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妇产科生殖器感染患者的临床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2018-12-12吴碧玉

中外医学研究 2018年25期
关键词:血液透析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吴碧玉

【摘要】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的作用。方法: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14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常规开展护理管理,观察组在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观察管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事件发生率、护理纠纷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护患沟通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预防医患纠纷发生。

【关键词】 风险管理; 血液透析; 护理管理

doi:10.14033/j.cnki.cfmr.2018.25.03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8)25-00-02

临床治疗终末期肾病患者时,主要采用血液透析治疗,以半透膜原理为依据,向透析器中引入患者血液和透析液,利用膜两侧溶质的水压梯度、渗透梯度、浓度梯度,透析出血液中的代谢物质及毒性物质,同时,调整电解质、酸碱的平衡[1]。血液透析治疗本身即具备较高的风险性,与患者年龄大、病情严重等密切相关,需在患者治疗期间开展有效的护理及护理管理,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2]。不过,应用传统护理管理方式管理血液透析患者时,由于缺乏针对其护理风险的预防措施,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風险管理是一种预见性护理,是指事先处理各种风险问题,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近年多项研究指出,血液透析护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可有效地提高管理效果,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3]。因此,笔者所在医院护理管理血液透析治疗患者时,即应用风险管理,效果较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7年2月-2018年2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行血液透析治疗的144患者位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均存在尿毒症;(2)维持性血液透析时间至少2个月;(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标准:伴有精神障碍患者。患者中男78例,女66例;年龄45~80岁,平均(56.3±6.4)岁;原发疾病:慢性肾炎47例,高血压肾病32例,糖尿病肾病30例,先天性多囊肾14例,急慢性酒精中毒12例,狼疮性肾病9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均实施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1~3次/周。透析期间,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管理,各项操作严格按照无菌要求进行,对患者症状、体征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关注体重变化,营造舒适的、良好的治疗环境。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具体措施如下。

1.2.1 建立风险管理制度 根据血液透析期间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将风险管理措施针对性地、合理地制定,同时,建立风险管理制度,要保证具备规范性和制度性,如紧急处理不良事件的制度、不良事件上报制度等[4]。

1.2.2 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及处理能力

培训工作要定期开展,组织所有的护理人员参与,培训内容除相关的专科知识外,还要重点培训风险管理制度,不断强化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促使护理人员逐渐形成风险意识,自觉进行风险管理及预防工作。同时,依据以往常发生的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理预案,并组织护理人员学习,使其能够熟练地掌握,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有效应对各种突发事件[5]。

1.2.3 规范透析导管、动静脉内瘘相关操作 组织所有护理人员认真学习透析导管、动静脉内瘘的相关知识,规范制定相关操作的标准,有效预防并发症,如果患者留置导管,严格遵照规定开展导管操作,良好的维护导管,避免发生导管内血栓形成、感染等。另外,将自我管理与保护导管的方法详细的指导给予患者及家属,让其准确掌握[6]。

1.2.4 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 血液透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每小时监测1次,判断患者是否存在透析并发症的发生风险,若存在,应提高监测频率,合理调整治疗模式、血液参数等,有效预防各种并发症。另外,以医嘱为依据,护理人员要对血液透析各项参数严格核对,避免出现差错,操作也要严格遵照医嘱[7]。

1.2.5 严格操作过程 以操作规程及核对制度为依据,严格开展配血操作和输血操作,避免一起放置不同患者的血液或血标本。妥善固定内瘘穿刺部位的胶布,预防穿刺针脱落,并防止插管部位发生感染。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穿刺部位的情况及深静脉置管部位的情况,确定渗血等异常现象是否存在,以能及时处理[8]。

1.2.6 严格清洗透析仪器和管路 血液透析前,需预冲透析仪器和管路,冲洗液选择生理盐水应>800 ml,保证冲洗的彻底性,确保透析器闭路循环具备充足的时间,防止发生热原反应,如果发现破膜、漏血情况出现在透析器中时,必须要立即更换透析器、彻底消毒机器[9]。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护理风险事件发生情况;统计护理投诉、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率;利用科室自制问卷调查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包含护理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护患沟通4项,每项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越满意。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护理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72例患者中,发生护理投诉事件1例,发生率1.4%;发生护患纠纷0例,发生率0;对照组72例患者中,发生护理投诉事件8例,发生率11.1%;发生护患纠纷6例,发生率8.3%。观察组护理投诉事件、护患纠纷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理态度、护理操作、风险管理、护患沟通等护理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討论

