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肿瘤放化疗患者负性情绪影响的研究

2018-12-20黄小琴周仕芝吕东来杜娟

沈阳医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关键词:氟哌噻曲辛美利

黄小琴,周仕芝,吕东来,杜娟

(解放军第105医院肿瘤五科,安徽 合肥 230031)

目前,恶性肿瘤已成为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并且总体发病率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1]。虽然治疗手段不断进步,但绝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仍然要经历放化疗的过程。然而放化疗作为现阶段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手段,在杀死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细胞也会产生抑制或杀伤作用,出现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导致患者治疗依从性较差,部分患者甚至拒绝治疗。此外在整个病程中,多种内外因素也会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导致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这些情绪问题又将反向导致患者的生活质量继续下降,不利于患者康复[2]。并且食欲下降、体重减轻、体力下降等症状也将极大影响患者的治疗态度,影响对治疗的依从性,导致疗效的下降。本研究通过心理干预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对肿瘤患者放化疗中焦虑、抑郁情绪变化及治疗依从性的疗效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取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我科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8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其中研究组42例,对照组40例,年龄20~74岁。纳入标准:(1)经病理学确诊为恶性肿瘤,入院拟接受初次放化疗,此前未行放化疗及免疫治疗;(2)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且表示愿意配合研究;(3)能对问卷正确理解和回答问题。排除标准:排除有精神病史以及其他躯体严重疾病患者。

1.2 方法 2组患者在治疗中均给予相应的常规抗肿瘤化疗或放疗及最佳支持治疗等。疗程中对照组给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丹麦灵北制药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130126),每日清晨、中午各服1片(10.5 mg),放疗或化疗前1 d至该疗程结束后2 d。研究组患者则在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基础上全程给予综合心理干预。2组患者在治疗结束14 d后评价疗效。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不同时使用其他的抗焦虑、抑郁药物。

综合心理干预为我科总结多年抗肿瘤治疗心理护理经验,具体干预方法和步骤如下:

1.2.1 心理评估 入院后由特定护士对影响患者健康的心理因素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结合患者的特点制定适合每例患者的心理护理计划;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安排不同的护理方法,增强其配合治疗的信心。

1.2.2 支持性心理护理 认真做好每例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鼓励亲属探视,多陪伴患者,不要流露厌烦、恐惧情绪,督促家属在精神和生活上也给予患者大力支持。制定不同方式与患者互动,如通过发放健康小册子、图片等健康宣教方法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发生、进展和预后。如放化疗过程中常见毒副反应及干预措施、情绪管理、饮食及运动方法等,并着重向患者介绍本次研究中预见性心理干预的方法及注意事项等内容,每次宣教时间不低于30 min。帮助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2.3 认知行为干预 通过矫正患者的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等减轻思想负担,减少抑郁产生的负面影响。护理人员根据病情有针对性地制定出护理计划,介绍其他类似治愈和好转的病例,鼓励其参加癌症康复俱乐部,充分挖掘患者的自身潜能,了解患者的思想、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对患者的感受及领悟有所掌握,若患者情况好转,多鼓励患者继续坚持,如果病情恶化,激励患者不要放弃,调整好心态,继续寻求其他治疗办法。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不对患者的观点给出正面评价,引导其从客观角度去自我评估,以患者的心理评估结果为依据,因势利导地对患者进行干预,提高其认知与应对能力,逐渐接受正确的思想及观念,消除以往的错误认知成分。

1.2.4 放松疗法 参照劳逸结合原则为每例患者制定针对性计划,指导患者每日进行低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患者每天早晚做匀、深、细的呼吸,每次10 min,以扩大肺活量,增加血氧含量;鼓励患者根据个人喜好选择慢跑、快走、自行车锻炼、太极拳等运动,欣赏自己喜爱的音乐。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方法

1.3.1 依从率判定标准 (1)良好依从:依从性好,能够根据要求完成相应放化疗治疗周期,且患者精神状况良好。(2)一般依从:患者基本能够完成治疗,但是存在明显抑郁、焦虑等症状。(3)不依从:患者拒绝抗肿瘤治疗或放弃治疗。

1.3.2 负性情绪判定标准 (1)焦虑、抑郁情绪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3]判定,比较干预前后分值差异。两表共包含20项,每项4个等级,将各项得分相加为总粗分,乘以 1.25 后取整数部分,即得标准分[4]。以分值≥50分判定为明显焦虑、抑郁。(2)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 V3.0)[5]对2 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比较目标包括5个功能子量表:躯体、角色、情绪、认知、社会,以及总体生活质量。其中总体生活质量分7个等级评1~7分;其他目的评分为4个等级:没有=1分、有一点=2分、有一些=3分、非常多=4分,所得粗分按公式转化为标准化得分。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的计数资料类型为单向有序分类变量,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一般特征比较 2组患者在组织类型、年龄、性别比例、分期以及组织学来源等基线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2.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期间患者治疗依从性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焦虑和抑郁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降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2组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研究组在心理干预后,患者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1 2组患者一般特征比较

