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弛有道 弛张有度

2018-12-13李可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陶行知班主任工作探索

李可

【摘 要】 作为一线班主任教师,和孩子相处时间、接触、冲突是最多且无法避免,那我们的班主任“为什么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就不得不再次引起我们的反思、探讨和改进。

【关键词】 陶行知;班主任工作;探索

近年来,“杀师案”的新闻接二连三被媒体报道,教育同行们最直接的反应便是“教师果真是高危职业!”面对十二三岁的青春少年、独生子、单亲、离异、留守这些新型的组合体产生的“读书机器”,我们该如何着手?我在高中担任班主任多年,察觉十五六岁的高中生和初中生真的很不同。当我们面对暴跳的学生,我们多问问他“是有困难吗?我能帮你吗?”当我们面对沉默不语的学生,我们和他一同坐着,喝杯茶,也许结局会改變,也许我们又成功地挽救了一个边缘孩子,亦或更是自救?……实际上,我所做的就是张弛有道、弛张有度而已。

到底怎样才能做到“有度”、“有道”呢?一路反思过来与别人不一样的话,就是做到了去爱—传爱—教爱—被爱。

一、如何去爱呢?

都市的孩子不缺爱,父母的爱无怨无悔,不求回报。他们被如此多的爱爱得压抑,爱得不懂分享。家长们总是小心翼翼地捧着,怕掉了怕化了,有部分家长意识到出问题了、会出问题了却被爷爷奶奶护着,找不到解决的方法,导致问题越来越严重。

1. 有备而战,分化教育方向。开学初我会制定一份详细的摸底表格,这个时候的孩子最不设防,我也最客观。我统计出单亲、留守、离异、父母不和、特长、爱好等情况,基本上为我接下来的工作制定重点方向,哪些我要特别留意,哪些我要注重其分化培养方向,为可爱的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从哪些方面来培养,都一目了然。

2. “扶正”孩子前行方向,并保留其风格。提到“扶正”,就会联想到“培养”。个人觉得扶正一词更能贴合班主任工作的职责和内容。学校是一个造梦的工厂,学生造什么样的梦?能否造成功?学生的第一任老师是家长,形形色色的家庭造就了千姿百态的孩子。但我肯定,向上、向善永远是人类发展的主题。我们总说,一个班带久了,这个班就有了班主任的“脾气”,这就是言传身教的重要性。有威则可畏,有信则乐从,凡欲服人者必兼具威信也。如果单凭纯粹的说教、苛责造成的孩子只是短期效应,无法长久,更不能形成习惯。钱理群教授曾言:“我们的一些大学,包括北京大学,正在培养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归根结底就是我们修剪过度,把孩子的个性和创作力一刀切掉,包括他们的独立思维和自信力,使得其虚有图表,将恶性藏得更深更隐蔽而已。若我们的班主任不做园丁,而做航标;不去修剪,而是扶正,既能保留孩子的原滋原味又能顺应各个学校的要求。

二、怎样传递爱?教他去爱呢?

爱是要传递,更是要教导的。只有教会了孩子去爱,孩子才能感受到周围的温暖才能主动爱别人。如何教他们爱,怎样去爱也是有章可循的。我把这个过程形容为雅行教育。

1. 感恩教育必不可少。因为习惯接受,习惯被灌输“你只要读书就好,其他的别管!”“不需要去管”让人冷漠,久之习以为常。同学摔倒不去扶,因为从小到大都是父母在扶;地面有垃圾不去捡,从来都是父母在打扫……让他们知道这些其实都可以做,而且不费力,因为你的一个小小举动让彼此的心更加温暖更加喜爱你。你付出一份会得到全班的回报福报。你为之依靠的父母、老师终究会离你远去,我们必须强大且独立,必须有人脉,于是各种题材的感恩教育应运而开,班会、家校互动、心里测试、生存挑战、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活动一次次地冲击着孩子们,“一日为师终生为师”“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的理念悄悄生根发芽,慢慢稳固。

