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贺州境内古荡山县历史探究

2018-12-13钟来全

广西地方志 2018年2期
关键词:樟木公会

钟来全

(贺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广西 贺州 542899)

古荡山县位于今贺州市境内,范围涉及昭平县、平桂区部分辖境。荡山县从南朝梁时开始设立,到北宋初期废置,前后历经400多年。有关荡山县的辖境、县治、官员等,在贺州的旧县志和其他地方历史文献中均无详细记载。所以,考证荡山县县治所在地,从历史文献中寻找蛛丝马迹的线索,管窥其原貌,有助于厘清地方志记载需要注意的要素,对地方志的研究有特别的意义与价值。

一、古荡山县的辖境考究

据文献记载,荡山县在宋朝废置后改为“招贤乡”,明代招贤乡改称“招贤里”。据民国《贺县志》记载:

受到从业人员素质的影响,企业间人员流动时,产品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有效性难以得到保障,企业技术资料丢失,影响产品研发效率。

公会团居县城之西,离城一百二十里。旧志载:万历五年,割西境樊家三屯入昭平。《昭平县志》载:东西两岸立招贤里,隶临贺。明万历六年,割西岸入昭平。据此,则公会居东岸,昭平居西岸,中间隔河为贺昭分界。河流上起东坪,下经新村,至东片山歧折入白竹新寨;对岸何姓屋后山歧趋下石桥洞止,此招贤里,贺昭两县分界大略也①韦冠英,梁培煐,龙先钰.贺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251.。

因此,笔者认为,继续盘问制度的法律性质就是指为了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更好地履行法律所规定的职责和义务,更好地行使盘查权,赋予其在当场无法处置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进行盘问和行使检查权力的法律制度。该法律制度是公安机关的人民警察为了查明行为人身份、查明行为人是否有违法犯罪嫌疑,以期进一步按照行政违法案件或者刑事犯罪案件来办理的前置程序。其法律属性既不属于行政强制措施,也不属于刑事强制措施,而是公安机关及人民警察在办理行政违法案件和刑事犯罪案件之前的一种特殊的强制措施。

贺州临贺郡,今理临贺县。《禹贡》荆州之域,春秋时通为越地,七国时为楚地,秦始皇三十年(前217)置南海郡,即其地也。秦末赵佗王南越,其地属焉。汉武元鼎六年(前111),平南郡,置苍梧郡,属交趾交州,今州郡苍梧郡之临贺县。吴黄武五年(226),割苍梧郡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荡山、桂岭等六县为临贺郡,陈因之。隋平陈,置贺州。炀帝复为临贺郡。唐武德四年(621),平萧铣,复置贺州。天宝元年(742),改为临贺郡。乾元元年(758),复为贺州。元领县六,今三:临贺、富川、桂岭。三县废,荡山入临贺,封阳入临贺,冯乘入富川……废荡山县,在州西一百七十里。隋大业二年(606),废临贺郡,置绥越县,属始安郡,续又改绥越县为荡山县,因界内有荡山为名。皇朝废,入临贺县,为招贤乡。早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一千余丈,周围三百余里,其山春前花卉竞发,朝阳早见,俗呼为早山。荡山、祥山二山孤峙,并无连亘,祥溪水出于祥山。③(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一岭南道五·贺州[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5;6.

民国《昭平县志·昭平县治图说》记载“招贤里”的情况为:

民国《贺县志·地理部》引《太平寰宇记》的记载:荡山,在荡山县西七里。隋改绥越县为荡山,因县内有荡山得名。又有祥山,二山孤峙。②韦冠英,梁培煐,龙先钰.贺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71;99.2005.

关字区图说 旧属招、文、宁、见四里,后改名关字区……附录旧志:见龙里,县北一百三十里,民三瑶七。万历二十六年,黎天龙为乱,设土龙司巡检,立松柏、骑龙、丁狗、鸭公、高粱五营分布堵御。崇正(祯)间出里为民。①李树楠.昭平县志[M].广州市西关洪寿直街大明承印,1934:79,85;119.

民国《贺县志·舆图志》对“招贤里”和荡山县的记载是:

按《太平寰宇记》,省封阳、荡山二县,宝成场入临贺,冯乘入富川。①韦冠英,梁培煐,龙先钰.贺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71;99.2005.

明代招贤里与民国时期樟木林乡行政区③ 樟木林乡人民政府.樟木林志[M].南宁市昭泰子隆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承印,2009.

