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与普通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2018-12-14裴东红高军红
裴东红,高军红
(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绥德院区骨二科,陕西 榆林 718000)
神经根型颈椎病 (cervical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CSR)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约占所有颈椎病类型的70%左右[1],其保守治疗方案颇多,牵引不仅可扩大椎间隙、减轻神经根压迫,同时还可缓解其颈肌疲劳,是较为常用的CSR保守疗法。近年来,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 (non-surgical spinal decompression system,SDS)开始应用于临床[2],目前已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颈痛等脊柱疾病中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3-4]。我科自引进SDS新型设备以来,在CSR治疗中取得较好疗效,现将其与普通牵引进行分组对比研究,以探讨其优越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纳入2016-03-2017-03我科收治的80例CSR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其中研究组37例,采用SDS系统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普通牵引治疗。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入选条件:①符合的CSR诊断标准[3];②本次治疗前2周内未接受任何治疗者;③对本研究知情同意者。以下任一人群均不列入研究范围:①其他类型颈椎病;②合并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或肩周炎、网球肘等其他疾病者;③近期有接受推拿、针灸等其他疗法者;④孕妇或精神病人群;⑤椎体不稳、椎间盘脱出、颈椎骨质破坏者。剔除标准:①中途退出者;②擅自联用其他治疗方案者;③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本研究已获得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常规予以消炎镇痛、神经营养和脱水剂等药物治疗,其中对照组采用普通牵引,研究组采用SDS9900型颈椎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生产厂家:瑞德埃克森医疗设备有限公司)进行牵引。分别于牵引前、牵引中和牵引后、1个疗程后,进行患侧颈竖脊肌、胸锁乳突肌的表面肌电信号对比;并于治疗前后进行疼痛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以探讨两种牵引方法的改善情况。具体方法如下:
1.2.1 牵引方法
研究组:将SDS设备的系统参数设置为:时间30-60 s,载荷力量为5-10 kg,10个周期,牵引角度设置为8°,患者平卧于牵引床上,牵引时间设定为15 min。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对照组:采用T-YZQ颈椎电动牵引器(生产厂家:上海康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其牵引力为100 N,牵引时间15 min,亦为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4周为一个疗程。
1.2.2 肌电信号检测
(1)检测工具:采用UMI-SE-I表面肌电分析反馈仪(绍兴市联合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测定其肌电信号。(2)采集时间:两组患者分别于首次牵引前,可令患者坐位,放松5 min后采集牵引前数据;牵引15 min后,即刻采集其牵引中数据;牵引结束后,令其坐位,放松5 min并采集牵引后数据;另于治疗1个疗程后,采集其数据,作为治疗后数值。(3)操作方法:将测试电极粘贴于其相应测试部位,其中竖脊肌为C4后正中线旁开2 cm位置;胸锁乳突肌则将电极置于乳突与胸骨切迹的中点,注意将电极沿肌纤维走行放置,且两电极之间应保持2 cm间距为宜。于测试电极对的平行外侧方6.5 cm处,放置参考电极。采集的数据采用sEMG软件进行分析处理,采用平均肌电值 (average EMG,AEMG)和中位频率(median frequency,MF)作为肌电信号的评价指标。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对比采用卡方检验(x2),计量资料的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比较
研究组3例、对照组5例因中途退出或擅自联用其他保守疗法予以剔除,最终研究组34例、对照组38例进入分析。两组性别、年龄、病程、治疗前VAS评分和NDI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CSR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
2.2 疗效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两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表2 两组CSR患者治疗前后的VAS和NDI评分比较
2.3 肌电信号对比
与牵引前相比,在两组患者牵引中、牵引后和治疗后,患侧胸锁乳突肌、竖脊肌AEMG值均显著下降,而MF值则显著升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牵引中、牵引后和治疗后的AEMG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F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4。
表3 两组CSR患者牵引前后的肌电信号AEMG值对比
表4 两组CSR患者牵引前后的肌电信号MF值对比
3 讨论
目前已有较多文献证实,牵引是治疗CSR的一种良好方法,可有效增加颈椎间隙高度,从而解除椎间孔对神经根的刺激压迫,减轻其疼痛、上肢麻木等相关症状[4]。在本研究中,无论是普通牵引或SDS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在牵引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评分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见表2),亦证实了牵引对CSR的确切疗效。但本研究结果表明,SDS系统治疗后的VAS评分和NDI改善效果明显优越于对照组(P<0.05);且在颈竖脊肌和胸锁乳突肌的肌电信号MF值、AEMG值表现上,SDS系统亦有更佳的改善效果(P<0.05)。牵引前的两组AEMG值均较高、MF值均偏低,说明患侧颈部肌肉较长时期处于紧张状态,即使在放松姿势中仍有大量肌纤维募集;而在牵引中、牵引后、治疗后,两组的AEMG值均显著降低、MF值均显著升高,说明牵引使颈竖脊肌和胸锁乳突肌得以有效放松,较好地改善了疲劳程度。但组间对比中,SDS系统的两项指标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合两组间对比的VAS和NDI评分结果,我们可以认为,SDS系统对CSR患者的颈部肌肉改善效果更为显著,对其疼痛缓解和颈椎功能提高作用也更加有效。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在牵引作用力、体位和作用机制方面,均在普通牵引基础上有了明显改良:首先,常规牵引是作用于整个椎体,在持续牵引下易使颈部肌肉更为紧张。而与之相比,SDS系统则是以13次/秒的频率不断采集颈部肌肉所产生的阻力,并反馈经电脑系统实时调整其牵引力大小[5],从而全程保持颈部肌肉处于完全放松状态,消除了患侧肌肉紧张对牵引力作用的阻碍。另外,常规牵引时,患者下颌部处于长时间受力状态,导致较多患者产生不适感,甚至使用不当会加重其病情进展。而SDS系统独特设计的头枕更为符合人体力学构造需求,在牵引时患者始终处于舒适放松的状态,有利于缓解其紧张情绪,提高心理满意度。另外,普通牵引的牵引力和牵引角度是由治疗师自行设定,这种施治手段较多地受治疗师水平的影响。而SDS系统则是将束缚带固定于其头部,借助于设备自身的电脑持续计算而实时调整其牵拉角度和力度,促使牵引力精准地作用于病变节段椎间隙,不至于引起颈部肌肉紧张。因此,对于有条件引入该设备的医疗机构来说,这是一种值得考虑的康复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