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队战士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2018-12-13吴小康

政工学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连队战士考核

严 挺 吴小康

连队战士参加各级培训,是提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但在落实过程中存在部分不合理的现象,给基层连队带来了较大的困扰,应当引起注意,妥善改进,完善培训机制,提高连队和战士的能力建设效益。

一、义务兵脱产培训过多

现象:每年新兵下连后,上级机关都会要求上报义务兵培训名额,这些培训大多为脱产培训。大部分义务兵将之视为难得机遇,采取各种方式竞争,卫生、驾驶等军地通用专业竞争尤其激烈。

分析:培训是一种增强服役人员潜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的投资,投入的是服役人员的时间资源和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产出是为连队提供专业服务,小投入多收益应该是培训的目标。义务兵参加脱产培训,一是培训时机不合理。一方面,培训在新兵下连一个月左右陆续开始,新兵下连半年内是第二适应期和单兵专业训练的黄金期,这一阶段脱产培训显然不适合;另一方面,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基层连队管理比培训机构相对严格正规,一些持续时间较长的培训,容易导致义务兵作风松散,甚至使培训变相成为部分义务兵逃避连队生活的路子。二是培训产出不划算。一方面是部分培训专业设置不科学,如火炮维修专业,义务兵还未进行过专业训练,对连队平时的火炮维修需求根本不了解,学习中不能突出重点,而且归队后连队也不放心把火炮交给义务兵维修,这使得培训基本没有产出;另一方面,即使是能够发挥作用的专业,由于转晋名额、个人表现等多方面条件的限制,也不一定能够保留培训过的义务兵,这使得培训产出不能最大化。

对策:一是杜绝列兵脱产培训。根据连队工作实际,列兵尽量安排上报军旅级短期培训。二是上等兵培训与转晋直接挂钩。对特别优秀的上等兵,在严格考核的基础上,可以采取先确定转晋再安排培训或者转晋后再安排培训的方式,这既能够减少义务兵培训名额,又能使培训产出最大化。

二、脱产培训周期过长

现象:部分院校资格培训学制2-3年,在职培训也动辄半年以上。

分析:脱产培训实际上缩短了培训人员的真正服役时间。培训时间越长,培训成本越高。为弥补这一成本,美军甚至规定,参加学习的士官,根据学习长短,有增加服役时间的义务。脱产培训时间长,一是培训内容安排不合理。一方面,战士培训应当突出高效做减法,但部分培训却求全做加法,如部分资格培训把学历教育的内容也加入其中,培训内容增加,自然增加了培训时间;另一方面,培训时间安排应当以效率为先,但一些培训单位不但节假日照放,而且还安排较长时间的自习等,不但达不到效果,还增加了培训时间。二会降低服役意愿。培训时间过长,会导致培训人员和连队留守人员将之作为福利,不但忽略了培训的根本目的,甚至产生不愿归队的想法。从实际摸底看,一些长期培训后的归队人员,退役意愿都较为明显。三是造成转晋矛盾。为了增加培训产出效益,各级要求培训人员要重点保留。但培训人员长期未在连队工作,贡献不足,还要挤掉在连队表现优异的战士,容易造成矛盾。

对策:一是打造模块化培训体系。培训应当是短期内某单一方面技能的快速成长过程,内容上要增强针对性,不能贪大求全,如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不能一起组织;时间上要做到紧凑高效,培训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时间安排,要做到短期多次,缺啥补啥,学以致用。二是参加超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后,要延长转晋时间。这既可倒逼缩减培训时间,也可减少长期培训人员与留守人员在转晋上的矛盾。

三、培训资格模糊

现象:当前各级培训的流程是,机关通知—个人申请—基层推荐—机关考核—选前公示—组织审批。考核是本单位机关组织,标准不高,较容易通过。因此其核心程序在基层推荐,这就产生了较大的操作空间。