民国《昭平县志·昭平县治图说》提及的“平字区”大致范围就是今昭平县樟木林镇,“关字区”的大致范围就是今昭平县黄姚镇,而且民国《昭平县志·舆地部》记载:“狗儿山在关区招贤里,元时狗儿巢也。”④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4691.这说明过去的关字区属于招贤里。民国《贺县志·舆图志》中“今公会招贤里”所指的大致范围就是今贺州市平桂区公会镇。明代招贤里位置图中的“恩来里、宁化里、文化里、见龙里”大致范围就是民国时期的“关字区”。按照一般的行政管理模式,撤县立乡,原来的行政管理范围肯定会做必要的调整,从辖地进一步划分出其他的乡镇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从历史文献记载和明代招贤里的位置图可以看出,“招贤里”沿用旧行政组织名称,管理范围位于几个行政区交界处、经过调整之后形成的区域。从这个历史现象看,宋代“招贤乡”的范围不等于荡山县的范围,也不等同于明代“招贤里”的范围。由于历史的发展和政区调整,虽然改变了原荡山县辖境和“招贤乡”“招贤里”的辖区面貌,但不变的是自然地理区域。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自然地域范围内,依据不同时期行政管理的需要,划分相应的行政管理范围,设立相应行政管理中心。这样的历史现象,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外国,都是一种极为普遍的社会现象,也符合历史发展变化的规律。今昭平县樟木林镇、黄姚镇、凤凰镇和平桂区公会镇辖境,处于水路相互连通、地势相对平缓、四周山岭包围的小盆地,其自然环境、地域范围都适合设置古代县级政区。由此推断,古荡山县的辖境大致包括今昭平县樟木林镇、黄姚镇、凤凰镇和平桂区公会镇。民国《贺县志·舆图志》记载“唐武德四年(621)绥越为州,即统废临贺郡之六县(仍置临贺县,始安已改名,桂岭无,谢沐增入荡山)”应该有误,理由为:一是隋开皇九年(589)裁撤永阳郡,谢沐县与营浦县合并,置永阳县,不可能再有唐武德四年(621)将谢沐县增入荡山县的事情发生;二是古谢沐县管辖的范围只是包含了今富川瑶族自治县北部的小部分地域,大部分地域属于今湖南省江永县,从过去行政管理的范围看,古荡山县的管辖范围不可能这么大,而且光绪《富川县志》和雍正《广西通志》对“谢沐增入荡山”这一历史事件均无记载。可见,民国《贺县志·舆图志》的记载应该是误载。

荡山县废置后并入临贺县(郡),临贺县后来演变成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明代招贤里的管辖范围基本上与今平桂区公会镇相同,公会镇长期归贺县管理,2007年贺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成立平桂管理区,公会镇归属平桂管理区管辖,2016年贺州市平桂区成立,保持原平桂管理区辖境范围不变。由于多次存废变革,被废置的荡山县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民国《昭平县志》的编纂者认为荡山县变为招贤里之后就是对应公会地区,属于贺县管辖范围,不该记入《昭平县志》,所以没有详尽考订、记载荡山县。民国《贺县志》对有关荡山县的记载也一笔带过,没有详尽记录,估计编纂者认为这是久远的事情,不必详尽录载。《昭平县志》与《贺县志》对荡山县记载出现的问题,是地方志记载的一种常见病,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一是地方志的记载基本上限于行政区域调整后所属范围发生的历史事件,而且一个地方的历史编纂都是由后代人来完成,受“行政辖区”记载规则约束的地方志,自然会有历史沿革细节问题遗漏的发生。二是荡山县处于原贺县和昭平县的交界处,行政区划调整后,一分为二归属两个县管辖,地方志记载受“不跨界记载”规则的约束,荡山县存废的具体历史状况出现“两不管”的局面,所以造成不同时期编纂的《昭平县志》《贺县志》都没有详尽记载。三是荡山县的存废距今时间比较久远,地方志记载受“略古详今”规则的约束,不可能花太多的笔墨予以记载,加上受到编纂者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造成了荡山县历史记载的欠缺,让后人扼腕叹息。

二、古荡山县存在时间考究

古荡山县存在的时间无太多的争议,这方面的资料记载相对明确。1992年版《昭平县志》记载:“南朝梁普通元年(520),武帝分临贺县地,在今昭平县地上部置静州,并先后置梁寿、静慰2郡,龙平、安乐、宁新、博劳、荡山5县……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属东静州。”“隋开皇十年(590)……荡山县属富州(今钟山县),皆受桂州总管府监察。炀帝大业三年(607),改州为郡,撤销静州及开江、安乐、博劳、归化、荡山等县……荡山县并入贺川县,皆属始安郡。”“天宝(742—755)后,玄宗复置荡山县,属贺州。”“开宝五年(972)……撤销荡山县,并入临贺县,属广南路。”①昭平县志编纂委员会.昭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36-38.

