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古诗词“情境化”教学策略研究
2018-12-15赵飞燕
赵飞燕
随着教学改革的逐步推进,传统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高中生的应试与学习诉求。因此,教育部对高中古诗词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规定古诗词教学不能是告诉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帮助其掌握诗词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掌握一定的诗词鉴赏及学习方法,让学生能够更深刻地感悟到古诗词所表达的意境,领会诗词内涵,并提升语文涵养与自身素质。
一、渲染氛围、引入诗词情境
学生学习的大环境和大背景我们称之为学习氛围,良好的情境能快速将学生带入想要的意境当中。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是关键。在直观情境中,我们需要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此时可借助图画再现情境,将古诗词具体化、形象化,以帮助学生进入情境。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所描绘的秋天的傍晚景色的情境可能会与学生所想象的有所差别,这时教师便可以用多媒体的形式展示古诗词中的秋天傍晚图,以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这样更利于学生学习到本诗中“暝”所表达的“傍晚”的意思。高中老师还可借助音乐、舞蹈等来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从而使学生更易进入到轻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中,进入古诗词所创造的情境中。
再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师可播放乐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引导学生想象驰骋战场,并进入三国,进入赤壁。同理,教师也可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快速进入情境。如讲述三国诗人曹操的名篇《短歌行》时,教师播放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短歌行》的影视片段,慷慨激昂,并引导学生想象曹操在统率千军万马时的雄伟气魄和建功立业的伟大志向,学生进入诗中蕴含的意境,此时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到《短歌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在教学《归园田居(其一)》时教师可利用悠扬愉快的音乐搭配乡村、山丘、鸟林、方宅、草屋、炊烟等图片进行展示,学生获得感官上的刺激,并展开思维的拓展与联想,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激发。
同时,吟读也是一种创设学习情境的有效方法。对古诗词进行有感情的吟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在抑扬顿挫的韵律中产生情感共鸣,通过声音,古诗词的情境也能更清晰地呈现出来。但是,在朗读过程中,教师要抓住诗词的重点,很多时候诗词的情感只集中在某一句或某一个字上,教师要在必要时候指出,学生才能真正了解。
二、生动讲解、带出诗词意境
在需要引导学生入境时,教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会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生动的讲解会提高感知效应,使情境更加鲜明。讲课时,教师可根据古诗词的不同基调变换不同的情绪、语气、语调等,准确地把控好讲述的节奏,将诗词的情境进行绘声绘色的展示。此时便要求高中教师具有良好的素养,能够找准古诗词的重点。此间不仅包括了教师有声的语言,还包含无声的态势语。教师的个人理想、气质、知识功底、人生阅历、教学技艺等都通过其表情、手势、动作、服饰等展现出来,这对教学氛围有强烈的渲染作用。
如教师在讲授柳永的名作《雨霖铃》时,先对开篇场景进行生动的描绘:该词第一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描绘出一份凄凉的离别之情,学生随即会对这个情境产生好奇,并开始于文中找寻相关词句来印证,此时教师可带领学生对下面的内容进行总结,即“都
门帐饮无绪,流露处,兰舟催发”的别离情景和“无语凝咽”的别离心境,由此体会到作者的离愁别绪——“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最后学生在“杨柳岸,晓风残月”的中心情境中与诗词达到共鸣与交融。
三、角色扮演、完善情境教学
教师在讲授古诗词课程时让学生扮演诗词中的角色,这样完善情境化教学形式的方法可让抽象的诗词变得更加直观生动。同时,角色的定位演绎也有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构建灵活多样的课堂,以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如教师在讲述《孔雀东南飞》一文时,针对男女主角分别的场景,可以让学生来设计剧情与场景,通过表演的方式来演绎其中的爱情故事,从而领略到作者所描绘的情境。《归园田居(其一)》展现的是作者远离官场的田园生活的悠然恬静,教师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演绎诗人、官场官员、村中农户等角色。从诗人在官场的感受引入回归自然农村的感受,从而明确诗人的情感变化,这样更易与角色产生情感的共鸣。
四、走进自然、感悟诗词意境
教师在进行古诗词讲授时可直接将学生带领到课堂之外与诗词情境相类似的实地开展教学,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心内涵的同时还能对其进行合理的创新与想象。如在讲述陶渊明的名作《归园田居》时,可直接将学生带到学校旁边的乡村感受一下真实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如此学生方能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在高中古诗词教学中,教师在课堂导入、课堂教学、课堂拓展时引入情境化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达到与作者的共鳴,学生能够更好地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