表2 2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n(%)]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和抑郁评分比较(±s)

注:SAS为焦虑自评量表;SDS为抑郁自评量表

SDS组别n SAS治疗后50.8±6.7 43.9±6.3 3.84 0.01对照组研究组40 42 t P治疗前61.5±8.6 60.2±6.3 0.78 0.43治疗后45.4±7.8 37.2±5.1 5.66 0.01治疗前58.1±7.9 59.9±5.7 1.19 0.24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s)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QLQ-C30评分比较(±s)

项目躯体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总体生活质量治疗前对照组52.0±19.1 54.3±15.2 49.8±20.3 65.9±22.7 49.1±23.8 53.3±16.4研究组57.1±13.8 59.3±23.5 53.6±17.4 70.1±25.2 42.8±18.9 52.6±19.2 t P t P 1.39 1.14 0.92 0.79 1.33 0.18 0.17 0.26 0.36 0.43 0.19 0.86治疗后对照组63.1±18.1 60.6±29.6 61.2±27.3 79.4±15.3 59.3±26.9 56.7±12.1研究组70.9±10.8 62.6±16.3 76.2±20.7 73.6±22.4 50.9±20.6 64.1±10.7 2.34 0.32 2.79 1.36 1.59 2.93 0.02 0.75 0.01 0.18 0.11 0.01

3 讨论

恶性肿瘤是我国以及全球主要的公共健康问题。在我国肿瘤死亡占全部死因的1/4[6]。放疗、化疗仍然是抗肿瘤治疗中的重要手段。然而与其他常见疾病减轻痛苦的治疗不同,这些抗肿瘤治疗手段往往在一定时间内出现增加患者痛苦的毒副反应,如化疗引发的恶心、呕吐、脱发,放疗引发的皮肤损伤、放射性食管炎等。这些毒副反应会给患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甚至超过原发病本身,继而让很多肿瘤患者产生强烈的心理应激,出现悲观、绝望等负性情绪,导致心因性生活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除了生存时间为研究指标外,癌症患者的心理生活质量研究也渐渐成为抗肿瘤研究重要部分之一[7-8]。此外,除了治疗相关反应外,肿瘤患者在得知或未知病情的情况下心理会发生很多的变化,出现多种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情感脆弱、意志衰退等[9],特别是焦虑、抑郁等情绪明显高于其他疾病患者[10],造成对疾病治疗信心和能力明显下降,严重时可出现自杀等社会问题。

本研究结果证实,针对恶性肿瘤患者制定综合心理护理干预很有必要,综合心理干预配合针对性用药可有效改善肿瘤相关性焦虑与抑郁,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并使患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以及总体生活质量方面获益。

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放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导致的恶性肿瘤相关负面情绪(焦虑、易怒、抑郁、沮丧等)在研究对象中表现明显。而既往研究提示焦虑、抑郁等负面影响使大脑-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等活动增强,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机体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发生变化,对正常治疗效果产生负面影响[11],可加重原有放化疗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比如消化道反应等。而在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的今天,伴随心身医学的快速发展,医护工作者在治疗躯体疾病的同时,应注重患者的心理治疗。我们在实施心理护理干预时,综合考虑到以下因素:(1)环境:患者对环境不适应会造成生理和心理上明显不适,影响治疗的信心和依从性;提示我们在干预中首要考虑到环境因素;(2)疾病认知:对自身所患疾病的了解和积极参与到治疗中来,明显提高护理效果:(3)心理情绪干预:要求护理人员会察言观色,通过每例患者的表情、行为等不同做出护理干预,明显改善负面情绪(焦虑、抑郁)。基于此,我们的心理干预能较全面地涵盖肿瘤患者负面情绪的多种相关因素,因而获得了较单一药物更理想的治疗效果。这也与此前多项研究报道的结论[12-15]类似。

我们在实施心理干预的同时,选择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来实施协同性的药物干预。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盐酸氟哌噻吨和盐酸美利曲辛的复方制剂,具有抗抑郁、抗焦虑和兴奋特性,临床用于治疗轻、中度抑郁以及焦虑症状,效果十分显著。本研究结果表明,放化疗过程中口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临床实施方便,易被患者接受。近年来也被用作处理肿瘤相关抑郁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6]。在此基础上,我们再配合综合心理干预,可将患者治疗依从性从82.5%提高到92.9%。并且两者治疗模式的联合使用对恶性肿瘤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明显改善,可使许多晚期患者能够更舒适的安静宁养,使终末期生存质量获益。

综上所述,在予以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的同时,实施综合心理干预可明显提高恶性肿瘤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能有效缓解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氟哌噻曲辛美利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脑卒中后抑郁及神经康复的影响
畅享独立影院的魅力 重庆美利花都私人影院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并发焦虑抑郁症的临床效果
奥美拉唑、伊托必利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观察
胃安胶囊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