在民国《贺县志·沿革》中,详细记载了荡山县的置废时间和变化情况:

南朝梁置荡山县,大业二年(606)省,唐武德四年(621)复置。

1992年版《昭平县志》记载:“荡山县隶乐梁郡(治今钟山县),属东静州。”“荡山县属富州(今钟山县)”“玄宗复置荡山县,属贺州。”“撤销荡山县并入临贺县,属广东南路。”②昭平县志编纂委员会.昭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36-38.从原文的记载和该书所绘制的地图看,1992年版《昭平县志》并没有把荡山县的县治记载在钟山县,只是说荡山县归属乐梁郡管辖,乐梁郡的治所在钟山县。荡山县隶属富州时,富州位于今钟山县,而且1992年版《昭平县志》收录的陈朝静州辖境图所标的荡山县治所位于富群河东,属于明清时期的“招贤”地区,对照今昭平县境乡镇位置情况,这个地理位置不属于富罗镇,而是富罗镇上方樟木林镇等其他地区。再依据荡山县治最显著的特征:“因界内有荡山为名。皇朝废,入临贺县,为招贤乡……荡山、祥山二山孤峙,并无连亘,祥溪水出于祥山。”今富罗镇所在地没有这样的地理特征,所以荡山县治所在富罗镇的说法有待进一步考证。

广州。案《禹贡》扬州之域,秦末赵佗所据之地。及汉武帝,以其地为交趾郡。至吴黄武五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梁四郡立为广州,俄复旧……及太康中,吴平,遂以荆州始安、始兴、临贺三郡来属……临贺郡吴置,统县六,户二千五百。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

为壮大“黄水人家”品牌,全面推广“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发展模式,石柱县要求黄水镇所有农家乐、家庭宾馆均纳入黄水人家乡村旅游合作社管理,其余乡镇则成立合作社分社,所有的农家乐、家庭宾馆均统一使用“黄水人家”形象标识。

唐贞观八年(634)割贺县之绥越属梧州。

唐天宝(742—755)复置荡山县。

南汉贺州临贺、桂岭、荡山、封阳仍旧名。

1.3.4 免疫组化结果判断标准 本研究VEGF阳性表达标准参照文献[5],因VEGF表达于细胞浆中,染色呈棕黄色视为阳性。阳性细胞数占0%~10%为0分,阳性细胞数占11%~25%为1分,阳性细胞数占26%~50%为2分,阳性细胞数占51%~75%为3分,阳性细胞数>75%为4分。0~2分为表达阴性,≥3分为表达阳性。选用试剂盒中阳性片作为阳性对照,PBS取代一抗作为阴性对照。

宋开宝四年(971)废荡山、封阳、冯乘三县,本属东路。大观二年(1108)割属西路,南渡后属广西路。

(109)全缘裂萼苔Chiloscyphus integristipulus(Steph.)J.J.Engel&R.M.Schust.

大业元年(605)复为郡,临贺同荡山(今公会招贤里)二县旋往属始安,隶越州以郡,又改为绥越也。唐武德四年(621)绥越为州,即统废临贺郡之六县(仍置临贺县,始安已改名,桂岭无,谢沐增入荡山)。贞观八年(634),绥越迁贺州,领县如故。五代初为马楚地,至刘晟乾和以还,皆属南汉,州治并存,惟梁尚有名号。宋属广南东路,仍为州。大观二年(1108)改属西路,领临贺、桂岭、富川三县,而封阳、荡山已于开宝四年(971)省入临贺,南渡后因之。元如宋领县,增怀集。自隋大业来,地之分合无定。明洪武二年(1369)省临贺、桂岭入州,领怀集、富川二县。十年(1377)改州县,并桂岭、封阳、荡山地,地始由分而合,与富川属平乐府。②韦冠英,梁培煐,龙先钰.贺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28.

平字区图说 旧志属招贤里,今名平字区……附录旧志:招贤里,元时狗儿巢,贼薮也。洪武间剿之,东西二岸立招贤里,隶临贺。万历六年,割西水入昭平。东有状元山,其西水道通龙潭出马江,南抵棉岭,北抵珊瑚岭。

《太平寰宇记》卷161《岭南道五·贺州》记载荡山县所在地、设立时间以及沿革、废存状况:

2008年由樟木林乡人民政府编写的《樟木林志》(内部出版)记载:明初招贤里管辖今天的公会、凤凰、樟木林上半部分。明万历六年(1578),割西水入昭平后,分上半里(今凤凰全部)、下半里(今樟木林大部分)。清咸丰十一年(1861)兴办团练,樟木林属平区。

