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校本教材研发初探
2018-12-18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县特殊教育学校 福建南平 353500)
随着培智学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校本教研越来越发挥其重要作用。相对于培智学校教育来说,校本教材的研发是校本教研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培智类教材纷繁复杂但不成体系,导致了培智学校使用教材的盲目性和随从性。因此,培智学校教育的新课程理念积极提倡培智学校开发校本教材。校本教材的开发要根据培智类学生的学习规律和成长需要,立足于学校的教育目标、办学条件以及本土的教育资源等,体现培智类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通过开发校本教材推动校本教研,提高教师素养,促进学生成长,提升学校办学品质。[1]
一、问题提出
当前培智学校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教材。各所学校教材使用纷繁复杂,主要表现在:
1.课程意识淡薄。培智学校在使用教材过程中过分强调综合性和融合性,导致教师课程意识淡薄,在教学过程中把“生活语文”“生活适应”“生活数学”均上成生活课。虽然培智教育积极倡导以“生活为核心”,强调淡化学科意识,但并不意味着不要学科,不要课程。
2.教学目标缺失。因学校没有一个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教材使用上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有的学校还在使用1993 年人教版的培智教材。这种教材较适合轻度智障学生,很难适合中重度智障学生。有的学校运用幼儿教材和普校教材,还有借用他校教材和绘本教材。因培养目标缺失,造成浮躁盲从。
3.脱离实际。各地区的教育资源不同,社区状况不同,生搬硬套别人的教材未必适应本校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成长需要。因此以“生活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成了空谈。
4.增加负荷。因为没有科学系统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失去了依托,每学期甚至每节课都要查找相关的教学资料,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无形中增加一线教师教学负担。智障学生的个性差异鲜明,国家统一组织编写这样的教材有一定的困难,而且现在提倡教村多元化、地方化、本土化,所以编写校本教材是一项十分必要且迫切的工作.
二、校本教材开发的意义
校本教材开发是根据学生学习规律和认知水平,立足于本校学生发展的需要、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学条件和当地教育资源等,它的核心在于“生活教育”,培养学生适应社区生活,融入社会的基本能力,因此具有重大的意义。1.课程改革的召唤。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改变现有培智学校教材杂、乱、盲、缺的现状势在必行,必须要有科学系统的,体现培智学校教育理念,适合培智生成长需要的教材体系。就要直面存在着问题,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校本教研。2.学校发展的需要。校本教材是校本教研的依托,学校要有长足发展,就要直面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扎实开展校本教研。校本教材是校本教研的依托,失去依托,校本教研将成为空中楼阁。3.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在校本教材开发过程中,能够激发一线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教育智慧,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4.提升学校办学品质。校本教材的开发体现的是学校的办学思想、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师素质等的综合体现。通过校本教材的开发,提升学校的办学品质。
三、编写校本教材的经验共享
根据我校一年来校本 教材编写的成功经验,我们总结收获,共享快乐。[2]
1.理念明晰,目标明确
我们以省级课题研究为契机,以“生活教育”理念为核心,以培养“生活力”为目标,贯穿整套校本教材始终。同时以一个大的课程观统揽校本教材,建立辐射纵横的教材构想。纵向,低中高三个学段,逐渐螺旋上升;横向以“生活适应”为中心,覆盖基础课程、综合课程、康复课程。[3]
2.建立教材编写教师团队
“教师及教育,教师即资源,教师即教材”。教师的素质决定了教材编写的质量,因此建立一支具备各学科背景的高表现教材编写团队尤其重要。我们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挖掘其潜在资源,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设立主编、美编、编委、编写成员等,分成四个小组,每一小组一个编委负责。在教研室引领下,定期召开研讨会,组织编写组成员学习理论知识,进行相关的内容培训,明确分工,交流思想。
