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生儿窒息治疗中苯巴比妥的临床应用

2018-12-17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33期
关键词:苯巴比妥脑组织新生儿

傅 尧

(锦州市妇婴医院,辽宁 锦州 121000)

根据相关研究,新生儿的发生率为5%~10%,血氧供应不足将会影响新生的功能器官和神经系统,若不及时复苏将会导致缺氧性或缺血性脑病,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智力发育等造成严重影响,造成多种严重后遗症[1],甚至导致新生儿死亡。引发新生儿窒息的原因包括呼吸道梗阻、呼吸中枢抑制及呼吸机麻痹等,在临床儿科中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新生儿窒息需要尽早实施“ABCD”复苏方案用以改善预后,缓解症状,有效预防继发缺血缺氧性脑病是充分改善患儿预后的重要目的[2],因此采取恰当的药物干预有助于降低HIE发生。本文为探究苯巴比妥用于新生儿窒息治疗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取得满意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于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选取在我院就诊的120例新生儿窒息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参与临床研究,根据抽签结果将患儿均分为两组,各60例,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患儿中男39例,女21例,平均孕周为39.03周(Max45周,Min39周),其中17例为早产儿,43例为足月儿,平均体质量为2.18 kg(Max2.5 kg,Min1.5 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3.84分(Max7分,Min2分);对照组患儿中男37例,女23例,平均孕周为38.75周(Max44周,Min38周),其中16例为早产儿,44例为足月儿,平均体质量为2.20 kg(Max2.5 kg,Min1.4 kg),新生儿Apgar评分为3.87分(Max7分,Min2分)。两组患儿在年龄、性别、孕周及Apgar评分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别(P>0.05)。所有家长均知晓研究目的及资料用途。

1.2 研究方法: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治疗,包括呼吸道内分泌物清理,给予鼻面罩吸氧治疗、气道插管呼吸机辅助治疗等,进行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纠正治疗。实验组患儿则在此治疗基础上接受苯巴比妥负荷剂量静脉滴注治疗[3],使用剂量为20~30 mg/kg,每日分2~3次静脉或肌肉滴注,经12 h负荷量治疗后给予5 mg/(kg·d)维持量进行治疗,接受3~5 d治疗。分析比对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计量资料采取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或者采用t检验);对比以P<0.05为有显著性差异和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治疗后,实验组患儿发生HIE23例(38.3%),对照组患儿发生HIE32例(53.3%),分析可知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对[n(%)]

3 讨 论

新生儿窒息是临床儿科中常见的一种新生儿疾病,一旦发生将在4 h内造成局灶性脑水肿,继而随着脑组织缺氧逐步加重在24 h内发生大片坏死,多数患儿在窒息后12 h内会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损害[4],早期症状为神志冷淡、哭闹停止、双眼呆滞等,损害高峰在2 d时达到,极易引发患儿发生HIE和惊厥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惊厥的患儿导致脑中葡萄糖消耗增长甚至耗竭,造成脑组织中DNA、RNA和胆固醇含量,阻碍了蛋白质合成和脑细胞分裂,影响脑部发育。苯巴比妥是一种临床首选抗惊厥药物,药理机制为降低脑部代谢和颅内压从而降低颅内儿茶酚胺及其他激素的分泌,实现镇静、抗痉挛的作用[5]。此外,苯巴比妥可降低脑组织对氧气的需求与摄取,从而降低脑水肿、颅内压的发生,切实保护脑组织。结合本次研究结果及参考文献可知,苯巴比妥尽早应用于新生儿窒息患儿可显著降低HIE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且不良反应较轻微,安全可靠,可广泛应用于临床。

猜你喜欢

苯巴比妥脑组织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苯巴比妥、地西泮联合治疗小儿热性惊厥的效果观察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新生儿晚断脐联合自然干燥法的护理效果
芒果苷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脑组织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
苯巴比妥在惊厥性癫痫治疗中的应用观察
山楂叶总黄酮对大鼠缺血脑组织p38蛋白表达的影响
山楂叶总黄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2,4-二氯苯氧乙酸对子代大鼠发育及脑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
苯巴比妥在中毒大鼠体内死后分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