民国《贺县志》记载“宋开宝四年(971)废荡山”,与《太平寰宇记》记载荡山县“皇朝废,入临贺县,为招贤乡”的记载相吻合。乐史出生于930年,卒于1007年,在他41岁的时候,正是荡山县裁撤的年代,此时的乐史正在朝为官,亲历了荡山县裁撤的历史过程,所以乐史记载的荡山县裁撤时间是最可靠的,但关于荡山县设立时间的记载却有些出入。乐史记载:“吴黄武五年(226),割苍梧郡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荡山、桂岭等六县为临贺郡,陈因之。”而民国《贺县志·沿革》则记载“六朝梁置荡山县”,两者发生了冲突,这需要用第三方的证据来佐证。

唐代房玄龄等所撰《晋书》卷15《地理志下》记载:

根据表3综合排序结果,综合指数值越大,水质越好。根据《地下水质量标准》中10种评价因子的界限值,由公式(6)得出其中5类水的综合指数值,Ⅰ类水界限指标排序为3;Ⅱ类水限指标排序为22;Ⅲ类水限指标排序为77;Ⅳ类水限指标排序为134;由于Ⅴ类水的界限指标为范围值,初始矩阵建立时,将其限值设为边界值,综合指数分值与Ⅳ类水一致,将<0.0018的综合指数值划分成Ⅴ类水,总体趋势是丘陵地区水质优于第四系覆盖区,内陆地区好于沿海地带,工业密集区上游好于下游地区,地下水质量评价分区见图3。

很显然,乐史参考了《晋书》的记载,受到书中记载的“统县六”的影响,在记录临贺郡时也记为“元领县六”,但是没有采纳房玄龄记载的六县为“临贺、谢沐、冯乘、封阳、兴安、富川”的观点,而是依据自己了解到的现实情况予以改动,将临贺郡管辖的六县记为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荡山、桂岭。乐史的记载是值得商榷的,在他自己撰写的文字里就有所显示,但是他自己没有注意到。乐史记载桂岭县的情况:“桂岭县,东北八十二里,依旧二乡。《舆地志》云:‘隋开皇九年(589),东莱公王景巡抚,分兴安为二,县西为桂岭,属临贺郡。’”④(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一百六十一岭南道五·贺州[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5;6.雍正《广西通志》记载:“桂岭县,在县治东北,汉属临贺郡,晋改曰‘兴安。’隋开皇十七年(597),虞庆则讨平李世贤于桂州,将还潭州,临桂岭,观眺形势,谓‘此城险固’。十八年(598)改曰‘桂岭’。元末废。”⑤(清)金鉷.广西通志卷四十四古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813.按此说,桂岭县在晋朝已经建立,当时叫做兴安县。隋代将原来的兴安县一分为二,西边叫做“桂岭县”,归临贺郡,东边归熙平郡,即今天的广东连州市。按此计算,临贺郡管辖的不是6个县而应该是7个县,即临贺、谢沐、冯乘、封阳、桂岭、荡山、富川。因为谢沐、冯乘、封阳三县早在汉武帝时期已经建立,后来行政区划调整,隋朝裁撤谢沐县,南部归富川县,北部归今湖南江永县。宋开宝年间(968—975)裁撤冯乘县,南部归富川县,北部归今湖南江华县。宋开宝四年(971)裁并封阳县入临贺县。乐史提到的《舆地志》是南朝陈顾野王所撰,该书是摘抄各种书籍材料而成的一部地理书。《舆地志》在北宋时仍有流传,后来原书失传,仅见佚文。乐史记载桂岭县时采用了《舆地志》的说法,《舆地志》成书时间很靠近隋朝,所以记载的时间应该比较准确,这正好证明乐史在记载临贺郡的历史时犯了逻辑性的错误,也说明乐史在记载这段历史时是用他自己生活年代发生的历史事件去衡量过去的历史,没有从过去的历史背景看当时发生的事,这样判断历史就会失去客观性,这也是我们现代编写历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乐史记载荡山县应该是依据后来行政区划调整后荡山县归属临贺郡,所以把荡山县建立的时间按归属地建立的时间计算,把荡山县说成是三国时期建立。

研究表明,在缺镁的土壤上施用镁肥不仅可以提高土壤中镁的含量,而且能提高作物中镁的含量,提高作物产量且改善品质。镁肥对作物的效应受多种因素制约,如土壤酸碱性、质地和交换性镁含量等,还与镁肥种类、作物种类和生育期等有关。

由此看来,民国《贺县志·沿革》记载“六朝梁置荡山县”相对比较可靠,也采纳了雍正《广西通志》的观点。雍正《广西通志》记载:“荡山县,在县治西。南梁置,隋大业二年(606)省,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宋开宝四年(971)省入临贺。”①(清)金鉷.广西通志卷四十四古迹[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9:813.民国《贺县志》的作者应该是依据此记录记载。民国《贺县志·沿革》对桂岭县的记载:“隋开皇十八年(598)改兴安曰桂岭,属熙平郡(即今治地)。隋开皇末年(600)(府志作九年)东莱公王景分兴安、桂岭为县二,桂岭属熙平郡,兴安属临贺郡……宋,临贺州,桂岭仍旧名。”②韦冠英,梁培煐,龙先钰.贺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15:70-71.