分析:培训能够提高受培训人员的能力和发展潜力,本应形成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良性循环,但从实际情况看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很大一部分连队上报的培训人员,归队后并没有发挥更强的作用,甚至还有相当一部分培训人员作风明显下滑。这就使得连队以“出公差”的心态上报培训名单,不愿意上报优秀的战士,同时也给了部分不安心连队工作的战士“泡培训”的机会。二是各类培训资格的硬性规定少,考核标准低,人为操作空间大。关键程序在基层推荐,培训资格的审定取决于连队党支部主要是连队主官,连队主官的好恶、上级在热门培训上打的招呼,都会对培训名单产生较大影响。

对策:一是落实培训期间考核通报机制,增强培训公信力。根据近年的培训情况,基层单位普遍存在资格培训不如技能培训效果好、技能培训不如军旅集训效果好的现象。以原来各师级单位教导队组织的“预提指挥士官集训”为例,训练强度大,培训效果好,连队都愿意把优秀骨干报过去。可见,培训有效果,才能吸引到人才,才能倒逼严格的准入资格。培训单位和原单位建立考核通报通道机制,能够有效监督培训人员提高专业素质,进而增强培训公信力。二是建立日常考核记录,连队把住推荐关。培训候选人的选择要有硬性数据支撑,为战士建立连续的考核记录,能够规范连队推荐程序,增强说服力,严格培训准入资格。三是扩大竞争范围,培训单位把住考核关。各单位上报的名单不应该成为最后名单,培训单位应当组织严格的入学考试,让各单位培训人员同台竞争,择优录取,以减少“泡培训”的现象。四是强化培训的奖励属性。参加过培训或者获得某种技能认证,应当成为岗位任职的必要条件,在转晋中成为加分的硬指标。

四、在职学历教育培训变味

现象:连队战士希望能在部队有所发展,也希望退役后能找到更好的工作,因此对在职学历教育培训普遍感兴趣,但一些培训机构不负责任的“包过”承诺,虽然对战士很有吸引力,却对部队建设有害无益。

分析:在职学历教育的根本目的有两个,一个是提升战士的能力层次,以便更好地在部队发展;另一个是为战士退役后二次就业打下基础。无论是哪个目的,能力提升都是核心。当前部分在职学历教育培训忽视战士能力提高,存在一些弊端。一是把学历教育变成了学历升级。部分培训机构针对战士学习时间缺乏的实际和“只求考过”的心理,开出“包过”的承诺,把学历教育变成了学历升级,把通过培训提升能力、通过能力升级学历的过程,变成了花钱买学历,不但歪曲了学历教育的根本目的,不能提高战士的能力素质和发展潜力,反而助长了不正之风。二是使学历教育形成了利益链条。“包过”为培训机构节约了培训成本,还形成了从上到下协作作假的链条,部分培训机构还以“包过”为名上调学费,整个程序成为相关各方的利益交换,对部队建设影响很坏。

对策:一是要坚持走军民融合之路。学历教育是军地通用的培训,把这种培训外包给地方教育机构组织,参加国家统一的考试,既可以有效减少部队培训的边际成本,把教育成本平摊到地方教育资源中,又可以有效杜绝部队内部的不正之风。如此既提升了学历教育的公信力,也通过这种压力传导切实促进战士能力素质的提升。二是要通过多种政策给予战士学习时间。参加学历教育,战士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学习时间,连队最大的担忧是牵扯战士精力。应该通过灵活的政策设置为战士争取到一定的学习时间,如为符合条件的战士增加适当的休假天数,指定到地方培训机构参加学习等。

猜你喜欢

连队战士考核
朱彦夫:永远的战士
沙漠中的“战士”
抓落实要“心无旁骛”——要当战士,不要当“绅士”
内部考核
连队文化创新对连队管理创新的影响探索
一二九团注重连队“两委”后备人才培养
一三〇团“民事连办”方便群众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鸡蛋战士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