3.树立课程观,系统构架
校本课程必须能够反映儿童当下生活和未来生活,即反映儿童生涯发展需求。因此,依据教育部《重度智力残疾学生教育训练刚要试行》,我们以“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来确定教材体系;以认知发展理论来把握教材内容的进度和难度;以“以人力本”和“单元主题教育”的观点作为教材使用的基本原则,总体把握教材编写方向,进行系统的构架,(1)纵向构架。我们将教材分为低,中,高的三个学段以合每一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2)横向构架。课程分为“基础类课程综合类课程,康复类课程”三大类。我校在运用达敏教材过程中发现许多不适应校学生实际,在借鉴的基础上进行改进、补充,创新。先从基础类课程开始,目已经编写了一奋“我参与我快乐” 的校本教材,分成三册,分别为“养成习惯”“活自理”“社区适应”;综合性课程有“体图音美”课程的构建;康复类课程有“凡理健康”“自闭症行为矫正”“言语康复”“脑瘫儿童训练”等。总体从纵横两个方向齐头并进。
四、校本教材的呈现形式
根据张文京和许家成教授编写的“适应性功能课程”刚要和课程目标的十大领城,以“生活为核心”,突出强化智障学生回归社会主流的生活实用技能和适应社会职能。我校《我参与我快乐》校本教材体现培智教育康复理念,便于在班级授课制下进行个别化教学。具体突出以下特点(附教材样本略):
1.生活化。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教材内容和图片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真实的活动场景不仅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共鸣,而且充满感召力和正能量,引发学生联想。
2.主题化。结合我校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借鉴其他教材的优点,教材的每-单元均围绕一个主题编排内容。训练目标明确,训练重点突出。如第二册教材分别安排了“洗漱自理”“穿戴自理”“ 食堂自理”“寝室自理”四个主题,每一个主题单元安排四课。每一课中又留有拓展训练的广阔空间。如《戴帽子》一课,课后可以拓展训练学生围围巾、戴口罩等。
3.生动性。根据智障生的认知。思维等特点,教材编排图文并茂, 色彩鲜明,形象生动,形式活泼多样,易于他们记忆和理解,并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认一认”“看一看”“说一说”“做一做”等。
4.实践性。教材中设计的“看一看”“做一做”“练一练”等版块是教学的重点,特别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在实践中训练学生的生活技能。
5.支持性。在教材中还编排了“家校直通车”“沟通桥”“爱心小贴士”“家长评价”等栏目,旨在调动家庭教育的支持性,发挥家庭教育的力量。
五、落实到位,凸显效果
在课程安排上,校本教材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纳入课程表,安排三位老师上课。每周每个相应的班级安排两节课,根据课程落实情况,直面存在问题,及时反馈,以便做进一步的调整和改进。在第一册校本教材使用过程中,对上过本教材两个班16位学生做了初步调查和统计。
养成习惯篇 使用前 使用后1.穿校服 6个会 13个会。3个人协助2.配戴红领巾 5个会 14个会,2个要协助3.穿鞋 8个会 16个会4.服装整洁 7个会 16个会5.讲礼貌 9个会 15个会,1个要提示
6.尊敬老师 9个会 16个会7.友好相处 8个会 13个会,3个改善8.礼貌待客 9个会 16个会9.讲究个人卫生 7个会 15个会,1个改善10.班级小帮手 5个会 10个会,2个要协助。3个不会11.美丽宿舍 5个会 10个会,3个辅助。3个不会12.整理餐厅 4个会 9个会,4个要辅助,3个不会13.爱护花草 7个会 16个会14.爱护文具 8个会 16个会15.爱护桌椅 8个会 15个会,1个要提示16.爱护公共设施 6个会 13个会,3个要提示
通过以上调查反馈,学生养成习惯具有明显的进步。有个别学生虽然在行为上设有明显的进步,但有了良好习惯意识,在老师和生管的提示或辅助下能引起注意,改变不良行为。这些说明校本教材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另外,原本会的,力强的同学在教学的过程中让他们当小老师,帮助不会的同学,培养合作意识,树立榜样的力量。
校本教材在开发编写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智慧和能量,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推动校本教研的进程,有效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取材的过程中,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师生互动,快乐共享;在校本教材研讨过程中,教师间相互交流,思维碰撞,历练能力,成果共享。“我参与,我快乐”,参与校本教材开发,共同成长,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