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东盟农业领域投资的主要风险及解决途径
2018-12-19王丹李浩宇李平
王丹 李浩宇 李平
摘 要:近年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东盟地区成为我国重要战略合作地。为此,考虑到我国与东盟农业领域存在较强的资源互补性,进一步加深双方农业领域的投资合作变得尤为关键。然而,当前东盟地区存在政治环境复杂、市场风险严重、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为中国涉农企业投资带来了一定风险。由此,应积极深入探讨中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关解决途径。
关键词: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风险;解决途径
长期以来,东盟国家一直都是世界上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的地区。据新华网资料显示,截至2018年上半年,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业投资存量已超过203.8亿美元,占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的39.5%。作为世界农业资源集中地区,多数东盟国家均以农业立国,以泰国为例,超过70%以上泰国人口从事农业生产,享有“东南亚粮仓”的美誉。并且目前,依据东盟44%的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我国已着手打造包括大米紧急储备、清迈倡议多边化等在内的一大批东盟农业投资旗舰项目。由此,在立足中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国涉农企业投资东盟面临的风险,并提出具体可行的解决途径,对于优化我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环境具有重要作用。
一、中国对东盟农业领域投资的现状
(一)农业领域投资存量增长较快
东盟诸国作为我国农业领域重要的战略合作国家,自“一带一路”倡议实施以来,我国对该区域农业领域投资存量提升了2.7倍。据中国新闻网资料显示,作为中国投资东盟农业窗口的广西省,“十三五”以来,该省在东盟开展农业投资企业数量累计达71家,投资协议额累计2.74亿美元。且截至2017年,中国与东盟农业双向投资存量累计已超过1830亿美元,而中国投资存量为750亿美元。数据上看,我国投资量占比较小,但“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以来,中国对东盟国家的农业投资得到快速增长。其中,2017年中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额,占我国对外农业投资总额的38.2%。与此相对,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农业投资却仅为我国投资存量的一半。此外,2017年11月落幕的广西农业项目投资合作对接洽谈会中,价值7.7亿美元的“中国-东盟宝能农产品深加工产业园”项目,也在首日达成了投资合作意向,只待后续更深层次的谈判合作。
(二)农业基础设施投资逐渐扩大
近年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合作的不断加深,东盟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获得质的飞跃。据全景网资料显示,就农业水电站项目,截至2018年5月,中国电建已在老挝投资超过32亿美元,目的在于帮助老挝解决境内农业灌溉问题。据悉,预计到2019年3月,南欧江水电站二期工程竣工,蓄水量可达3.5亿立方米,可解决老挝南欧江流域内60%农业作物的用水问题。且在2017年底,由中国电建承建并已投入使用的柬埔寨斯伦河水利项目,大幅度提升了斯伦河流域内农作物产量,降低了暹粒省的洪涝灾害。同时,在我国对外农业投资合作中,始终将东盟国家视为“一带一路”重点农业投资区域。据新华网资料显示,此前我国与东盟国家敲定的中老铁路、雅万高铁、马来西亚东海岸铁路均已动工建设。其中,造价高达55亿美元的中泰铁路建设,也于2017年12月正式启动。据统计,目前中国面向东盟的145个投资项目中,农业领域项目占据了26.6%,在铁路、水电等农业基础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方面逐渐扩大。
(三)农业科技领域投资涉及范围较广
