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8-12-14王剑强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7期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炎性反应早期肠内营养

王剑强

摘要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性反应的效果。方法:收治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ALB、TP、BMI、TSF、HB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d、7d、14d时,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的机体内环境,减轻炎性反应,促进恢复。

关键词 早期肠内营养;重症颅脑损伤;炎性反应

在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下,因交通事故而引发的颅脑损伤也日益增多。颅脑损伤,尤其是重症颅脑损伤的患者因较长时间均处于昏迷状态,无法有效进食,极易出现营养不良的问题[1]。故早期积极给予营养支持对促进患者的康复尤为重要。但现阶段,临床上对选取何种营养支持手段尚未形成统一标准。为此,分别对比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两种方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7年9月收治因交通事故导致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80例,按数字奇偶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各40例。对照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21~68岁,平均(48.62±5.79)岁;损伤类型:颅内多发血肿12例,颅内血肿合并脑干损伤7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5例,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6例。观察组男28例,女12例;年龄23~66岁,平均(48.74±5.81)岁:损伤类型:颅内多发血肿11例,颅内血肿合并脑干损伤6例,脑挫裂伤合并硬膜下血肿14例,颅骨骨折合并硬膜外血肿9例。本研究经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所有患者均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基线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发生颅脑外伤后于24h内入院接受救治,颅脑CT提示为重症颅脑损伤;入院时无休克,且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处于3~8分;48h内未见严重应激性溃疡;既往无脏器功能障[2]。

排除标准:入院24h即被确诊为脑死亡,或预计生存期不足3周者;近14d并发感染性疾病者。

方法: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始进行营养支持前均先计算出能量需求总量。采用Harris-Benedict公式计算基础能量消耗(BEE)。采用Clifton公式计算静息能量消耗(RME)。每天能量需求量=BEE×RME%。对照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于术后48h内采取肠外营养治疗,营养剂采用20%脂肪乳剂+10%葡萄糖按1:2能量配比供能,同时给予7%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并结合患者的代谢情况适当加入维生素、水以及电解质等,营养液配好之后采取静脉滴注。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开颅手术之后常规留置鼻胃管,于48h内通过输液泵经鼻胃管输注肠内营养剂(能全力)。术后第1天输注的曾量480mL,将速度调控至20mL/h。之后对输注量及速度进行逐渐递增,直至到第5天时全量输注,即输注1500mL,此时,可将速度控制在80mL/h,一般可在19~20h输注完成。在输注的过程中注意严格监测胃潴留量情况,通常情况下每间隔4~6h监测1次,一旦胃潴留量≥150mL时,需暂停输注2~4h,等到排空至150mL時继续输注。治疗期间均常规给予多潘立酮等可增加胃动力的药物进行干预。

观察指标:分别于治疗后1d、3d、7d、14d,采用GCS评分从睁眼反应、语言反应、肢体反应3个方面记录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意识状态以及障碍程度情况。若3项评分之和为13~14分则表示轻度;若3项评分之和为9~12分则表示中度;若3项评分之和为3~8分则表示重度[3]。同时分别于治疗后1d、3d、7d、14d,采集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3mL,经离心处理之后取血清,采用全自动CRP分析仪,以干式免疫荧光定量法对C反应蛋白(CRP)水平进行检测。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行t检验,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营养状况对比:干预后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ALB(31.57±2.53)cm,TP(69.22±3.57)g/L,BMI(18.32±1.73)kg/m2,TSF(6.72±1.55)mm,HB(126.44±5.65)g/L,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各时间点血清CRP水平对比:治疗第1天时,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治疗后3d、7d、14d时,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讨论

重症颅脑损伤在神经外科中较为常见,病情危重,进展快,患者常常伴有多系统功能紊乱以及多发性损伤。患者在创伤早期往往会有机体代谢强度增大,蛋白质、脂肪、糖等消耗增加的现象,若无法及时积极有效地补充营养,会对机体造成严重损害,大大增加感染的发生风险,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4]。因此需早期及时给予营养支持。大量研究认为,营养支持是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康复的基础,能够直接影响预后。

CRP是一种由肝脏合成的非特异性急性时相蛋白,其在正常人体血清中的含量非常低,一般<10mg/L。但在人体遭受刺激或感染后,在6~8h内血清CRP便会明显上升,且在48h即可达到峰值,因而在反映人体损伤和感染上敏感性极强,可作为早期炎性反应的重要标志物。本研究两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在给予不同方式的营养支持之后,CRP水平均随着时间的变化呈递减趋势,且治疗后3d、7d、14d时,观察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CRP水平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肠内营养更利于保持内环境稳定,防治感染。

综上,早期肠内营养不但可以为患者机体补充必需的能量及营养,同时还可以改善机体内环境,降低感染的发生风险,对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及应用。

参考文献

[1]余慧青,马惠文,田玲,等.早期肠内营养对改善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临床效果探讨[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11):5085-5087.

[2]魏春勇,郑丽华,高飞,等.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5,20(1):19-21.

[3]邱炳辉,徐书翔,曾浩,等.早期营养目标策略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2,28(11):1083-1086.

[4]张赤,王燕林,杜朝晖,等.ICU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不同肠内营养及益生菌制剂的临床效果[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7,38(2):283-288.

猜你喜欢

重症颅脑损伤炎性反应早期肠内营养
亚低温治疗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手术后中枢性高热患者中的作用
亚低温血液滤过治疗对重症颅脑损伤患者脏器的保护作用研究
芝麻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早期肠内营养对缺血性脑卒中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营养状况及结局的影响
探讨食道癌、贲门癌、胃癌及胰腺癌术后患者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效果
早期肠内营养对急性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免疫及炎症指标的影响
重症颅脑损伤合并肺部感染的临床诊治分析
外散内熄法在改善中风患者风证积分及炎性反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