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调查及相关问题分析
2018-12-20吴思英孙义黄淑娜杨华任彩霞郭振坤林杰张文昌李煌元
吴思英,孙义,黄淑娜,杨华,任彩霞,郭振坤,林杰,张文昌,李煌元*
(1.福建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福建 福州 350122;2.综合办公室;3.教学科研办;4.实验中心;5.预防医学系)
高质量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对提高全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推进人才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硕士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研究生教育的工作重点也由规模发展转变为注重提高培养质量。然而,有报告指出,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还存在诸多问题,如科研创新能力不强,硕士研究生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轨,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机制不完善等[1]。本研究针对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情况展开调查,了解其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势及不足,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法,选取2014~2016级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卫生毒理学、公共事业管理等6个二级学科52名硕士研究生作为研究对象,调查内容包括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学生与导师交流情况、参与学术交流及实践课程的积极性等。本次研究共发放调查表52份,回收52份,回收率100%。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在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问卷调查表。教育质量评价分为“同意”、“一般”、“不同意”3个等级;学生与导师交流次数按交流频率分为5个水平,同时调查影响学生与导师交流次数的主要原因;学生参与讲座文献汇报次数及指导本科生毕业实习届数分为4个水平;并对学生认为需要加强教学的课程种类进行调查。为保证调查问卷质量,事先对调查者进行注意事项培训。
1.3 统计学方法 调查数据采用Epidata 3.1进行双录入,统计采用SPSS 24.0及Excel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描述采用频数、构成比。
2 结果
2.1 参与者基本信息统计 本次调查的52名硕士研究生中,男22人(42.31%),女30人(57.69%);年龄均在30岁以下;研一参与者15人(28.85%)、研二参与者25人(48.08%)、研三参与者12人(23.08%);本科所学专业为预防医学48人(92.31%),所学专业为非预防医学类4人(7.69%);应届生48人(92.31%),往届生 4人(7.69%)。
2.2 学生对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 结果显示:超过90%的学生认为,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录取各环节设置规范(90.38%)、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专注投入(94.23%)、实践教学过程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90.20%)、开题报告会安排合理(92.31%)、论文的评审、答辩程序严格(94.23%)、教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认真负责(94.23%)、考试/考查环节要求严格(90.20%)、经常举办相关的学术讲座(94.23%)。见图1。
图1 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同意度情况统计
2.3 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情况统计 结果显示:学生与导师交流频数保持每周1次的占42.31%;每周多次占23.08%;每季度1次交流及交流很少占9.62%。这表明,多数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比较密切,但仍有一部分学生与导师沟通不够密切。在研究生与导师之间交流少的原因中,导师工作忙、学生自身原因、导师安排的任务没完成、其他原因分别占40.38%、28.85%、7.69%、42.31%,见表1。
表1 研究生与导师交流情况统计
2.4 研究生参加导师课题组学术交流情况统计 研究生参与文献汇报会的次数统计中,保持有每月至少1次的汇报频率为82.69%,其中42.31%的学生能够达到每月2次以上,说明导师课题组文献汇报的召开次数较多,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文献积累。研究生参加校内外讲座交流活动的次数统计结果显示,学生参加的讲座次数在10~15次之间占67.31%,10次以下的仅占7.69%。说明学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重视通过各类讲座丰富学生的知识水平,拓宽学生的认识及视野。见表2。
表2 研究生参加导师课题组学术交流情况统计
2.5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指导教学情况统计 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实验课教学的学时数16学时以下、17~36学时、37~72学时以及73学时以上分别占 13.46%、36.54%、40.38%、9.62%。研究生在校期间参与导师指导本科毕业实习的届数,至少参加过一届的占 69.23%,但是仍然有 30.77%的学生一届都没有参加过,提示学院及导师应加强对该方面的重视。见表3。
表3 学生在校期间参与指导教学情况
2.6 研究生认为当前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生希望加强实践性教学人数占57.69%。这说明了研究生对实践能力的重视,且其对于今后的研究生教育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学生希望加强案例教学人数占19.23%,认为需要加强理论教学的学生人数仅占5.77%。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前的研究生教育仍然偏向理论教学,实践性教学相对较少的现状。见表4。
表4 学生认为需要加强的课程教学统计
3 讨论