“一带一路”战略实行以来,为沿线国家带来新发展同时,也为我国投资东盟国家带来了新机遇。而我国在农业领域播种、育苗、农机等高新技术日益成熟,为拓宽东盟农业领域投资项目,奠定了坚实基础。例如,2018年广西农科院同越南农业大学、越南北江种业公司联合建立的联合防控实验室,就迁飞性病虫害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在2018年4月的大棚果蔬病虫害试验项目中,得到了实际运用。防虫害等技术的引入,为我国各类种植业在越南投资奠定了技术保障。据悉,因防控防虫技术的大面积推广,至2018年5月,越南方面大米产量平均增收了20%-30%。同时,云南云天化集团也积极响应国家战略,于2017年9月,携手缅甸AWBA集团签订了化肥投资协议,共同助力缅甸农业发展。并且,2018年5月,云天化助力缅甸农民1.2万吨复合化肥,以实现农业增收。此外,在气候水文条件的监控上,中国投资泰国共同建立了中泰气候与海洋生态联合实验室。这些高科技领域的投入,可进一步提升东盟国家在农业育种、施肥等领域的科技含量。
(四)民营企业占据投资重要位置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升温,我国对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渐渐发展到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百花齐放的发展态势。据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民营企业投资东盟农业领域,已上升至全国企业总投资的59%,占据了中国对东盟农业领域投资的半壁江山。例如,广东农垦集团斥资2.8亿美元,收购了泰国最大橡胶种植集团泰华的60%股份,一跃成为全球最大天然橡胶全产业链经营企业。至此,在引进泰国橡胶种类基础上,广州农垦橡胶种植项目,由原来20类增加至45类,极大丰富了我国橡胶项目种类。2017年10月,天津聚龙集团同印尼达成农业产业合作区的投资意愿。而截至2018年7月,聚龙在印尼已种植油棕6万公顷,年产棕榈毛油超过10万吨。2017年11月,黑龍江幸福人集团,就马来西亚棕榈秸秆废料,也同其国家创新中心签署了石油制品替代品的投资设厂协议。此外,湖南尔康制药投资1亿美元,于柬埔寨设立尔康生物淀粉有限公司,从事淀粉植物空心胶囊、改性淀粉生产与销售等。
二、中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面临的主要风险
(一)东盟地区政治环境复杂,农业投资腐败现象严重
“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升级,隐藏在经济效益背后的政治风险也日渐凸显出来。多民族、多信仰的地域背景,更多时候使东盟各国深陷于政权更叠、民族宗教冲突中。这样的政治环境,进一步为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领域带来不确切风险。例如印尼的“原住民党”作为一股重要反华势力,便极力阻挠中国企业的农业项目投资。中国聚龙集团作为投资印尼农业长达10年的最大型涉农企业,便因原住民党的几经阻挠,直到2016年底才经获批成为双方境外合作的龙头企业。而近年来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国大选下,各亲华党与反华党的暗中角逐,导致多数东盟国家就棕榈、榴莲等农业产业,对华投资与合作持续收紧,给我国农业投资增添了更多复杂因素。此外,东盟各国严重的腐败现象,很大程度抑制了中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如2017年9月,泰国“大米渎职案”的宣判,也落实了案件牵扯的44.6亿美元损失。泰国政府官员腐败行为,也直接促使我国北大荒企业取消了大米合同。目前,虽说“一带一路”战略成效显著,但东盟地区较为复杂的投资环境及腐败现象,制约了中国对其农业领域的投资。
(二)东盟国家农业服务基础设施落后,产品折损率严重
东盟除少数国家外,农业服务基础设施普遍存在发展薄弱的问题,国家间的交通运输网络建设情况严重不对等。据《西贡解放报》,越南现有高速公路,仅覆盖了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而由此造成成熟农产品,仅从田地到市场的运输,折损率就超过了10%。据《越南经济时报》称,九江平原稻谷收获后,到市场售卖中途,损失率竟高达13.7%。除公路建设外,越南现存的铁路、海运设施等,也很难及时进行农产品的高效运输。同时,截至目前,泰国境内还依然没有现代化的高效排水灌溉系统。为此,泰国每年会因旱灾洪涝等,造成多季稻约30亿美元以上的损失。并且,柬埔寨境内仅有的南北两条铁路,也因年久失修,基本属于瘫痪状态,运输、通关等便利化条件几近于无。此外,中国同东盟国家开通的农业特色航线与专列火车,由于班次频率较低、对接口岸匮乏、东盟国家交通运输便利化程度低等问题,致使农产品极易产生折损情况。
(三)东盟国家自然灾害频发,农业资源种植环境较差