临床护理工程中时常会发生风险事件,不仅损害患者、医护人员,甚至会引发护理投诉事件或护患纠纷事件,因此,护理管理者一直在努力减少护理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10]。血液透析具备非常强的专科性,其对护理人员的要求完全不同于病房护理人员,由此也导致该项护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风险因素。

血液透析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包含以下几方面:(1)低年资护士尤其是新上岗护士未能清晰、准确认识血液透析机性能,缺乏良好的应急能力,操作不规范情况下,护理风险性较大;(2)血透交班时,因复杂性不高,导致护理人员产生不重视交班工作的心理,如果交班中未能清楚的交代患者情况,极有可能无法及时应对突发的紧急情况;(3)消毒隔离制度、手消毒制度不严格遵守,增加患者的医院感染风险;(4)护理人员告知义务并未履行,相关注意事项交代不清楚,未能良好的与患者及家属沟通,易引发护患纠纷、护理投诉事件;(5)未严格遵照医嘱操作,导致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后果的产生[11-13]。

因风险因素较多的存在,会明显影响患者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为能有效地防范、规避风险,需要护理人员开展有效的风险管理工作。实际上,风险管理是护理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护理管理并未充分重视风险管理,导致管理效果并不理想[14]。护理管理中应用专科的风险管理后,可促进管理效果的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经风险管理后,护理风险事件、护理投诉事件及护患纠纷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程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良好的管理效果。风险管理应用到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后,有三方面的作用:(1)加强护士的血透风险意识。风险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不仅制定风险管理制度,还培训护理人员,使其形成风险管理意识,自觉用相应的规章制度规范自身的行为,提高护理质量。(2)和谐护患关系。护理人员护理期间认真履行告知义务,与患者及家属良好的沟通,认真交代每个注意事项,赢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认可,和谐护患关系。(3)持续改进护理质量:风险管理促使风险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并减少护理纠纷,有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15-17]。

综上,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应用风险管理后,可有效地提升管理效果,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治疗安全,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

参考文献

[1]卜丽梅.血液透析护理中的风险因素分析及护理风险管理对策[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4):222,224.

[2]李秀红.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实施效果[J].中国卫生产业,2017,14(32):119-120.

[3]葛加红.护理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7):3694-3695.

[4]余少英.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实施方法与效果[J].全科护理,2017,15(21):2661-2662.

[5]邵勤岚.加强血液透析中心护理风险管理探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25(12):121-122.

[6]张俊,顾俊秀.血液透析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价值分析[J/OL].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1):150-151.

[7]韩冬云.血液透析护理的风险管理有效方法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20):236.

[8]刘蕾.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风险分析及护理管理对策[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8):96-97.

[9]范大丽.血液透析护理管理运用风险管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5):145-147.

[10]程梅.集束化护理理念在血液透析患者血管通路风险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209-211.

[11]周永玲,王彩虹.关于血液透析的风险与其护理管理措施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8(24):169-170.

[12]彭清平,刘俊茹,康敏,等.优质护理服务结合护理风险管理教育在血液透析室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7,25(20):3113-3116.

[13]谈晓燕.血液透析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探讨[J].内蒙古中医药,2015,33(17):104-105.

[14]秦艳雷.“风险评估表”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民康医学,2016,26(11):112-113.

[15]丛凤爽,张春梅.血液透析护理中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7(24):257-258.

[16]崔益鸿.风险管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4(17):2650-2651.

[17]杨开秀.护理风险管理对血液透析的安全分析及对策[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6,35(4):257-259.

(收稿日期:2018-04-10)

猜你喜欢

血液透析护理管理风险管理
住房公积金风险管理信息化审计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综合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导管并发症的影响
层级护理管理模式在外科护理管理中应用管理的方法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