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评价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2018-12-13王佳琛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运动神经传导针灸

王佳琛

(福建省漳州市中医院 漳州 363030)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是指在排除其他原因的情况下,糖尿病患者出现与周围神经功能障碍相关的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对称性疼痛和感觉异常[1]。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严重危害着患者身体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西医尚缺乏理想的治疗药物与手段,采用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则显示出一定的功效[2]。本研究旨在探讨针灸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0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4~82岁,平均年龄(62.7±5.3)岁;病程 1~10 年,平均病程(4.7±1.3)年。观察组男31例,女19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2.6±5.8)岁;病程 1~11 年,平均病程(4.7±1.1)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临床诊疗指南(2016年版)》[3]中

相关诊断标准,并经临床检查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2)肌电图检查示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障碍或感觉神经传导障碍;(3)患者无精神和认知障碍,可积极配合治疗;(4)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其他严重并发症;(2)合并脑血管意外、恶性肿瘤等严重疾病;(3)存在3次以上糖尿病昏迷史;(4)合并严重心、肝、肾等功能异常;(5)妊娠、哺乳期妇女;(6)存在可能引起周围神经病变的因素。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患者入院后均予以口服降糖药物或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并加强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同时给予甲钴胺片(国药准字 H20050168)口服,0.5 mg/次,3 次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针灸治疗。取穴:足三里穴、三阴交穴、太溪穴为主穴,阳陵泉穴、阿是穴、合谷穴、曲池穴为辅穴。常规消毒穴位皮肤,使用0.35 mm×40 mm毫针直刺,得气后快速小幅度提插行针,平补平泻,以针刺部位出现明显酸麻重胀感为佳,持续行针1 min;然后用点燃的清艾条采用回旋灸法施灸于针刺穴位处,以局部温热感为度,施灸15 min。1次/d,诸穴均留针30 min后取针。两组患者均持续治疗2周。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3)采用SF-36生活质量评价量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包括生理机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一般健康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及精神健康8个维度,各维度满分100分,分数越高说明患者生活质量越好。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肌电图神经传导速率恢复正常或增加>5 m/s,腱反射及深浅感觉基本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显著改善,肌电图神经传导速率增加<5 m/s,腱反射及深浅感觉明显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1.6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较前提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表2 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比较(m/s,±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 正中神经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时间 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胫神经 正中神经50 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45.24±3.95 54.08±2.36*#45.06±4.12 48.24±2.71*53.61±4.27 59.37±1.94*#53.52±4.75 56.24±2.18*44.28±4.37 53.67±2.29*#44.02±5.34 47.41±2.26*51.28±7.16 58.14±2.85*#51.72±6.89 54.27±2.43*

2.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SF-36评分均较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生理机能 生理职能 躯体疼痛 精力 一般健康状况 社会功能 情感职能 精神健康观察组对照组50 50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55.45±2.34 87.36±1.54*#55.50±2.31 74.31±2.15*50.78±3.36 80.18±4.31*#50.81±3.34 73.66±2.42*45.21±3.21 82.64±1.64*#45.25±3.19 74.03±1.57*46.31±3.11 85.71±2.06*#46.35±3.10 77.64±2.54*56.28±4.33 91.03±1.12*#56.33±4.30 83.69±4.11*44.98±4.54 78.68±3.21*#45.03±4.52 70.61±1.52*58.68±4.32 81.82±2.63*#58.73±4.34 72.15±2.11*50.54±4.16 85.54±2.07*#50.56±4.14 76.77±1.73*

3 讨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临床常见疾病,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机制主要包括神经电生理变化、氧化应激损伤、维生素缺乏、机体免疫代谢紊乱等,临床要表现为疼痛、灼热感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肢体麻木等感觉缺失现象,对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4~5]。以往临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主要采取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其疗效一直是临床重要研究课题。

针灸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根据中医理论,采用毫针对人体的穴位、穴道进行直接的刺激,以达到治疗的目的的一种方式。中医学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机主要为素体阴虚、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欲过度等致络气虚滞、肝肾亏虚、脉络瘀阻,脉络肌肉是其主要病位,涉及肾、胃、肺等脏器,因此治疗应以通调气血、疏通经络等为主要原则[6]。足三里、曲池、合谷属阳明经脉,具有束骨、利关节功能的作用,阳明化生的气血濡润对人体骨节筋脉有利,可促进骨节筋脉运动自如;太溪穴为足少阴肾经原穴,针刺可发挥补肝肾、强筋骨效果;针刺阿是穴则可通调气血、激发经气;针刺三阴交可行气活血、补益肝肾;针刺阳陵泉可舒筋活络。诸穴共奏濡养筋脉、益气和血、化瘀通络、通调气血等功效,达标本兼治之目的[7]。潘冉[8]研究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神经传导速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胫神经、正中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SF-36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神经传导速度改善,并提高其生活质量。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上述研究结论,体现了针灸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显著应用价值。综上所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采用针灸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运动神经传导针灸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和电生理特点研究
神奇的骨传导
卒中后运动神经反馈康复训练研究进展与前景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用于老年患者股骨上段骨折手术的效果分析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