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对骨转移瘤生长的影响

2018-12-13刘善利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23期

刘善利

摘要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对骨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选取36只4~5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构建小鼠乳腺癌模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与PTH(1—34)腹腔注射。结果:实验组与模型组小鼠骨转移破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BMD及股骨灰干重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实验组P、BSP、β-CTX等血清生化标志物与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小鼠肿瘤质量及体积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生化指标能够辅助诊断骨转移瘤,PTH(1—34)能够增加骨转移率,加快肿瘤的生长,可为临床PTH(1—34)抗体的研发提供参考。

关键词 甲状旁腺激素;骨转移瘤;血清生化标志物;肿瘤生长

作为临床中常见的促骨形成药物,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临床研究表明,小剂量PTH(1-34]的间断注射能够增加骨密度,促进骨微结构的改善,对于骨质疏松症治疗有显著的疗效。而高剂量PTH(1-34)则会对大鼠骨肉瘤起到诱发作用,加快骨转换。

目前临床中对于PTH(1-34)在肿瘤骨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尚未达成一致,为探究甲状旁腺激素PTH(1-34)对骨转移瘤生长的影响,本研究选取36只小鼠建立骨转移模型,并对研究结果做出相应总结。

资料与方法

实验动物:BALB/C健康小鼠,36只,购自上海加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均为雌性,鼠龄4~6周,平均体重(16.4±2.4)g。实验前1周于塑料鼠盒内对小鼠进行喂养,将其置于层流架上,确保室内通风,室温保持23℃左右,并给予12h光照交替。

小鼠不限制饮食,自来水及饲料均保持自由摄入,喂养1周后实施分组饲养。

实验方法:在预实验中采用肿瘤细胞悬浊液注射法及肿瘤组织悬浊液注射法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于每组中抽取1只,对肿瘤块进行剥离并制作病理切片,确定为乳腺癌,为荷瘤鼠造模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将36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12只)、模型组(12只)和实验组(12只),于小鼠前肢腋下皮下给予乳腺癌组织块悬浊液注射,建立小鼠乳腺癌模型,1周后选取肿瘤长径>4mm的小鼠作为造模成功鼠,每组均为12只。

造模成功后,给予模型组小鼠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实验组则给予400μg/kgPTH(1-34)腹腔注射。

观察指标:实验期间,对3组小鼠的体重、肿瘤生长情况、血清生化指标水平等进行定期测定。

小鼠处死前,给予全身骨X线扫描,对骨破坏情况进行观察,明确病变部位,采用DEXA法对小鼠的全身BMD进行测定,剥离肿瘤,测定肿瘤的重量与大小,将病变胫骨制备成脱钙骨石蜡切片,给予HE染色和病理学观察。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实验组与模型组骨转移破坏情况比较:模型组小鼠骨转移破坏率为8.3%,实验组为41.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组小鼠BMD、股骨灰干重比比较:实验组小鼠的BMD及股骨灰干重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BMD、股骨灰干重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组小鼠血清生化标志物比较:3组小鼠血清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的P、BSP、B-CTX等血清生化标志物与正常组、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清P、BSP均高于正常对照组,ALP、BGP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实验组与模型组小鼠肿瘤质量与体积比较:实验组小鼠肿瘤质量及体积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讨论

临床研究表明,恶性肿瘤对骨破坏的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为转移局部以旁恶性肿瘤转移至骨细胞因子的产生,其能够促进破骨细胞骨溶解;其次无骨转移条件下恶性肿瘤分泌的PTH(1-34)体液因子在肿瘤转移及骨破坏中的参与作用。

学者研究表明,PTH(1-34)与乳腺癌、肺癌、胰腺癌等多种肿瘤疾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PTH(1-34)的过度表达,会诱发破骨细胞的成熟与分化,增加骨转移破坏。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小鼠骨转移破坏率明显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PTH(1-34)对骨转移破坏的促进作用。

目前,临床中将骨转化生化指标作为药物疗效的重要表现,以便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Ca、BGP、BSP能够对骨吸收状态进行不同程度的反应,能够对成骨细胞活性予以反应,成为病情检测的重要指标。

研究中3组小鼠C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复杂的内分泌系统调节作用。而实验组P、β-CTX、BSP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说明,实验组存在肿瘤骨转移,且伴随溶骨性骨吸收。而模型组BSP指标有升高趋势,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其肿瘤存在潜在的骨转移,但进程相对缓慢。

另外,实验组小鼠ALP、BGP指标的下降也能够反映出PTH(1-34)在破骨细胞活性的作用。

研究表明,骨密度能够反映出骨质疏松程度,BMD指标与骨折发生率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此次研究中实验组小鼠的BMD及股骨灰干重比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PTH(1-34)作用下,骨量会明显减少,骨组织对外力的抵抗能力降低。实验组小鼠肿瘤质量及体积均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PTH(1-341对肿瘤生长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PTH(1-34)是骨转移率升高的直接促进因素,其能够加快肿瘤生长,可为进一步研发抵抗PTH(1-34)药物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