因地理位置的限制,东盟国家多地处北太平洋、北印度洋风暴源地,受大陆板块的影响,这些国家常年风暴、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较多。加之热带季风性气候的影响,旱涝灾害也极为频繁。高发的自然灾害,自然给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带来了极大的风险。据《亚太统计年鉴》统计,全球40%以上的自然灾害发生在亚太地区,而属于东盟的印尼与菲律宾更是高发地带。例如,2017年4月菲律宾棉兰老岛地震,所引发海啸波辐射半径超300公里,范围内70%农业种植业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这也致使《中菲农业合作行动计划》签署的水产养殖、水稻玉米种植、农渔产品加工都受到了相当程度的影响。据生意社资料显示,受厄尔尼诺——拉尼娜气候的破坏性影响,2015-2017年马来西亚油棕作物产量大起大落,价格大涨大跌。以棕榈油为例,2017年从年初到年末,棕榈油盘面下跌了1000点,跌幅超过16%。而2018年该国棕榈油预估会增产9%,棕榈油售价也将由每吨725美元下跌至686美元。可见,频发的自然灾害,使农业企业投资回报率涨跌难以预测和掌握,农业资源环境的风险时时威胁着中国农业投资企业。
(四)东盟国家金融市场风险严重,农业投资存在结算风险
近年来,东盟国家不断变动的利率、汇率及通货膨胀率,都使我国涉农企业投资东盟存在很大的结算风险。据搜狐财经网显示,2016年上半年人民币兑换东盟货币指数为126.61,跌幅逾5.9%,到2017上半年则又下跌为131.79,而2018年这一指数则又上升为125.51。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波动也较严重。据测算,若企业分别在2017年6月与2018年6月投资1亿元人民币于该区,则会产生超过100万人民币的差额损失。可见,货币兑换指数的不断变换,给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国家农业领域,造成了相当程度的结算风险。此外,东盟国家严重的通货膨胀率,也给中国企业的农业投资带来了一定负担。据《万象时报》,2017年上半年,老挝国内通货膨胀率持续下降,并在5月达到了最低的1.07%,随后开始触底反弹,到11月已达2.5%,并于2018年上半年继续走高。而IMF报告中也指出,2017年缅甸经濟增速仅为5.9%,但其通货膨胀率却达到6.8%,并且预估这一数值,今后会持续走高。此外,越南2017年上半年通货膨胀率也同比上升1.87%。严重的通货膨胀率,极大提高了中国涉农企业在东盟国家农业领域投资运营中的工资与物价等成本,且农业投资存在结算风险。
(五)东盟国家农业深加工能力不足,企业冷链物流设施不完善
东盟诸国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区域内多数农业企业加工水平较低,农产品基本以自然形态通过物流渠道进入我国。同时,大多东盟国家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传统粗放型种植方式,依然是该区域农业种植主流,农产品附加值较低。例如,柬埔寨三分之二劳动人口从事农事工作,但由于农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利用率较低,致使该国农业生产总值仅占GDP的25%。其中,初级农产品贸易额,便占据总额的60%以上。而直到2018年1月,广西国宏在柬大米加工项目的竣工,才预示该国种子基地、香米种植等农业深加工技术,开始逐步成型。此外,农产品深加工程度的高低,通常也反应着农业企业冷链技术的发展水平。在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产品的投资合作中,多采用海洋运输方式,海运周期长,铁路公路运输所占运输比例很小。加之,东盟农业企业冷链物流技术不完善,导致农产品损耗严重。以重庆市场为例,传统江海联运方式下,东南亚农产品进入该地,运输周期约为25—30天,农产品损耗率高达50%以上。而新型的广西—东盟海铁多式联运体系,预计到2020年才能实现常态化与规模化的运营,极大限制了双方农业领域产品的流通效率。
三、中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面临风险的解决途径
(一)借助物联网“无死角”覆盖技术,保障农业投资信息的互联互通
对于我国投资东盟农业领域的相关涉农机构与投资企业,可借助物联网的无死角覆盖技术,通过搭建中国与东盟的农事信息共享平台,实现企业投资信息数据的透明化与时效性。具体而言,国内行业协会及相关统计机构应对目标国农业种植、政策等环境进行分析,统筹相关农业投资项目。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搭建农业信息互通共享平台。相关想要投资或已投资东盟国家农业领域的涉农企业,可随时登陆该平台,并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发布或查询,进行数据信息资源共享。方便自己的同时,也能为其他投资企业提供相关农业信息资源数据,进而逐步实现各投资主体之间的数据互通。由此,相关农业投资企业在投资时,可依照平台发布的数据与信息,适当调整投资项目,形成专业化、规制化、协作好的东盟农业投资格局。
