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2018-12-13王庆权

当代医学 2018年33期
关键词:酶原纤溶注射用

王庆权

(辽宁省大石桥市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辽宁 大石桥 1151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临床上一种危重急症,主要是冠状动脉斑块损害导致急性、持续性缺血、缺氧,最终引起心肌坏死。临床上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是持续性胸痛,也是该病最典型的症状,休息及服用硝酸甘油后症状缓解,但不能完全缓解,不同程度的胸痛,伴有不同循环功能障碍、心律失常、心电图的变化,这些都及有可能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近年来,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这可能与我国生活水平提高,平均人口寿命延长,老年龄化人口增多有关[1]。本病具有起病急、进展快、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及时积极有效治疗对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是溶栓和介入治疗。本研究探讨注射用瑞替普酶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同意,选取本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70例,根据患者的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35例。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8.58±4.02)岁;梗死类型:下壁梗死5例,前壁梗死6例,广泛前壁梗死24例。观察组:男16例,女19例;年龄42~74岁,平均年龄(57.88±4.22)岁;梗死类型:下壁梗死6例,前壁梗死7例,广泛前壁梗死22例。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入选患者及家属同意,并签署麻醉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2];②心电图示相邻两个或以上胸前导联ST段抬高,且幅度大于0.2 mV,肢体导联幅度大于0.1 mV;③入院时胸痛大于30 min。

排除标准:①存在严重沟通障碍者;②肝、肾功能严重不全者;③患有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之外的肺心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者;⑤伴有凝血功能障碍者;⑥对本次药物过敏者;⑦临床资料不完整者。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口服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吡格雷,同时给予肝素。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150万U注射用尿激酶(广东卫伦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33051,规格:25万单位)+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滴注,30 min内输液完成。观察组在常规治疗上加注射用瑞替普酶(山东阿华生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70023,规格:18 mg/10 ml·支):注射用瑞替普酶18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推注,30 min后再次给予注射用瑞替普酶18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静脉推注。。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情况[3]具备以下2项,即可诊断为冠脉再通:①治疗2 h后胸痛明显缓解;②治疗3 h内,心电图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③治疗2 h内心电图示抬高ST段回落≥50%;④血清CK-MB酶峰值提前出现(14 h内)。同时观察并记录ST段回落的时间和程度。

1.3.2 心肌灌注(TIMI)分级[4]冠状动脉远端未能全充盈为0级;冠状动脉远端未能全充盈,能通过少量造影剂为Ⅰ级;冠状动脉远端全充盈,造影剂消除慢为Ⅱ级;同正常冠状动脉为Ⅲ级。

1.3.3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并记录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数据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冠脉再通和抬高ST段回落情况 观察组冠脉再通、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肌灌注改善情况 对照心肌灌注(TIMI)分级标准,观察组0级0例,Ⅰ级0例,Ⅱ级8例,Ⅲ级27例,观察组心肌灌注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对照组35例中,再灌注心律失常24例(占68.57%),出血2例(占5.71%);观察组35例中,再灌注心律失常11例(占31.43%),出血1例(占2.86%)。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200,P=0.040)。两组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8,P=0.380)。

表1 两组患者冠脉再通和抬高ST段回落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心肌灌注改善情况

3 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病理主要是冠状动脉斑块损伤后,释放出大量的促凝血物质,导致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被激活,诱发闭塞性血栓形成,如果血管闭塞>30 min以上,会出现心肌细胞坏死,对心脏功能也造成严重影响[5]。闭塞性血栓形成中的血栓主要是红色血栓,红色血栓主要是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血管内皮暴露纤维蛋白原后引起凝血形成的血栓,纤维蛋白对溶栓药物较敏感。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在接受溶栓治疗后,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时间问题,越早治疗对患者的预后越好[6]。

目前,临床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药物为尿激酶、链激酶,但是它们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比较低,易发生出血。注射用瑞替普酶是一种新型的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上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7]。尿激酶是直接通过与血纤维结合发挥作用,而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可由使纤维蛋白溶解酶原激活为有活性的纤溶蛋白溶解酶,以降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发挥溶栓作用,提高血栓在溶栓治疗中最大程度进行溶解,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对患者预后有重要意义[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冠脉再通、ST段回落≥50%、ST段完全回落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心肌灌注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与尿激酶相比,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显著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起效快。此外,观察组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与尿激酶相比,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的安全性好。

综上所述,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尿激酶两种溶栓药物均可用于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均可促进血管再通和心电图ST段回落,但是注射用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可显著促进患者血管再通和心电图ST段回落,降低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安全性更好。

猜你喜欢

酶原纤溶注射用
过敏性紫癜儿童凝血纤溶系统异常与早期肾损伤的相关性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纤维蛋白原联合D二聚体检测对老年前列腺增生术后出血患者纤维蛋白溶解亢进的应用价值
美国FDA批准Ryplazim用于成人和儿童治疗1型纤溶酶原缺陷症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替罗非班与纤溶酶原激活剂治疗PCI合并慢血流急性STEMI的临床疗效
尤瑞克林与组织型纤维蛋白酶原激活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
注射用兰索拉唑配伍禁忌分析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丝裂霉素C在青光眼滤过手术中的联合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