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免疫调节”(第1课时)教学实施方案

2018-12-20李文玲何英姿

生物学教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免疫调节体液防线

李文玲 何英姿 刘 彬

(广西师范学院环境与生命科学学院 南宁 530001)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高中生物学课程是以提高学生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为宗旨的学科课程,可见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生物学课程体系中的核心地位。课标在“学科核心素养”中明确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三维目标中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集中体现,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1]。本文以“免疫调节”一课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如何设计和组织教学,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目的。

1 巧借生活情境导入新课

本课采用宠物狗咬人事件,设置生活情境,提出问题串,激发学生的思维,导入新课。首先教师设置生活情境: 邻居小丽被她家里的宠物狗咬了,这对小丽会有什么影响?学生回答: 会患狂犬病。教师接着问: 不管被咬的程度如何她一定会患狂犬病吗?小丽是否患狂犬病跟狗有没有咬破皮肤有关吗?为什么?学生展开讨论,回答: 咬破皮肤了就会患狂犬病,否则不会患病。教师追问: 原因是什么呢?学生展开激烈的讨论,但并没有得出结论。在学生讨论后,教师并不急于做出应答,告诉学生: 答案就在本节学习内容之中,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免疫调节。

设计意图: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养宠物狗,宠物狗咬人事件时有发生,借用学生颇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思维,使整节课处于寻找问题答案的过程中。

2 展示科学探究过程,明确免疫系统的组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运用“问题探讨”栏目设疑,引发学生思考: 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病菌,身体无时无刻不在病原体的包围中,但通常情况下我们并未感到不适,原因是什么呢?通过学生的交流、汇报,教师总结出人体依靠免疫调节对付病原体及体内出现的异常细胞,而免疫调节是依靠免疫系统来实现的。在学生掌握了问题探讨栏目中的知识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免疫系统的组成。通过多媒体展示科学家探究过程(图1),并设置相关问题,组织学生探讨。

在学习科学家探究案例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①射线杀死大鼠淋巴细胞和其他白细胞后免疫功能完全丧失,说明了什么?第一、第二组实验进一步证明了什么?②根据第三、第四组实验,说明了抗体是谁产生的?③综合小鼠实验组的3组实验,证明了什么?

图1 免疫功能探究实验

在学生讨论后适当补充淋巴细胞的起源、分化及分布等知识,引导学生结合教材35页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有助于学生对免疫系统组成的认识。

设计意图: 通过图片展示科学家探究流程,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科学家探究思路,循序渐进解决问题,梳理归纳免疫系统的组成,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会对自身对照实验、相互对照实验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科学思维。

3 揭秘三道防线作用,唤起学生感知生命,培养生命观念

在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人体三道防线的相关知识,知道一些有关免疫的内容,因此可以通过视频帮助学生回顾免疫的类型及人的三道防线。教师播放流感病毒入侵人体过程的视频,要求学生观察并说出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结构和生理功能。学生观看后总结得出: 人的第一、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一道防线是人的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非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抵御病原体的攻击,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不针对某一类特定病原体。教师提出问题:“如果第一、第二道防线被突破了,第三道防线是怎样起作用的呢?”引入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结合教材P36资料分析“艾滋病死因和免疫系统受损的关系”的内容,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引导学生深入讨论。从侧面引出艾滋病的病因,是由于HIV病毒侵入人体后,侵犯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引起的。且HIV浓度越高,破坏的T细胞就越多,当T细胞数目降低,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最终完全丧失,导致人死亡。进而让学生知道T细胞在免疫过程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第三道防线的重要的作用是抵抗外来病原体和抑制肿瘤等。

设计意图: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发他们思考讨论,在揭示艾滋病的与免疫系统的关系的基础上,引入对免疫系统功能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出人体三道防线的结构和生理功能。此外,还能使学生更加了解艾滋病、关爱艾滋病人,通过艾滋病传播途径的学习,鼓励学生向他人宣传如何预防艾滋病,唤起学生感知生命,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

4 动画展示,领悟特异性免疫作用机理,培养科学思维

教师结合实例讲解抗原抗体的概念、类型及分布情况。教师设疑: 那么抗原抗体是如何在体内起作用的呢?

环节一: 播放体液免疫的趣味动画,指导学生观看动画,结合教材体液免疫示意图,小组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B细胞是如何识别抗原的?有哪些途径?②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③抗原最终在哪里?是如何被消灭的?④记忆细胞的功能是什么?

环节二: 运用概念图的形式构建体液免疫概念模型(图2)。过渡: 经过体液免疫可以把体液中的病原体消灭,如果病原体进入细胞,又是如何消灭这些病原体的呢?

图2 体液免疫概念模型

环节三: 播放细胞免疫的趣味动画,指导学生观看动画,结合教材细胞免疫示意图,运用概念图的形式构建细胞免疫概念模型(图3)。

图3 细胞免疫概念模型

环节四: 引导学生归纳,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对比,两者的作用对象及作用方式有何不同,两者又有何联系,以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表略)。

在对比学习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之后,学生已经知道免疫系统的重要性——正常的免疫系统就像覆盖我们全身的安全防卫网络,时时刻刻都在保护着我们。在适当时候抛出问题: 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是不是越强大越好呢?当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出现异常时会出现什么现象?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陷会引起什么疾病?而免疫系统功能过于强大又会引起什么疾病?在教材“资料分析”部分学习中,学生已经知道艾滋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引起的,在此学生不难回答出,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陷会引起疾病有哪些,如艾滋病。免疫系统功能过于强大又会引起什么疾病,我们下节课再继续探讨。

设计意图: 运用动画把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过程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引导学生通过动画获得感性认识,接着用概念图去呈现这两者的概念模型,对知识点达到更深层次的认识。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作用独特,相互配合,共同发挥免疫效应,但是不是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越强大越好呢?免疫系统功能不足或缺陷以及免疫系统功能过于强大会引起什么疾病?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要正确认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在遇到其他事情时,也要理性思考,要全面地考虑问题,让科学思维成为一种习惯。

5 融合社会现象,启发关注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培养责任意识

用多媒体展示3组资料: ①全球各国艾滋病人数比率排行资料;②关于近10年来中国国家卫计委关于艾滋病的统计数据(包括每年艾滋病的发病案例、发病率及死亡人数);③2017年最新统计数据(2017年10月艾滋病发病4485例,死亡1350人)。根据这些统计数据,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看法以及如何看待防治艾滋病的紧迫性,自己能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并提醒学生日常与艾滋病人握手、拥抱、进餐、蚊虫叮咬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患者在社会上本来就属于弱势群体,在生活上应该拿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关爱艾滋病病人;强调HIV的传播途径,鼓励学生向他人宣传如何预防艾滋病,同时自身要注意健康的生活方式。

设计意图: 学生作为国家未来的栋梁,社会责任意识不可缺,通过对艾滋病在全球、全国发病的现状分析,使学生对艾滋病有更多的了解,同时认识到艾滋病发展的严峻形势和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在课堂上润物细无声地渗透责任意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培养学生责任意识。

猜你喜欢

免疫调节体液防线
红芪免疫调节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中药混合粉对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体会
“探究体液的缓冲作用”教学设计及反思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在体液白细胞检测中的应用分析
河南:严守食品安全“第一道防线”
哼,我比你想象的还要重要!
加味金水六君煎对肺癌围术期患者免疫调节的影响
筑一道抗“毒”防线
体液指标在运动监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