随着人类疾病谱、死亡谱的不断改变,医学模式、卫生服务模式也随之改变,加强预防医学知识学习和应用愈发重要。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校大部分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对研究生教育质量持有肯定态度,如文献汇报及各类讲座开展较为丰富、学位论文评审严格以及社会认可度高等。但仍有部分同学认为科研条件有所限制、课程结构不够合理、培养方案不够明确等;同时也发现,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培养还存在部分学生与导师交流较少、研究生对本科毕业生实习指导的参与度有待提高、实践性教学仍需加强等问题。
3.1 教育质量评价 在学生对该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价分析中,超过90%的学生认为,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录取各环节设置规范,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专注投入,开题报告会安排合理,论文的评审、答辩程序严格,教师对学位论文的指导认真负责,考试/考查环节要求严格等。说明该校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对教学质量、教学考察以及论文把关等环节较为重视,落实到位,但仍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做进一步完善:
3.1.1 做好教学质量的把关工作[2](1)丰富教学内容,同时辅以案例教学,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2)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其运用启发性、讨论性、探索性的教学方式,运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教学,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3)健全教师考评机制,改善教学条件。
3.1.2 毕业论文质量关 硕士研究生毕业课题的设计和论文写作是医学院校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质量优劣是检验医学生综合素质和医学院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因此从开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环节都应做到严格的把关,学院应重视科研设计和统计学培训,加强对学生写作的规范化培训;在毕业论文的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会等阶段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利用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PDCA循环)持续改进措施,确保毕业论文质量[3-4]。
3.2 师生互动环节 导师与硕士研究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影响良好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沟通质量、关系融洽程度等都会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6]。本次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研究生与导师交流少的原因中导师工作忙原因占40.38%,除此之外,学生自身原因占28.85%。研究生自身原因出现的可能影响因素有:专业价值认同度不高、理论联系实际不够、课程教学满意度低、研究方法掌握不够及学生不愿意主动联系导师等。为了更好地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导师与学生沟通,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导师应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建立定期交流模式。有研究指出,导师如果能够主动沟通,倾听学生的问题,将对学生全心全意地投入科学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7]。导师可根据情况成立科研团队,团队成员确保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努力形成高年级研究生积极帮助和引导低年级学生的氛围,从而提高学生科研兴趣。(2)硕士研究生也应该在学术上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地做好科研工作,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学习热情、提高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等以期达到良好的科研效果。
3.3 实践教学环节 学生参与实验课科研的学时数小于16学时的人数占13.46%,有30.77%的学生没有参与指导本科毕业实习,同时有高达57.69%的学生希望多增加实践性课程的教学。这说明研究生参与实验课教学以及指导本科生实习等实践性经历尚有欠缺,主要是校外培养基地的研究生没此经历。实践教学是培养人才的关键环节,是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8]。
3.3.1 实践课不足及效果差原因 (1)实践课学时数较少;(2)实践中无明确指导者,因缺乏评价和跟踪机制,导致难以监控而流于形式。(3)该校开设课程数量相对较多,重视理论教学,而案例教学、实践教学均有一定不足。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技能和实践工作能力的基础,但理论与实践教学脱节,最终将导致所培养的学生思维视野狭窄、知识单一、技能和能力缺乏。
3.3.2 改进措施 (1)增加实验类课程,丰富学生动手机会。有研究表明高校实验室的建设质量会直接影响研究生科研项目的进程[9]。因此,该校应加强学院重点实验室建设,加大实验室资金投入,优化实验环境。鼓励学生早进实验室,进行实验技能培训等,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2)适当增加研究生参与本科生案例教学、模拟现场教学的机会,建立研究生指导本科生实习的制度。在实践指导过程中,培养研究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丰富实践形式,加强研究生技能和能力培养。
综上所述,该校公共卫生学院硕士研究生教育与培养质量较高,但仍然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继续积极探索,总结之前的教学经验,结合当前学科发展趋势,进一步改革教学模式,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专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