从文献的记载判断,三国时期荡山县应该还没有设立,房玄龄生活的年代比较靠近三国时期,所记的历史相对可靠。如果荡山县与南朝梁同时建立(502年),到971年裁撤,前后存在的时间是469年。如果是在梁朝灭亡的时间即557年建立,那么前后存在的时间是424年,也就是说,荡山县存在的时间不少于424年。非常遗憾的是,荡山县虽存在时间不短,但其历史记载却是只言片语,让人感叹万千!

三、古荡山县治所考究

有关古荡山县的县治,至今无确切的说法。从目前掌握的资料看,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在今平桂区公会镇;二是在今昭平县富罗镇;三是在今昭平县樟木林镇。

古荡山县县治在今平桂区公会镇的说法,主要依据有:一是现存资料记载的“招贤乡”在明清之后所对应范围主要是今平桂区公会镇,所以很多人认为古荡山县的治所应该设在公会镇,其实这是不了解招贤乡发展历史带来的结果。二是20世纪80年代贺县(今贺州市八步区)博物馆人员在今公会镇东坪寨发现一些古文物,依据公会镇为古代“招贤乡”的记载,认为东坪寨就是古代荡山县治所遗址。东坪寨发现古文物、公会镇是古代招贤乡的一部分,不等于此处就是县治旧址,这只是判断县治旧址的一个重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如果没有其他的遗迹和文字记载的旁证,这个推断是难以成立的。三是《贺州市军事志》记载:“东坪故城位于八步区公会镇东保村的东坪寨。南朝时齐高帝萧道成建元二年(480)开始设荡山县,属临贺郡。宋开宝三年(970),宋军在潘美的率领下攻破南汉属地贺州,荡山县才改为乡。虽然隋唐时期荡山作为县治曾有兴废,但其作为县治的治所基本延续400多年。其城址东西长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垣板筑,每层厚约30厘米,城垣宽35米。东坪古城是当年贺州西部重要的军事要地。”③广西贺州市军事志编纂委员会.贺州市军事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03.这份资料是目前关于荡山县治所旧址在公会镇最有代表性的观点与记载。2018年4月11日,笔者随《贺州市志》编辑部人员到公会镇东坪寨实地勘察,当地是一片平地,并无《贺州市军事志》记载的城垣遗址痕迹,估计是编纂人员援引了原贺县博物馆人员的观点,没有到过实地勘察,故而记载与现实情况有很大差别,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记载有误。同时,东坪寨所在地不符合历史记载的荡山县治所在地的自然地理特征:“荡山、祥山二山孤峙,并无连亘,祥溪水出于祥山。”“荡山,在荡山县西七里。”因此,古荡山县治所在公会镇的说法缺乏足够的文献和现实证据支撑。

公正地讲,“官渡之战”参战双方袁绍与曹操,在军事实力与政治实力上,袁绍都占绝对优势。曹操唯一能跟袁绍比的,是能为“选择”自己的合作者搭建事业平台。战前,袁绍谋士田丰、沮授从战略角度,提出“不宜开战”的理由与若打就打“持久战”的建议。袁绍却以动摇军心为由,囚禁了二人。战中,谋士许攸依据战局,提出乘曹操后方空虚,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

古荡山县县治在今昭平县富罗镇的观点,主要是以雷坚为代表,她在《广西建置沿革考录》中指出:荡山县是南北朝至宋朝时期的行政区,位于桂东地区。南朝梁置,隋大业初年废置并入富川县,唐天宝之后复置。治所在今昭平县东南的富罗乡(今富罗镇)境内。荡山县最初属乐梁郡,隋开皇年间属贺州,复置属临贺郡,乾元元年(758)复属贺州。宋开宝四年(971)废。雷坚的考辨过程为:新编《昭平县志》记录荡山县的治所在今钟山县,但该书陈朝静州辖境图所标的荡山县治在今昭平县境富群河东。《中国历史地图集》、民国《广西通志·郡县沿革二》记在今昭平县。民国《广西通志·郡县沿革二》在昭平县的注文中记载,开宝四年废荡山县并入临贺,改为招贤乡,明万历年间划归昭平。雷坚按照《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方位,认为荡山县在今富罗镇①雷坚.广西建置沿革考录[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6:165-166.。

荡山县位置图与民国六年昭平县区划图③ 昭平县志编纂委员会.昭平县志[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2:36,41.

