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写作中的“粗粮细做”

2018-12-13杨立先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35期
关键词:拟题选材写作

摘 要:有一次八年级月考作文题目为“的同学”,这样一个“低档次”、小学标准的题目要求,让师生都大跌眼镜,那些平时积累很多佳词妙句、经典事例的同学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当然,这样的题目属于“另类”,真正的大型考试,不会出这样简单的题目。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出了,我们怎样应对呢?

关键词:写作 拟题 选材

通过阅卷发现,很多同学,特别是尖子生,感觉很不适应,选材、立意等无从下手,于是出现了以下几种问题,值得我们反思。

一、拟题不甘心平庸,结果“画虎不成反类其犬”

我们知道,拟题最起码的要求是通顺,然后是好写,又要有点新意。很多同学也知道填上“我的”“有爱心的”“可爱的”等词语是可以的,但可能感觉太一般,所以改用了“奇葩”“死党”“另类”“与众不同”等词汇,新意是有了,但问题出现了,“奇葩”“死党”根本不通顺,因为这是两个名词,不能用来修饰后面的名词。“另类”“与众不同”不好立意和选材。结果乱写一气,结果可想而知。

应对方法:拟题、选材可以简单些,然后通过后面写作中的加工、设计,对其进行“粗粮细作”,提升它的档次。后面我们要讲到。可以考虑的题目有“让我难忘的同学”“给我帮助最大的同学”“心地善良的同学”“幽默风趣的同学”等等。

二、立意不够明确,选材太随意

所谓立意,就是你这篇文章想传达给阅卷老师的主旨,也就是作文的中心,作文的“灵魂”“精神”。可是我们构思时必须要考虑的,否则你的这篇作文就没有了“魂”、没有了“神”。

有的同学写作时,内容太随意,写的是“同学”,但这不是“神”,这只是“形”,同学的特点,也就是你横线上要填写的,或者是你要努力表现的,才是文章的“神”。正所谓“形神兼备”,才算佳作。结果有的同学一会写人物的外貌特征,一会写他如何爱读书,一会又写到他性格的开朗,说话的幽默,形散了,神也散了。“形散神不散”才是叙事散文的真正要求。

也有几个同学,把“形”也理解错了,写的不是自己的同学,而是名人、书、老师或是亲人,想独辟蹊径的意图是好的,但也得见机行事,“自古华山一条路”,你非要另辟蹊径,从别的地方爬山,冒很大风险,同时又难达目的。凡是这样的内容,都算作是跑题,一般都是三十多一点的分数。因为人家出题的本意就是写你真实的同学。

应对方法:我们构思时要想一想,你想表现人物怎样的特点?是一个同学还是几个同学?比如可以选择的有:

一个同学有爱心,这就有了明确的中心,然后你就可以围绕“爱心”去选材,写他给风雨中庇护流浪的小狗、风雨中清理堵住泄水口的垃圾等,总之,不能太俗,公交车上让座,扶老太太过马路等,就不要写了。

一群乐于助人的同学,你可以设计一个你初次来到新环境的背景,然后身边的同学帮你适应环境、提供帮助、排解苦恼等等。

一群(一个)难忘的同学,这个中心比较宽泛,因为“难忘”的理由有很多,不能太肤浅,也不能太随意。应该集中一些,比如:他(他们)在你生日时给你送去祝福(有爱);他(他们)在你失落时给予你宽慰(热心);他(他们)在你困难时伸出援手(友善),因为这些小事,你记住了他(他们),扣住中心——难忘。

三、語言平淡,叙事简单

这样的作文,不管你立意、选材怎样设计,它也算是“粗粮”,要想做出“美味”,手法很重要——细做。

首先,选材是一方面,我们摒弃那些俗套、程式化的东西,尽量选择那些贴近生活,比较细、小的事来写,这样才能写出新意。这也是细作的方法之一。

打个比方:让你买玉米面做一顿饭,你首先怎么办?玉米绝对算是粗粮,我们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在超市或粮店挑选最细、最新的面,最好是白玉米磨的,非转基因的——这就是选材的诀窍。

其次,做的时候,要先明确你要做什么——立意。没有哪一个厨师做饭是“跟着感觉走”的,必先明确做什么。

比如我们想做蒸糕,不会细作,就会加水、和面、上屉蒸,蒸出来的顶多算是“窝头”,粗糙、干硬、难以下咽。换句话说,作文不会运用为文章增色的手法,只是单一的叙事,不会赢得老师的好感。

那怎样为文章增色呢?还是以“蒸糕”为例,我们做的时候,可以先用安琪酵母发酵,增强其松软度和酵香的口感,然后做的过程中掺入少许白面,增加细腻度,添上一些红枣、葡萄干、芝麻、红糖、巧克力、奶油,再做出心形、花瓣、卡通等不同的形状,上屉一蒸,出锅一吃——想想都馋。

换句话说,作文中用上精美的开头、结尾,加上细腻的描绘,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充分使用成语、书面用语,环境烘托,虚实结合、词语活用等手段,再加上题记、小标题、线索句等加以包装,写出的作文想不美都难。

参考文献

[1]牛长事.浅谈初中应用文写作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上旬),2011(11):149-150.

[2]印璇.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写作兴趣[J].新一代(下半月),2012(8):22.

[3]孙亚军.浅谈如何培养和激发初中生的写作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上旬刊),2018(1):43.

作者简介

杨立先(1974.11—),女,汉族,本科,中学教师一级,研究方向:语文教育。

猜你喜欢

拟题选材写作
拟题的四把金钥匙
考场作文选材如何“闯关”
记叙文的选材与主旨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画外音大蜗牛
巧笑倩兮 美目盼兮——高考作文的拟题不可小觑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例谈材料作文的拟题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