动中调动学生积极性,以便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教学效果。这样的实效性,总体来说并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准备活动的核心价值。从另一个角度看,准备活动本身需要学生主体的积极准备,才能真正达成准备活动的目标。
因而,准备活动的实施,是需要进行一些环节的区分,且实施本身只是其中一个环节。单纯从时间维度来看,准备活动的实施,可粗略分成课前准备、课中准备、课后准备等环节。其中课中准备相当于课堂实施本身,一般在课堂中师生互动完成,而课前准备和课后准备则更需要学生主体主动实施。这样的实施环节划分,从操作层面看,课后准备实质上也是课前准备,这样就归纳出一个更明确的关注点:准备活动的课前准备环节质量,更大程度上影响着体育课活动质量。
4、准备活动的实施评价
由前可知,准备活动的实施评价,一方面仍然要坚持准备活动实施中需要结合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特点,需要考虑趣味性和教育性,需要兼顾一般性和专门性,还需要糅合个体参与和集体组织等。另一方面,则需要进一步从实施主体、内容和环节的视角,予以综合评价和主体反馈。
毫无疑问,准备活动的课前准备环节,最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能反映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也能体现出学生知识和技能储备水平。也就是说,体育准备活动的课前准备环节,应当是体育教师不可小视的重要环节,更不能予以忽视和漠视。课前准备环节的评价,是准备活动实施评价的重点。所以,有丰富经验的体育老师,通过观察学生前往操场上课时路上的状态,就能预见这节体育课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状况。
三、人生体育的准备活动
1、体育在未来生活中的价值
清华大学李稻葵认为,如果在孩子成绩过得去的基础上,让他们学一点符合身体特长的技能,适当多参加一些体育比赛,这将能够最大限度地拓展他们的心智禀赋,孩子会终身受益无穷。所以他呼吁家长们关注孩子在运动方面的发展,因为运动员出身的人所具备的3个特殊的心理素质:即有难以击垮的信心和号召力,懂得如何去竞争,懂得团队合作。
在当下世界走向人工智能的时代,剑桥大学研究者Michael Osborne和Carl Frey 用分析了 365 个职业在未来的“被淘汰概率”,其结论基本为国内学者和专家所接受,基本认为:未来10年,50%的人将失业。在未来人事、客服、政府职员、会计、银行职员都高于89%的被淘汰率下,今天的学生应该具体怎样的身体及心理素质?毫无疑问,健全的体魄、信心、号召力、团队合作嫩里都是必备素质。所以,体育运动在未来生活中的价值也就不言而喻了。事实上,体育运动在人生的价值一直受到高度重视,所以体育不仅是中小学的一门课程,也是社会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小学全部学科中,唯有“体育”比赛是重要的社会活动,并且规模盛大。所以,体育一直是全球的、全民的、贯穿人一生的。而且在未来社会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体育运动的核心价值仍将不断扩展和提升。
2、体育准备活动的延时价值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其内在的关键词是“发展”,明确指向未来。所以,从更为深远的视角来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其实就是中国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因而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同样应该以此为学科的逻辑起点,不应仅仅局限于体育学科的学校教育即时价值目标,更应完整考量体育学科的学校教育延时价值。甚至应该将其延时价值放在相对更高的层面。
学校体育能锻炼学生体魄、调节其身心,无论对学生当前的学校生活,还是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均具有一定的独特价值。那么,具体到体育课的准备活动,可以认为,其质量不仅能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本身的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还会因为其实施中主体参与性、内容系统性、环节完整性、评价反馈性等因素,更加突出表现出自身的延时价值。毋庸置疑,积极主动、乐于实施的主体参与状态;相对系统、善于迁移的知識储备状态;体验过程、追求参与的心理准备状态;合理评价、反馈调节的动态发展状态,既是学校体育课准备活动中学生的最佳现场表现,更是学校体育为学生发展所做的最优未来贡献。
3、面向人生体育的准备活动
综上所述,当试图把学生学校体育课的准备活动,从体育课的“前奏”、“序幕”独立出来,再进行整合联接考量时,甚至是拓展到学生未来人生体育锻炼的准备活动时,体育准备活动俨然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课题领域。因为这时候的体育准备活动,其价值已经不在是简单服务于体育的课堂教学目标,而更多指向学生未来人生体育活动。
显而易见,面向学生未来人生的体育准备活动,至少需要在多方面进行优化调整。最首要的自然是优化学生参与状态,引导学生从被动应对调整为主动实施;而教师则需要整体设计、系统规划体育课程的准备活动内容,并可通过诸多现代化信息手段,如学生微信群、微课视频等,拓展体育准备活动的时空,在课前课后进行温馨提示、活动展示、案例对比、专题讲座等,努力提升准备活动的即时价值和延时价值。
参考文献:
[1]刘璐. 如何有效地进行体育课的准备活动[J]. 新课程(上), 2011(11).
[2]陈洪. 新课程下中学体育课准备活动的改革初探[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7(s1):332-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