隋大业二年(606)省临贺县入富川,改绥越县为荡山,界内有荡山,因名。

此外,2010-2016年边缘区与核心区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密度均高于边缘区旅游经济联系密度,边缘城市由于自身旅游发展能力受限,对外寻求旅游经济发展机会的需求旺盛,故主动承接来自核心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但整体而言,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旅游经济带动力仍显不足,旅游经济网络中存在较严重的核心—边缘结构。这也说明在进一步加强核心旅游城市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发挥核心城市对边缘城市的旅游经济辐射带动作用。边缘城市也应转变旅游经济发展理念,变被动为主动,积极融入核心城市旅游经济建设中,同时加强边缘城市间的旅游经济合作,最终达到优化河南省旅游经济空间结构、促进区域旅游经济联动发展的目的。

古荡山县治所位于今昭平县樟木林镇义塘寨的说法,主要以肖继光和叶贻政为代表①樟木林乡人民政府.樟木林志[M].南宁市昭泰子隆彩印有限责任公司承印,2009:208-214.,他们撰写的《义塘遗址为荡山县治初探》《也谈义塘遗址为荡山县治》收录在2008年樟木林乡人民政府编写的《樟木林志》(内部出版)中。肖继光在《义塘遗址为荡山县治初探》一文中指出义塘是古荡山县治遗址,主要有以下几个依据:

一是境内有名为“荡爬山”的土山,土山高不过200米,在义塘西面3.5千米的新华村,与民国《贺县志·地理部》记载的“荡山,在荡山县西七里”相吻合。肖继光认为此土山“很可能就是当时的荡山”,因为时间的流逝、地方语言或历史记载的误差,“荡爬山”名称发生了变异,简称为“荡山”,正如义塘原来叫“牛耳塘”一样。然而这个说法在逻辑上有些矛盾,因为肖继光是听当地老人说没有荡山,只有荡爬山。史书记载是“荡山”,如果名称的变异是由复杂变简易,正如当地的“牛耳塘”变成“义塘”,那么历史记载的“荡山”,在后人的说法中不应多加上一个字。《太平寰宇记》记载“荡山、祥山二山孤峙,并无连亘,祥溪水出于祥山”。只有把今天樟木林镇各个山的特点与这段文献记载相对比,符合这个条件的才能确定为过去的荡山、祥山。按照现今的情况,贵人山(又名大赦山)符合祥山的特点,因为刚好有一条小溪发源于此山,向西注入招贤河。贵人山旁边的天马山(又名阿婆背儿抱孙)、荡爬山与贵人山都不相连,孤峙而立,不连亘,此二山中的哪一座是古代的荡山,需要进一步考证。

二是义塘寨有一座石城遗址,村寨就在石城遗址内,遗址的形状符合古县衙建筑的特点。义塘石城坐东朝西,背靠的山叫龙口山,整个石城遗址略呈矩形,周长约430米。村寨南面有一深涧,深涧之水自东向西流,深涧宽10米,深6米。在村寨的东面残留有土基一段,从龙口山脚向南延伸到深涧处,土基长约36米,高0.45米,厚13米,土基外壁残留有石墙高1.4米,厚0.8米。村寨北面也残留有土基一段,亦从龙口山脚开始延伸到义塘寨边,全长77米。龙口山脚处的土基保存比较完整,长20米,厚6.6米,高0.6米,土墙外壁的石墙高1.9米。在北墙土基外有一段明显的护城河,护城河宽15米,深3.9米,护城河在土基尽头处突然拐向西北。现今村民利用护城河上游的深凹养鱼,下游已经变成了梯田。这段护城河是天然自成还是人工开辟,需要考古论证。义塘寨的城墙建筑年代也需要考古的论证,否则不足以证明义塘寨就是古荡山县治所在地。由于当地所处环境复杂,民族、宗族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建立一个石头墙寨以保安全,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现在与义塘寨邻近的地方还有清代建立的山根石寨、围屋石城寨遗址,都是这样的性质。没有进一步的考古论证,义塘寨遗址作为古荡山县治遗址的观点还是很难站得住脚。

