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族词典
2018-12-17
恩长 (?-1816)姓觉尔察氏,镶蓝旗满洲人。乾隆三十年(1765),捐员外郎。历知府、道员、按察使。后降和阗帮办大臣。嘉庆四年(1799),调办事大臣。授按察使,擢广西布政使,迁巡抚。十四年,调河南巡抚,奏治漳子河等得法,允行。十六年,为乌里雅苏台参赞大臣。十九年,因事革职留任。回京,二十年,又因事革职。
恩寿 清末人,字艺棠,姓索绰罗氏,镶白旗满洲人。麟魁子。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曾任总督漕运、陕西巡抚。一九一一年因病免职。
恩贡 清初,凡遇皇室庆典,于府、州、县学岁贡常额之外,本年的一次加贡,即做此称。初行于汉生员,康熙十年(1671),始准满洲等八旗生员援例。得之者称“恩贡生”,除应乡试外,还可充任小京官或教习等职。此外,还享有一种特权,即非有重罪,学政不能呈请革去此科名。
恩图 清初时人,姓西林觉罗氏,隶镶蓝旗满洲。初任牛录章京。顺治元年(1644)四月,随龙入山海关败李自成。旋随多铎南征,从勒克德浑征湖广。六年从征山西大同叛镇姜瓖。八年随征广西,败明永历兵于柳州。旋随梅勒章京觉善征山东镇压抗清义军。十五年监修上帝坛、奉先殿。以功累加世职至一等阿达哈哈番。
恩承 (1820-1892)姓叶赫那拉氏,字露圃,正白旗满洲人,一说镶黄旗人。道光二十三年(1843)由翻译生补笔帖式,咸丰三年(1853)进士。同年随僧格林沁出京抵拒太平军北伐部队,参与攻陷连镇之战,后在营办捐务,五年,清军全歼太平军北伐部队,乃还京补为兵部郎中。九年,随僧格林沁在大沽击退英舰。之后随军剿捻。后调归神机营,充翼长,奉派赴奉天剿杀反清起事者。还京授理藩院左侍郎,继续参与剿捻,著战功。累官至吏部尚书、体仁阁大学士、东阁大学士等职。卒谥文恪。
恩封 清代封爵种类之一。因系皇帝的近支而受封得爵者之称。如皇子年至十五岁,便可由宗人府奏请封爵。
恩荫 清制,遇皇帝登基、上徽号、万寿节、大婚等庆典,往往给予满汉高级官员以“荫一子入监读书”的特殊待遇,谓之“恩荫”。顺治八年(1652),定为文职在京四品以上,在外三品以上,武职在京在外二品以上等官员,其子弟可得之。恩荫标准为俱照职衔承荫。康熙六年(1661)改为不论品级和官衔,一律以食俸多少确定承荫者品级。
恩顺 字子澄(诚),正白旗满洲人。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兵部右侍郎,后改理藩院右侍郎。宣统三年(1911)袁世凯任内阁总理大臣,改任弼德院顾问大臣。
恩科 清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八旗满洲等旗人生员、举人与汉生员、举人每三年举行一次乡会试,称为正科。若遇皇帝即位或皇室庆典则加科取士,称为恩科。如恩科与正科合并,称“恩正并科”,按两科名额录取。如正科和恩科不合并,正科改为恩科。自康熙五十二年(1713)首开恩科起,至光绪三十年(1904)正科改恩科止,乡会试恩科共举行二十六次。光绪三十一年废止。
恩桂 (?-1848)字小山,清宗室。隶镶蓝旗。道光二年(1822)进士。历迁至内阁学士,兼副都统。再历盛京工部侍郎,工部、吏部侍郎,总理国子监事,兼护军统领、左右翼总兵。二十年,任内务府大臣,管理上驷院。次年,授理藩院尚書,兼署左都御史。二十二年,任礼部、吏部尚书,实授前军统领。其任职吏部,严杜冒滥,兼前军统领衙门逾十年,进行整顿治理,制定章程,训练兵卒,皆有实效。迭奉命治理仓胥舞弊和户部捐纳房书吏贿官充员、收受陋规诸狱。卒于官。谥文肃。
〔特约责任编辑 李羡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