(二)灵活制定农业投资承保机制,多元化促进投资风险转移
我国相关政府机构应针对不同主体,加大对海外投资保险机制的建设力度,打造利益共同体;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扩大对外农业投资的承保范围,降低东盟地区政治、自然等风险造成的损失。在此过程中,承保机构可加强与东盟保险机构、国际信用保险企业等机构的合作,共同致力于涉农企业保险险种的建设工作。另外,我国农业投资企业,也可通过贷款、融资、发行股票等多种渠道,开展股权分散与扩大融资活动,吸引东盟更多涉农企业参与到农业投资合作中,以此形成互惠共赢的利益连接体。基于共同利益、多方协作角度,更便于争取当地相关监察单位对投资企业的保护,以达到多元转移投资风险的目的。
(三)加强农产品深加工研发力度,推行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
针对东盟国家农产品深加工技术不足的现状,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加大对智能装备技术的研发力度,进行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以先进深加工技术降低鲜活农产品的折损率。农产品加工企业可加强对深加工团队的扶持与建设力度。积极将拥有知识产权的技术,应用到对外投资企业的农产品深加工中,进而推动外资农业企业向高附加值加工方向转变。另外,相关加工企业还可引入国外先进深加工技术,推动农业加工技术不断创新的同时,还可进一步将其引入到对外投资的地区中,积极进行高新技术交流与合作,降低生产环节的农产品折损率。例如,聚龙集团在印尼数年间,不断加大农产品自主研发力度的同时,还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的棕榈加工技术,独创出属于自己的棕榈深加工技术,极大降低了新鲜棕榈的耗损率,也减小了各种运输环节中的产品折损率。
(四)优选跨境人民币业务结算,打造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通道
目前中国大国地位不断凸显,以人民币计价结算,并允许美元作保证金的结算方式,逐渐成为很多国家进行跨国交易的重要方式。由此,为进一步便利化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农业领域,提升相关项目结算效率,可联合打造人民币跨境结算平台。为此,相关银行机构,可指导开展外汇业务及跨境人民币结算自律机制,并积极遴选长期从事东盟农业投资,且稳定进行人民币跨境结算的企业,在法规制度合规范围内,给予其高水平的农事贸易便利化和相关优惠举措。例如,相关对外投资企业,在银行办理跨境人民币业务,以及人民币资本金下的业务,可开通绿色支付通道,并给予简单流程化单证审核、电子渠道传输等便利化举措,打造人民币跨境结算便利化通道。
(五)搭建东盟农业投资合作示范区,深化風险防控预案
针对东盟国家自然、政治等风险,我国进一步推进该区域的农业投资,应建立农业投资合作示范区,以深化双方农业投资。首先,应选择适宜地区,作为示范区的主要试行地,并进行双方的区域核查,确认是否合乎双方农业投资合作规制,以为后续的农业贸易奠定良好基础。其次,双方应在试行点,建立农业投资防控实验室,如中国投资越南的联合防控实验室,以农业投资项目为载体,联合开展相关风险项目的应对预案与研发,如病虫害防控等,以深化中国对东盟的农业投资合作。最后,凭借所搭建的农业示范区,以大型龙头企业为牵引,成立双方企业参与的联合公司,并积极鼓励这些企业,持续不断研发相关风险预警机制预案,从而建立互惠共赢的农业投资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谭砚文,曾华盛,李丛希.中国投资东盟农业的风险评价及国别优先序[J].农业经济问题,2017(8):76-85.
[2]曾文革,周钰颖.论我国对东盟农业投资政治风险的法律防范[J].经济问题探索,2013(11):103-106.
[3]吕娜.中国投资者海外直接投资风险解析——以直接投资东盟为例[J].学园:教育科研,2012(15):59-61.
[4]傅晨,李飞武.金融危机中农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中国东盟农业合作[J].广东农业科学,2011,38(7):204-208.
[5]周后红.中国与东盟国家农业合作的现状和前景探讨——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J].世界农业,2012(3):26-28.
[6]尹豪,王劲松,杨光等.民营企业在东盟农业市场的投资行为和特征研究[J].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15(3):148-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