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2-20靳萱

医药前沿 2018年36期
关键词:西替利嗪利嗪氯雷

靳萱

(银川市中医医院皮肤科 宁夏 银川 750001)

荨麻疹是由反应性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和皮肤和粘膜小血管渗出引起的一种局限水肿。它的特点是时起时消的风团,有瘙痒和烧灼感。病因、机制还不是很明确,大多数和变态反应有关。慢性荨麻疹病情多反复迁延,治疗上多采取对症治疗方法。为加强疗效,本研究将西替利嗪与氯雷他定加以联合运用,以探讨其临床疗效和对于血清IgE水平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5—2016年治疗的80例慢性荨麻疹病人纳入本研究,均按《中国荨麻疹诊疗指南(2014版)》中诊断标准进行确诊[1],病程平均为(13.72±4.58)周且最少在6周以上,男性:女性病例之比为33:47。病人年龄为18~57岁间,平均(36.23±6.37)岁。在纳入研究之前的1个月之内,都未服用过抗组胺药物。妊娠期妇女、哺乳期妇女、肝肾功能不全者、其他用药禁忌者、未签知情同意书者,都已在纳入研究对象时加以排除。80例患者均等地分成了观察组和对照组,且两组间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

1.2 用药方案

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10mg/d),观察组给予口服西替利嗪(10mg/d)与氯雷他定(10mg/d)联合方案,均治疗4周。

1.3 疗效评价

以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DI)评定疗效[2],SSDI=(疗前症状积分-疗后症状积分)/疗前症状积分×100%。SSDI≥90%为治愈,SSDI在60%~89%间为显效;SSDI在20%~59%间为好转;SSDI不足20%为无效。优良率=治愈率+显效率。

1.4 血清IgE水平评价

测定血清IgE采用的是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对血清IgE水平进行检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对计量、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检验和卡方检验。检验水谁α=0.05。

2.结果

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1),见表2。

表1 两组慢性荨麻疹患者疗效优良率对比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s,IU/ml)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s,IU/ml)

组别 例数 疗前 疗后 t P观察组 40 366.28±52.71129.37±24.35 25.8058 <0.01对照组 40 367.44±56.18226.42±27.21 14.2879 <0.01 t - 0.0952 16.8097 - -P - >0.05 <0.01 - -

3.讨论

慢性荨麻疹属于常见的皮肤Ⅰ型变态反应疾病,发病机制还没有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其主要发病因素是自身免疫、遗传因素等。慢性荨麻疹以红斑、风团、瘙痒为典型表现,并迁延反复发作,时间达6周以上。慢性荨麻疹的复发与饮食、药物、感染和自身免疫密切相关。IgE是人体内的一种抗体,正常人血清中的含量水平很低。IgE具有免疫功能,它能够和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相结合,它是一种介导Ⅰ型变态反应的抗体。因此,血清IgE水平的检测对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因为西替利嗪和氯雷他定安全性均较高,且二者分别单独应用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均已得到证实[3],这是本研究中能够将其联合应用的基础前提。本研究采取分组对照分析法,将8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替利嗪口服,观察组给予西替利嗪与氯雷他定联合方案,均治疗4周,对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血清IgE水平变化做出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观察组疗效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血清IgE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降幅大于对照组(P<0.01)。由此说明,西替利嗪联合氯雷他定治疗慢性荨麻疹有确切的治疗效果,可大幅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治疗后血清IgE更加趋向于正常水平,可考虑在临床上加以推广。

猜你喜欢

西替利嗪利嗪氯雷
大椎穴贴敷配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过敏性鼻炎60例临床疗效观察
祛风止痒方联合氯雷他定片治疗小儿慢性荨麻疹的临床观察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HPLC法测定盐酸左西替利嗪有关物质
盐酸左西替利嗪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湿疹的效果分析
氯雷他定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
复方木尼孜其颗粒联合盐酸西替利嗪片治疗湿疹的可行性研究
西替利嗪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效果分析
西替利嗪与左西替利嗪对大鼠氨茶碱血药浓度的影响
HACCP在氯雷他定片剂生产质量风险控制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