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研究
2018-12-12李雪琼
李雪琼
【摘要】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护理效果。方法: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接诊的42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中,按照每4例患儿中选取1例患儿作为试验样本的方式,共选出106例患儿,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常规组患儿接受儿科常规护理;干预组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通过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效果、治疗依从率、家属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满意度,评价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结果:干预组憋喘、哮鸣音、发热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3%,高于常规组护理满意率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健康知识评分及治疗依从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确保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尽快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临床护理路径; 儿科护理; 小儿支气管肺炎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5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2
支气管肺炎属儿科常见病,多发病,该疾病是导致小儿住院的主要原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病因与细菌、病毒、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病原感染有关,患病后,可表现为咳嗽、气促、发热、呼吸增快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和循环系统衰竭,神经系统紊乱等,后果极为严重。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以控制炎症,改善患儿通气功能,预防并发症为主[1]。以往文献[2]报道,支气管发肺炎的治疗效果不仅受治疗方案的影响,还与临床护理质量有关。传统儿科护理效果一般,且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科学、高效的标准化护理模式,是由一组医护人员针对某一疾病制定的最恰当的护理计划,旨在提高护理质量,提高临床治疗效果[3-4]。本研究通过随机抽样法对笔者所在医院106例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进行研究,旨在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笔者所在医院2017年1-12月接诊的424例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纳入标准:(1)入选患儿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中小儿支气管肺炎的诊断标准。(2)患儿家属知情同意,签署相关协议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感染性疾病、哮喘、肺发育不良的患儿。(2)重症患儿。按每4例患儿随机抽选1例作为试验样本,共计106例。将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3例。常规组:男33例,女20例;患儿年龄1~5岁,平均(3.0±0.5)歲;病程2~8 d,平均(5.0±1.0)d。干预组:男31例,女22例;患儿年龄1~7岁,平均(4.0±0.5)岁;病程2~9 d,平均(4.5±1.0)d。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组:组内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在住院期间接受儿科常规护理,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呼吸道护理及相关对症护理。
干预组:组内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在住院期间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护理方法如下:(1)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首先根据患儿检查结果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然后对组内成员进行培训。由护士长担任组长,组织成员学习小儿支气管肺炎的相关护理,并不定期对成员进行考核,提高成员的护理技能水平。(2)住院初期。①患儿入院当天,首先由接诊护士接待患儿及家属,并向其做自我介绍,并发放有关支气管肺炎的宣传册,让患儿家属了解该疾病。②遵医嘱用药,为患儿开放静脉通道,保证其呼吸道通畅,密切关注患儿呼吸情况。③对排痰困难的患儿积极吸痰,吸氧。可视患儿年龄给予面罩吸氧或雾化吸氧。针对发热的患儿,首先对其进行物理降温,若降温效果欠佳,则可遵医嘱用药。④引导患儿进行相关检查,如肝功、肾功、病毒检查等,同时进行药敏试验。⑤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及时与医生沟通。(3)住院中期。①完善患儿各项身体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告知主治医生。②为患儿用药时,向患儿家属讲解药物功效、不良反应、禁忌证等,提高用药安全性。③密切关注患儿呼吸情况,保证患儿呼吸道通畅。定期对患儿拍背,避免呼吸道堵塞,同时帮助患儿排痰。④密切关注患儿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情况,同时观察患儿生命体征及疾病进展情况,预防并发症。⑤给予流质饮食,少食多餐,多饮水,禁辛辣、过甜、过咸的食物。⑥积极安抚患儿,避免其过度哭闹。(4)住院后期。①对患儿进行巩固治疗,必要时进行支气管镜检查,掌握患儿治疗情况。②常规口腔清洁和皮肤清洁。③从流质食物过渡正常饮食。④叮嘱患儿积极进行运动锻炼,增强体质。(5)出院指导。完善各项身体检查,指标正常者予以出院。向患儿家属说明注意事项,平时注意保暖,加强锻炼,保持营养均衡,短时间内出行尽量避免去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临床效果。记录两组患儿憋喘、哮鸣音、发热症状消失时间。(2)满意度调查。向患儿家属发放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估护理满意度,总分为100分。根据评分将满意度分为三个等级,满意:评分≥90分;比较满意:评分70~89分;不满意:评分<70分;总满意=满意+比较满意。(3)健康知识评分。采用自制健康知识调查表对患儿家属进行调查,调查表内容包括疾病病因、诱发因素、药物知识、预防复发及自我护理等知识,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明健康知识掌握越好。(4)治疗依从性。采用李克特量表5级评分法进行评估,患儿可遵医嘱用药,并能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即为依从性良好,反之则为依从性不良。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效果