2. 美学教育贯穿始终。“书读多了容颜自然改变”。我始终相信孩子天性善良,只是缺乏引导。诗歌美,我们就学诗歌、品诗歌。当青春遇上诗歌,往往会在某个转瞬之间,撞击火花,点石成金,热血沸腾,内心照亮,在迷惘或昏睡中突然醒来。每周给孩子一首诗,要求自由、广泛研读,品析。适应主题结合班级情况开展系列主题班会,目的就是借诗提情,借诗升品,利用诗歌的意境美传播班主任的带班理念,以美育人,以美塑人。涵养心性,助育美感!当我们研讨到达维什的《想想别人》时,班级有位女生轻声抽泣起来,我知道肯定有故事,细心挖掘原来是学生在处理寝室问题时的一些小过节,由于诗歌的渲染,问题轻易化解。这样的渗透贵在坚持切忌匆忙敷衍,一点一滴的积累,孩子的内心越来越柔软而不暴戾。顿觉有“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感触。

3. 谈心教育恰到好处。谈心可以在办公室、操场、寝室,还可以是学校接待室、心理咨询室。可以严肃也可以轻松快乐。每周最开心的就是和学生聊天,天南到地北,早恋到婚姻,生老到病死,只要我能掌控的、孩子感兴趣的,也许暂时听不懂体会不了,但多少渗透些,让他们感知老师不是神是真真切切的人,有情有肉,有血有泪。悄悄地我们的心更近了。

4. 民主座谈一针见血。光有表扬没有批评是不行的。批评的形式讲究多样:个别批评、当众批评、即使式、延时式、商讨式、幽默式、含蓄式等等。旨在让学生明白他哪里做得不好,为什么不好,怎样才算好的。从班主任口中得到的批评可能是片面的,不让人接受的,那么我们就采用民主生活会形式,先自我点评,在互相点评,可以列举优点可以罗列要提醒的地方。同龄人的建议和指正学生更容易接受和在意。

三、你会被爱吗?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何不放下架子,弯下腰,向学生们“示弱”呢?适时适事的“示弱”其实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智慧,既能唤起学生的同情心,又能让犯错的学生产生愧疚,进而为自己的行为自责和对老师宽容的感激,赢得学生对老师的尊重。

1. 让我走近你,温暖你。我曾接待了四位向我哭诉的孩子,都是父母关系不和大打出手闹离婚的,有平日里捣蛋的学生,也有严重下滑突然叛逆的学生,当孩子向我哭诉的时候,我还能从大人的情感生活和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分担他们的害怕惶恐。直到第四个孩子,我握着她的手仿佛是我女儿,她泪如雨下,我顿时无法克制的抱着她失声痛哭起来,是这段时间积压的感触,我分明感受到暗夜里一个人在荒漠里的恐惧和无边的恐惧,这场谈心就以我们俩的抱头痛哭开始了。“弱”不是学会的,而是与生俱来的。我扮演“弱者”的角色,正是瞄准了人性的这一“弱点”。化解了一场危机。长此以往我们还担心学生不爱我们吗?

2. 家长报告会走进课堂。针对班级如此多的家庭纷争,何不让家长自己来谈谈他们真实的内心感受?如果把家长的报告引入课堂,用活生生的事例来讲述他们人生的成功抑或失败,说不定会提升孩子学习热情,从侧面化解孩子对父母离异的恐惧,有助于管理班级,更有利于家校沟通,何乐而不为呢?

和所有学校的班主任一样,起早贪黑的奔波于家庭和学校之间,周日到周五的运动轨迹就只有两点一线,看似如此单纯,但暗流涌动。班主任工作多而碎,不仅仅要求腿脚勤快更要讲究智慧,我们一方面无私地爱学生一方面抱怨孩子不爱我们,不懂得感恩,殊不知我们也在扮演着扼杀孩子天性的祸首,既然班主任工作要做,何不乐做?巧做?张弛有道,张弛有度呢?

【参考文献】

[1] 杨程程. 示弱的力量 与世界和解,你将得到比你想要的更多[M].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

[2] 许凤贤. 示弱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必要性[J]. 学苑教育,2017(5).

[3] 葛学英. 妥协和示弱,也是教育[J]. 教育文汇,2017(10).

猜你喜欢

陶行知班主任工作探索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浅谈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及推行措施
探究小学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初中班主任工作方法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爱在字里行间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