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遏制惰性

2018-12-14吴锐升

政工学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钟头拖拉惰性

吴锐升 李 浩

“下连以后,我逐渐发现日子越过越平淡,记忆里是每天雷打不动的起床哨音和那修整得整整齐齐的‘豆腐块’……我开始怀疑当初自己的抉择,感觉到激情在慢慢消退,军营生活与我的理想相差太远,我甚至有了‘混’的念头,做什么事情都非常拖拉。”这名战士惰性心理的产生看似源于客观环境的变化,实则源于思想认识的偏差,没有弄清小平台连着大舞台、小岗位肩负大责任,不相信小战士也能有大作为。

惰性,是指对客观现实和新生事物表现出的一种怀旧、后退、排斥和无可奈何的心理状态。惰性心理就是进取心不强,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在青年官兵中,惰性心理与积极进取、朝气蓬勃、知难而进的精神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照。有惰性的官兵常常有作风疲沓、办事拖拉、依靠他人的思想,缺乏自我发展的动力。这种心理不仅影响官兵个体的精神状态,也影响部队的整体战斗力。

近期看到一段文字:高三的一天,我们可以上9节课,3节晚自习,期间各种考试轰炸,做至少5张各科目各地市的模拟卷。课间我们还能奔向小卖部买瓶饮料,女生会八卦明星,男生会切磋球技。那时候,我们拥有的空闲那么少。而现在,以上这些事情,给我一个礼拜都做不完。是时间变少了?还是任务太少,其他太多繁杂的事填满了我们的时间表?还是我们的“拖拉症”又犯了?

有一则故事,有一个小男孩学习成绩很不理想,在班里他的学分修得最少,但平均成绩仍无法维持在及格线。家长和老师为这个问题学生想了不少办法,效果却不明显。后来,他的母亲请一位心理学家帮忙。心理学家告诉她,她的孩子学科修少了,应该多修几门课,至少应该和其他学生修同样多的课程。母亲将信将疑,孩子比别人学得少都学不好,增加课程岂不是“雪上加霜”?在心理学家的一再要求下,母亲和老师采纳了他的建议。结果出乎所有人的意料,这个学生所有课程的成绩不降反升。这是为什么呢?心理学家解释说,这个孩子并不笨,事实上他真正需要的是如何打起精神来、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增加课程的目的就是遏制他的惰性,逼出他的积极性。

一位历史学家偶然听说此事后,产生了浓烈的研究兴趣。他随后发现,类似小男孩这样的情况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比比皆是,任务太少、时间太多反而使人懒散、缺乏原动力、效率低,可能还会大幅度增加错误率。例如,一个无所事事的老太太为了给远方的外甥女寄张明信片,可以足足花一整天:找明信片一个钟头,寻眼镜一个钟头,查地址半个钟头,写问候的话一个钟头零一刻钟……决定去寄明信片时是否带雨伞,又用去20分钟。做完这一切,老太太劳累不堪,在去街头邮筒发信的途中,她突然发现,自己居然忘记贴邮票了。同样的事,一个工作特别忙的中年人,可能花费5分钟在上班的途中就能顺手完美地解决了。

这位历史学家发现,工作会自动占满一个人所有可用的时间。如果一个人给自己安排了充裕的时间去完成一项工作,他就会放慢节奏或者增加其他项目以便用掉所有的时间。工作膨胀出来的复杂性会使工作显得很臃肿,在这种时间弹性很大的环境中工作并不会感到轻松,相反会因为工作的拖沓、膨胀而苦闷、劳累,从而精疲力竭。就像前面提到受惰性心理支配的官兵,整天浑浑噩噩,工作训练不思进取,追求“吃好喝好睡好”,“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把本职工作当成额外负担,能拖就拖、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沉迷于消遣娱乐,在虚幻的世界里挥霍青春。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是苦闷、劳累的,精神状态是迷茫的。

我们有时候感到很累,也许并不是因为承担的任务太多,而是因为花费的时间太多。时间是最为宝贵的资源。没有利用不了的时间,只有自己不利用的时间。珍惜时间,合理利用时间,发挥时间的最大功效,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也是遏制惰性的实用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就是在提高工作效率,就是在遏制惰性。在合理的前提下,让我们自己做得更多,会让自己做得更好,也更快乐!

猜你喜欢

钟头拖拉惰性
拒绝拖拉
“拖拉”同桌
惰性知识
惰性知识
你是“拖拉王”吗
你是“拖拉王”吗
隧道
隧道
叶圣陶爷爷如是说(二)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