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症给予艾司西酞普兰与舍曲林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8-12-13盛磊等
盛磊等
摘要 目的:探讨舍曲林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老年抑郁症的效果。方法: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对照组给予舍曲林治疗,观察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第1、2个疗程抑郁症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老年抑郁症时,采用舍曲林以及艾司西酞普兰均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但舍曲林减少时间晚于艾司西酞普兰。
关键词 老年抑郁症;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
抑郁症发生在55岁或者60岁以上患者群体中被称之为老年抑郁症,以不愿参与言语活动、思维活动减缓以及情绪不高等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罹患老年抑郁症之后,患者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对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和朋友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严重时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存在较大的威胁。现阶段,针对该病的主要治疗方案为药物疗法,使用适当的抗抑郁药物可以使抑郁程度得到显著缓解,提高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基于此,本次研究将针对舍曲林与艾司西酞普兰两种抗抑郁药物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7年5月收治老年抑郁症患者116例,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男26例,女32例;年龄51~85岁,平均(62.33±1.29)岁;平均病程(9.98±1.49)个月。观察组男27例,女31例;年龄52~86岁,平均(62.19±1.33)岁;平均病程(9.97±1.51)个月。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方法:对照组患者使用舍曲林进行治疗,用药初期阶段,剂量50 mg/次,用药频率1次/d,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根据病情将剂量调整至100~150 mg/d。观察组使用艾司西酞普兰口服,用药初期阶段,剂量5 mg/次,用药频率1次/d,随着用药时间的增加,根据病情将剂量调整至15 mg/d。两组患者按照上述方式服用8个疗程,每个疗程7 d。
观察指标:①观察两组患者抑郁症改善状况,观察时间为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1、2、4、6、8个疗程。抑郁症改善状况的评价借助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完成,分值越高则表示患者症状越明显。②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恶心、头痛、便秘、心率过速)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录入SPSS17.0软件中进行整理和分析,(x±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以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两组患者抑郁症改善状况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抑郁症临床症状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第1、2个疗程后改善程度比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第4个疗程开始,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9.31%(17/58),对照组为31.03%(18/58),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抑郁症属于一种障碍性疾病,患者心情处于低落的状态时很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如消极和自卑等,随着时间的增减,越来越多的心理问题产生并表现出来,导致患者出现不稳定的情绪表现,严重的时候会产生妄想和幻觉,进而严重伤害到自身身体、心理以及家庭成员。现阶段针对该病的治疗以抗抑郁药物为主,如舍曲林和艾司西酞普兰。
舍曲林主要应用于抑郁症相关症状的治疗,如抑郁、狂躁以及焦虑等,同时,该药物对于强迫症也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而艾司西酞普兰属于再摄取抑制剂中的一種,受其药理学特性的影响,患者服用该药物后,药效可以在短时间内被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的观察组患者服用4个疗程左右开始,药物的治疗效果与采用舍曲林治疗的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患者用药起至2个疗程左右期间,对照组患者抑郁症状改善程度没有观察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舍曲林以及艾司西酞普兰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均具有较高的治疗价值,但就药物见效时间而言,艾司西酞普兰比舍曲林短。因此,针对老年抑郁症患者,可以依据实际情况选择舍曲林或者艾司西酞普兰进行治疗,以达到理想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