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方法与模式

2018-12-13林云帆

赢未来 2018年12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

林云帆

摘要:在社会教育教学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前提下,我国各个教学阶段各个科目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都呈现出了全新的发展形势。而在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中,需要教师能够以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为基础,采用科学的教学措施,不断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道德与法治

前言:

小学道德素养以及法治观念相关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要将有效培养学生的日常道德涵养水平,强化生活中的法律认知观念作为教学设计的核心教学目标。基于核心素养教育前提下开展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的课堂教学,相比以往的教学方式更能顺应小学生认知世界以及理解世界的发展规律。文章结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实际教学现状,对基于核心素养相关课程内容教学工作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现状

小学阶段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与中学、高中甚至大学期间相关课程教学工作的实施有着较大的差异。好奇心强、认知接受能力较低以及教育管理可塑性较强等,是小学生固有的成长特点。在思想道德以及法治观念的学习方面,小学生与其他阶段的在校学生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处于小学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外界世界的认知一般还较为懵懂,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在德育观念方面更是基本空白。而基于小学生的这一基本现状,由《道德与法治》教师所进行的核心素养培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目前我国小学开展系统的德育以及法治教育工作的实际教学经验较少,在进行与之相关的培育活动时,并没有依托于成熟的教学理论,从而也就导致在具体教学工作中,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成熟,为教学工作造成了各种各样的阻碍。;例如:教学内容的整体难度高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线,使得小学生无法对教育工作产生兴趣和系统理解。而也正是这类教学矛盾的出现,在较长一段时间内都抑制着《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的有效展开。

2.核心素养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思考

2.1整合学科主题,实现道德与法治教学覆盖面积的最大化

小学阶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一门独立开设的理论教学科目。课程中的多数内容都与学生实际生活和其他科目学习具有较为密切性的联系。因此,根据科目特点,教师想要快速的帮助学生养成道德与法治的核心教学素养,就必须要从课程自身出发,结合课程相关知识点,积极开展跨学科教学工作。

2.2推崇体验式教学模式,实现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

在教学过程中,比起让学生反复背诵枯燥的教材内容,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道德与法治认知观念的塑造,让其在潜意识里进行认同和感知。因此,教师可以联合体验式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全面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的养成。比如,当学习有关团队协作的内容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课堂转变为体验式的教学课堂。组织学生以小组模式开展合作小游戏,让每个小组之间的成员通过合作来共同完成一个课堂“游戏任务”,同时,在完成游戏后,教师还可以在每个小组内选出代表,让他们说一说小组成员共同参与游戏的感受,从而借助简单的课堂游戏任务,让同学们在充分协作中促使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让学生形成正面的情绪体验和正面的合作体验,进一步形成与他人合作的正确认知,不断加深对合作协同重要性的认知印象。另外,在课堂上补充较多的实践活动,也相对较为重要。课堂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在对待道德与法治素养时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在自身具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的情况下,进行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

2.3应用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共享式的教学资源模式,可以更加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道德与法治课的教育目的能够更加顺利的完成。就以培养学生协同合作的德育认知观念为例。教师可以在上述的小组内协作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外的合作,讓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两两结合。在“我们一起做”这类主题课堂中,教师可以在初步完成操作示范之后,可以安排两组成员共同完成操作任务,教师可以将操作进行拆分工作,并分别让两组同学完成不一样局部操作,然后再将两组的成品进行拼接,完成一个完整的作品。从而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不仅要与小组内的成员进行协调合作,更要注意与另一个小组的协作,从而在培养学生养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合作素养的基础中,培养学生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协作效率,让学生初步养成集体这一概念,理解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并以此深入领悟多方面团结协作的根本价值,进一步推动自身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中,完善和发展核心素养。

2.4深化课程体系,优选教学内容

为更好的为学生呈现《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可以实行“从点到线,由线到面”的发展路线,多方面发展学生能力,并且有针对性、计划性的进行筛选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深化课程体系,促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目的,例如,在《诚信为本》这堂课上,教师可先让学生自己了解,古代先贤的诚信小故事,从而让学生在教师开始正式讲解之前,就可以对“诚信”具有一定的概念。从而在这一基础上,教师再引出我国是一个礼仪之邦,为何要恪守诚信的原则?”这一问题并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在讲解过程中穿插一些不同年代、不同背景所发生的一些诚信案例,让学生们真正了解到从古至今“诚信”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秀素养,进而让学生们认识到诚信做人的重要性。而在课外时间内,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对“诚信”小故事进行班级话剧排演,并且选择一些例如《曾子杀猪》、《一诺千金》等学生较为熟悉的故事。从而通过不同形式,让学生真正掌握“诚信”这一概念,让学生养成核心素养的过程更有意义,更有效率。

结束语: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意识和观念形成的初期阶段,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则承担着培育小学生认知观念的重任。因此,必须不断革新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模式,优选教学内容,从而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金亚慧.对课堂教学增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实效的几点思考[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6).

[2]文圆.中小学德育课堂教学的思考——从赫尔巴特的道德教育思想说起[J].学园,2015(2).

[3]赵永明.注重核心素养培养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浅议优化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11(3)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小学核心素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的几点反思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