三是义塘寨石城遗址所处地理环境适合古代县衙设立。义塘寨三面环山,背靠龙口山,龙口山悬崖峭壁,山后是绵延的山岭,层峦叠嶂,延伸至数千米外的状元山。南面有梅岭,从龙口山绵延数里,岭前三木园一带为低洼地带,有马河相隔,南面还有深涧,是一道天然的护城河。在北面修建城墙、开挖护城河可以有效保护城内的安全。义塘寨的西面是宽阔的田野,有利于种植农作物保证供给。在3千米外有招贤河,上可通富群江、黄姚的姚江,下可通马江入桂江,交通便利。义塘寨从东边的大坪肚可达三江、公会,从南边樟木可达水龙、潮江、巩桥、黄姚,北面可达四合、大同、太平、凤凰、公会。安全、供给、交通、便于管理四境的条件具备,是设置县治的理想处所。从居民生活与风俗习惯看,义塘一带开发早,经济繁荣,许多富户“几十年的老谷卖不出去,收藏的财宝用棺材装”。现存的石板街、石拱桥、拱门都是明末清初之前的建筑,现在义塘寨的居民为外来的客家人,但在此之前义塘寨已经开发。这从侧面说明古代县衙在此设立,带来了经济的发展和地方社会进步,但这个观点还缺乏直接的有力证据。

叶贻政在《也谈义塘遗址为荡山县治》一文中肯定肖继光提出的观点,同时补充了两个主要依据:

肌纤维组织切片封片后,使用倒置显微镜进行摄像,每组选6个样本,每个样本选取相似部位的3个切片进行相同视野的观察和分析;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进行定量,分别计算出I型肌纤维、Ⅱ型肌纤维的目标面积及其百分比。目标面积用积分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 IOD)表示,再换算成肌纤维百分比。

一是义塘寨有种植棘竹作为“风围”的习惯,即种植棘竹作为防御的屏障,起到安全保护作用。叶贻政在文中指出,义塘寨除了有城墙遗址,还有种植棘竹的习惯。棘竹是南方人种植用来作为防御设施的植物,元人李珩在《竹谱》中记载:“竻竹,一名棘竹,一名答黎竹,一名攡竹,一名筥竹,出广右两江,安南尤多,即刺竹也,南方呼刺为竻。大者二尺围,肉厚几实中。人破为弓材,枝叶下垂,自根至梢,每枝节间对生二刺,尖杪弯曲若钩。人家环植为垣墙,初植数茎作一丛,三五年后,枝蔓自相纠缠,多钩刺,虽鸡犬羔豚不能径入。戴凯之《竹谱》曰:‘棘竹骈生,一丛为林,根如推轮,节若束针,亦曰笆竹。’……《南方异物志》曰:‘棘竹,有刺,长七八丈,大如瓮。’《酉阳杂俎》:‘棘竹,一名笆竹,节有刺,数十茎为丛,南夷种以为城,卒不可攻,或自崩根出,大如酒瓮,纵横相承,状如缲车。笋,食之,落人齿。按此,棘竹即竻竹、刺竹是也。’……《岭表录异》云:‘刺竹,枝上有刺,南人呼为刺勒,自根横生,枝展转如织,野火焚烧,只燎细枝嫩叶,至春复生,转复牢密。邕州旧以刺竹为墙,蛮蜑来侵,不能入。又新州旧无城,绍兴间黄济来为守,以竻竹环植之,号竹城。’”①(元)李珩.竹谱[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23.宋人周去非《岭外代答》卷8《竹》记载:“竻竹,其上生刺,南人谓刺为竻。种之极易密,久则坚甚。新州素无城,以此竹环植,号曰‘竹城’。交阯外城亦种此竹。”②(宋)周去非.岭外代答[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6.清初汪森编辑的《粤西丛载》卷21《棘竹》引用《南宁府志》的记载:“竻竹,今南宁随处有之。唐宣宗时,王式为安南都护,式竻竹为栅,深堑其外,寇不能冒。黄齐守新州,无城,以此竹植之,羔豚不能入,传闻交趾外城亦是此竹。余至南宁,尝于城隘处所移种植之,自后数年,骈接成林,宛若兵卫,亦保障之一事也。”③(清)汪森.粤西丛载[M].台北:商务印书馆,1983:11.

