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原发性缺血性眼病的疗效

2018-12-13徐国芬陈媛赵成温海峰王福利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0期
关键词:樟柳碱眼病高压氧

徐国芬 陈媛 赵成 温海峰 王福利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江西 南昌 330003)

缺血性眼病(IOP)是眼缺血的总称,是由供应视神经的小血管狭窄或阻塞,如炎症、动脉硬化、栓子栓塞、血管受压迫、血管痉挛,或者血液黏度增加、全身低血压,引起视神经局部供血不足,使血管发生急性循环障碍所致[1],可单眼或者双眼同时发生。缺血性眼病主要包括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RAO)、视网膜睫状动脉阻塞、视网膜半侧动脉阻塞(BRAO)、缺血性视乳头病变(ION)、眼缺血综合征(IOS)及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继发性动脉回流受阻等,为眼科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急[2]。中枢神经系统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视神经起源于中枢神经系统,一旦视网膜缺血时间超过90 min,感光细胞就会不可逆地死去,严重者视力丧失严重[3]。由于缺血性眼病患者眼底多表现为组织水肿,很多学者提出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以局限甚至消退水肿,但这只是一种对症治疗方法,并未从病因上根除,且存在升高血糖、使内分泌失衡的副作用。70年代,复方樟柳碱(CA)开始登上治疗缺血性眼病的舞台,且疗效明显[4]。笔者采用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眼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2017年在我院眼科就诊的原发性缺血性眼病患者297例(495眼)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84例,女113例;发病年龄38~79岁,平均55岁;病程1~6个月。将297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50例(250眼)。对照组147例(245眼)。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均已排除巨细胞动脉炎引起的缺血。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患眼颞浅动脉旁复方樟柳碱注射液2 ml皮下注射,成45°刺入(避免直接注入颞浅动脉),双眼发病者双侧注射。同时给予高压氧舱治疗,压力1.0 kPa,时间1 h,1次/d。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注意患者是否有暂时口干、视力模糊、局部发热、轻度头晕心悸、皮肤潮红、上睑下垂等不良反应,这些不适症状一般会在15~30 min后消退。对照组:血塞通注射液0.4 g加入0.9%氯化钠注射中静脉滴注。用法均为1次/d,治疗2个疗程(14 d为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收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的视力、电脑视野等临床资料。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为患者进行视力检查,自动视野机检测视野。治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8~1.0,视野缺陷的范围减少50%,或者整个视野恢复到正常状态;显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3~0.6,视野缺损的范围减少30%~40%;有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0.1~0.3,视野缺损的范围减少了20%~30%;无效:视力无改善,视野缺损范围减少小于10%。总有效=治愈+显效+有效。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6%,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 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眼(%)]

2.2 两组视力、视野情况比较 治疗后6个月,治疗组的视力、视野恢复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表3。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s)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Z值 P值治疗组对照组250 245 0.23±0.12 0.20±0.13 0.46±0.21 0.38±0.23-12.62-11.38<0.001<0.001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情况比较(%,±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视野情况比较(%,±s)

组别 眼数 治疗前 治疗后 Z值 P值治疗组对照组250 245 54.64±13.05 56.32±13.68 31.86±15.78 43.93±19.16-12.79-10.89<0.001<0.001

3 讨论

缺血性眼病主要由供应视神经的血管受损导致,即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短睫状动脉受损,后者更为重要。视网膜中央动脉和短睫状动脉在视乳头处存在交通,视网膜中央动脉主要供应视盘表面神经纤维层,随着年龄增长,后者更易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小动脉硬化。缺血性眼病临床表现主要有:眼前飘黑影、一过性黑朦;视力突发下降;视盘和视网膜水肿;部分网膜呈乳白色,动脉阻塞患者有时可窥见血管内血栓;瞳孔有不同程度的散大,直接对光反射迟缓。缺血性眼病的发病覆盖整个年龄时段,其中老年人最常见,主要由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病引起。缺血性眼病的传统治疗方法主要是扩张血管,改善局部微循环。复方血栓通具有降低血液黏度,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的作用,但起效缓慢,往往延缓治疗。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恰好弥补了这项不足,在挽救患者视功能方面占了先机。

复方樟柳碱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由樟柳碱、盐酸普鲁卡因和维生素B12构成的复方制剂,因此注射前应注意询问患者有无药物过敏史。樟柳碱(Anisodine)是一个Solanaceae Tang左特山莨菪生物碱的分离,分布在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分子式为C12H21O5-N-HBr,是M胆碱受体阻断剂,具有调节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可缓解平滑肌痉挛[5]。普鲁卡因是一种抗氧化剂,它能阻断神经冲动传导,发挥局部麻醉作用,松弛血管平滑肌,增加眼部血流[6]。复方樟柳碱可在眼局部缺血区域调节血管舒缩功能和营养代谢,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膜,恢复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正常的血管张力和血流量,促侧支循环建立,促进视网膜水肿及渗出的消退[7],同时可调节眼部营养神经的活动,抗氧化,对抗有机磷中毒,预防和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和抑制游离钙的增加,清除细胞内的氧自由基[8]。眼动脉是颈内动脉的分支,颞浅动脉是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的交通支,交感神经网络与颞浅动脉相连。因此复方樟柳碱在颞浅动脉旁注射,对植物神经系统作用较大,也更易直接对视网膜血管系统发挥药理作用。有研究表明,CA的口服给药能够保护神经节细胞(RGC)机体和轴突的功能[9],在临床上不仅应用于缺血性眼病的治疗,在脉络膜、视网膜疾病、青光眼等的治疗方面也有独特的疗效。

缺血性眼病的本质是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细胞内外及体液平衡被破坏的过程,与此伴随的是促炎元素和活性氧种(ROS)的产生,即由O2缺乏引起的一系列不良事件链。高压氧治疗是在大气压为1个绝对大气压(ATA)的环境中吸入100%氧气,可以中断与IR相关的有害作用的序列[10]。高压氧通过提高血浆和体液中的血氧浓度,迅速提高视网膜组织及脉络膜的氧供应,改善眼的微循环及视神经的供血。早期应用高压氧对氧化应激和抗氧化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具有多种作用,因此,在缺血初期应用高压氧对患者有更好的效果。

本研究应用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眼病疗效显著,这给缺血性眼病患者带来了福音。高压氧可能引起血管收缩,从而减少组织水肿。复方樟柳碱因抗胆碱的作用,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的同时增加了水肿和渗漏[11]。高压氧联合复方樟柳碱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两者起着优势互补的作用,快速恢复视网膜的血液供应,修复视神经损伤,提高患者视力[12]。综上所述,复方樟柳碱联合高压氧治疗缺血性眼病能提高眼局部血氧含量,快速纠正微循环障碍,有恢复和维持血管正常功能的作用,从而局限出血范围,改善视网膜循环,同时直接保护了视神经节细胞。两者不同的作用机制、作用靶点,协同改善眼部血供,增强了局部组织代谢,使视神经功能修复。两者联合能提高患者的视力,扩大视野,改善视功能,不良反应少,操作方便,且能取得较满意的疗效。

猜你喜欢

樟柳碱眼病高压氧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九 得了眼病,是热敷还是冷敷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八 看眼病,有急也有缓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伴皮肤破溃难愈一例的高压氧治疗
氢溴酸樟柳碱对离体大鼠颈总动脉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氢溴酸樟柳碱对慢性脑缺血损伤大鼠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复方樟柳碱治疗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60例
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眼底病患者血液动力学的影响
高压氧治疗各期糖尿病足间歇性跛行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