干预组憋喘、哮鸣音、发热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常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满意度
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23%,高于常规组的8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健康知识评分与治疗依从性
干预组健康知识评分(86.45±3.48)分,高于常规组健康知识评分(81.15±2.4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53 8,P=0.000 0)。
干预组治疗依从率96.23%(51/53),高于常规组的治疗依从率81.13%(4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11.356 7,P=0.000 7)。
3 讨论
支气管肺炎在儿科中发病率较高,尤其好发于春冬两季及气候骤变时。支气管肺炎多因细菌、霉菌、病毒、肺炎支原体等病原体感染所致,也可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所致。临床可将支气管肺炎分为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前者以间质受累为主,后者以肺实质损害为主[5]。无论哪种类型的支气管肺炎,都会对患儿的生活和健康造成影响。文献表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治疗效果受治疗方案和护理质量的影响,因此,临床应当重视对患儿的护理[6]。常规儿科护理已经难以满足患儿需求,一方面,患儿发病年龄较低,治疗依从性差,对自身疾病几乎无任何了解,常规护理在小儿支气管肺炎中的应用效果不理想。另一方面,常规儿科护理的护理目标不明确,护理人员缺乏安全护理意识,患儿无法得到系统全面的护理。因此,积极改进小儿支气管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工作极为重要。
临床护理路径是针对住院患者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以时间为轴,为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科学的护理服务,其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恢复健康[7-8]。在临床路径模式下,一旦患儿入院,就会首先评估患儿病情,并制定临床护理路径表,并成立临床护理路径小组。小组内的所有成员均首先接受相关技能培训,确保组内成员护理专业技能达标。通过向患儿家属发放临床护理路径表,可让患儿家属充分了解后续的治疗和护理内容。入院初期,做好患儿的基础护理,如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开放静脉通道,积极观察患儿的症状及体征,并给予排痰护理,协助患儿完成相关检查,从而提高患儿的治疗依从性,并为后续的治疗和康复打下基础。在住院中期,密切关注患儿的用药情况、症状、体征情况,掌握患儿病情恢复情况,积极排痰,保证呼吸道通畅,预防并发症,给予饮食指导,有利于患儿恢复。住院后期,指导患儿正确饮食,加强锻炼,快速康复。本研究结果提示,干预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帮助患儿缓解症状,其研究结果与何晓霞等[9]研究相符。通过比较两组患儿的健康知识评分和治疗依从率,结果提示,干预组较常规组更有优势,说明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显著提高患儿家属健康知识水平,提升患儿治疗依从性,保证护理质量。原因是,临床护理路径的综合性更强,该护理模式以时间为横纵,以护理措施为纵轴,通过细化患儿每日的护理内容,使护理内容具有动态性、连续性、实用性[10-11]。通过实施临床护理路径,一方面能够让患儿获得优质的护理服务,另一方面,能够让主治医师及时掌握患儿病情变化,排除治疗中的不安全因素,从而确保治疗效果,让患儿尽快康复出院。
与传统护理模式比较,临床护理路径更注重护理内容的标准化、个性化、医患之间的沟通和互动[12]。患儿及家属不再被动接受护理服务,还能积极参与其中,从而改善了护患关系,提升了护理满意度。本研究结果提示,干预组护理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常规组,证实临床护理路径可提升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将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中,可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确保护理效果,帮助患儿尽快康复,提升护理满意度。
参考文献
[1]乔建红.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体会[J].北方药学,2011,8(12):95-96.
[2]赵晓丽,于倩,肖丽群,等.小儿支气管肺炎实施临床医疗护理路径效果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1,30(3):161-162.
[3]宋彬容.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的护理效果分析[J].世界中医药,2016,16(6):1682-1683.
[4]常凤静,许艳民,王艳艳.临床护理路径对小儿支气管肺炎住院患者就医成本、疾病知识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7,30(8):1140-1142.
[5]陈健,廖意芬,王晓云.小儿内科常见疾病临床护理路径的建立与临床应用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7):510-511.
[6]宋庆,安淑华,李志宏,等.支气管肺炎实施临床路径后费用变化及分析[J].河北醫药,2017,39(8):1243-1245.
[7]韩诗卉.87例支气管肺炎的临床护理体会[J].临床肺科杂志,2010,15(10):1526-1526.
[8]陶仲宾,毛婧,马继春.临床路径应用于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的Meta分析[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4,21(10):641-645.
[9]何晓霞,龙燕玲,石碧兰.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4):103-104.
[10]杨洋,尹丽娟,彭东红,等.临床路径对儿童肺炎的管理作用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93-799.
[11]王利珍,于宗君.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治疗中的应用[J].山东医药,2011,51(25):5.
[12]谭继红.临床路径在儿童肺炎中应用效果的Meta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23):2735-2739.
(收稿日期:201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