由图7可知,在打滑失效区,若打磨机器人从动轮半径r1和预紧力FN的均值增大,可使端口打磨机器人趋于可靠,而主动轮半径r2和驱动电机功率P的均值增大[16-17],则会使端口打磨机器人趋于不可靠(即失效);使端口打磨机器人最快趋向可靠的参数是从动轮半径,其次为主动轮半径、电机功率和预紧力。该灵敏度分析结果可以很好地指导工程人员在打磨机器人的设计、制造、使用和评估中要严格控制从动轮半径、主动轮半径、驱动电机功率和预紧力的变化[14,18-19]。

从上述文献的记载看,古代南方确实有种植棘竹作为屏障的习惯,起到安全保卫作用,在今天许多南方的村寨还保留有种植刺竹保护村寨的习惯。今义塘寨亦如此。但种植棘竹保卫村寨与判断古县衙所在地二者之间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

二是义塘寨西面有一个当地人称为“文庙”的遗址。站在义塘寨向西看,文庙遗址在义塘寨西面的左前方,还有一个武庙遗址在右前方,这与古代传统文化中左文右武的排列习惯相吻合。叶贻政在文中指出,清代广东的叶鹤珊曾在文庙旧址上建立“三圳书室”教书育人。从中国古代的教育制度看,县级政区的治所一般都会建立学宫,而且学宫一般都是与文庙合在一起,文庙的功能不仅仅是祭奉孔子,同时也是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中国不少地方有建立文昌庙或建文昌阁(楼)的习惯,供读书人祭拜,祈求金榜题名。文昌庙(阁、楼)的建立没有特别的规定,只要一个地方有文人提倡,百姓愿意集资修建,就可以完成工程建设。而祭奉孔子的文庙则不同,一般来说只有县级及以上政区的治所才有资格修建。所以,建有文庙的地方,至少是县级或以上的政区治所。那么,义塘寨西面的文庙遗址是否就是古代的学宫、祭奉孔子的文庙所在地呢?没有资料、没有考古证明,现场只有一个石墩,其他遗物目前没有发现。石墩不大,可以判断当时的房屋建筑规模不是很大,而且不能判断石墩是何年代的遗物。当地人所说左为文庙、右为武庙的建筑规划,不太符合孔庙修建的规制和习惯。义塘寨这种规划设计与民间修建庙宇的习惯相吻合,即文武之神的庙宇都应具备,保佑一方文武人才俱出。在这种文武对称的庙宇格局中,文庙里祭奉的并不是孔子,而是文昌神。因此,义塘寨的文庙遗址有可能是文昌庙,也有可能是真正祭奉孔子的文庙、学宫,这需要历史资料和考古文物的佐证,仅仅依靠当地人的口头传说是不足以说明问题的。

从资料记载、实地考察的情况看,古荡山县治所应该在今樟木林镇境内,而不是在公会镇,也不在富罗镇。今天从贺街镇(古临贺郡治所)到公会镇50多千米,到樟木林镇60多千米,《太平寰宇记》记载“废荡山县,在州西一百七十里”,按此资料记载和现今的里程计算,樟木林镇所在地与历史记载比较接近。所以,推断古荡山县治所设在樟木林镇境内的概率要比公会镇大。《太平寰宇记》还记载:“早山,在县南四十里,高一千余丈,周围三百余里。”民国《昭平县志·舆地部》记载:“状元山,在平字区樟木林之南,与凉伞、五岭等山毗连。明季金陵武状元全柏三,因事潜逃入粤,隐居此山,后人以名之。凉伞山(今写为浪伞山),山脉与五岭毗连,划分临贺、苍梧之界,蜿蜒二百余里,直抵苍梧,招贤河支流出焉。”①李树楠.昭平县志[M].广州市西关洪寿直街大明承印,1934:100. 王建朗,曾景忠.抗日战争:1937-1945[M].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58.浪伞山、状元山海拔都在1000米以上,与“高一千余丈”的特征相符合,两座山在樟木林镇驻地东南,直线距离6千米,按古代步行、弯曲小路计算,从樟木林镇到达两座山中的一座,接近“在县南四十里”的距离。因此,“早山”有可能是这两座山中的一座。特别是浪伞山“蜿蜒二百余里”,与“周围三百余里”的记载、描述非常接近,很可能浪伞山就是早山。浪伞山、状元山原名叫什么,目前尚未掌握相关资料。状元山在明代才开始用此名,所以浪伞山或者状元山原来有可能使用“早山”这一名字。从现有的资料和实地勘察的情况看,基本可以断定古荡山县的治所在宋朝裁撤该县之前的南汉时期就在今樟木林镇境内,但县治的具体位置还需要进一步的考证。

猜你喜欢

樟木公会
“兄弟情深”还是“虚情假意”
——基于FPS游戏《穿越火线》战队公会的网络诈骗行为研究
网络游戏公会运营发展及公会管理成员角色特点研究
——以FPS游戏《穿越火线》战队公会为例
治牛瘤胃臌气简法
云天雾漫樟木冲
工会落实集体合同制度 营造和谐、稳定的企业氛围
探讨工会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樟木桥抒怀
重器千秋——稀有香樟
创新工会工作思路 促进职工文化建设
浅谈工会“家文化”的公司文化氛围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