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困群体开展社会及经济救助问题研究

2018-12-12侯少峰

现代营销·经营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社会救助问题

侯少峰

摘 要:能够安居乐业始终是当前人民群众所追求和向往的目标,其也是构建和谐发展社会的重要标志,社会求助的主要目标是对贫困加以消除,使得社会发展能够充分体现出公平的原则,并且促使社会中没有基本生活保障的成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我国对社会救助制度和机制的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当前已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相关社会救助体系,促使社会救助体系和功能能够得以完善,从而使得特殊困难群体的救助有效实现。

关键词:特殊困难群体;社会救助;问题

当前情况下,我国进行了具有多层次和覆盖广等特点的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构建,对于城乡具有困难的群众而这,这些群体的基本生活能够在城乡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具体实施的基础上,得到必要保障,但是当前仍然存在着一些较为特殊的困难家庭以及困难群体,在对这些政策享受之后,仍然存在着生活困窘的情况,这就需要采取新的政策和措施对这些问题的生活加以改善,提升其生活水平。

一、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基本表现

1.就医困难

特殊困难群体家庭通常情况下,都存在着有重病或者是长期患病的病人需要照顾,当前政策在具体实施的时候,多数困难群体在已经享受各项医保待遇和医疗救助之后,个人的负担仍然存在着难以承担的情况,虽然城乡居民有居民医保和医疗救助等政策,但是其仍然存在着家庭有重病及长期患病所造成的贫困不断恶化的现象,甚至也会出现看不起病的现象,一些大额医药费支出没有制度保障,需要依靠贫困群体自行解决[1]。

2.就学困难

当前多数家庭困难的学生都能够享受上学的救助,学生的学杂费用和书本费用恩能够得以减免,但学生日常花费依然存在着不足的现象,例如一个低保对象,这一家庭的夫妻都属于下岗工人,并且夫妻分别患有肢体残三级和肢体残疾四级,虽然这一家庭的基本生活能够依靠每个月的低保金和下岗生活费加以维持,但是孩子的上学费用就容易出现无法承担的情况。

3.生活起居困难

在一些较为特殊的困难家庭中,需要对这些家庭的生活加以照料,例如,其中存在着的一些低保户,其中的一户户主患有精神二级残,每月都需要有基本低保金加分类救助金对生活加以保障,这一户主离异,并且没有孩子,自身不具有劳动能力,在住所方面是租房住,现有的生活只能够依靠姐姐的照顾生活,在姐姐得病之后,这一户主自己的生活也就无人问津。目前,这项工作需要亲属或社区工作者日间照料以及临时救助解决等方式,对这些困难户的生活加以照顾,对其困难有效缓解,但是其中缺乏政策制度的长期保障。

二、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的措施

对于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而言,在享受到相关的政策支持的时候,还是需要社会和国家伸出援手,对其生活加以保障,这就需要能够构建特殊困难家庭救助的新机制,不断探索和特殊困难家庭实际情况相符合的帮扶政策或方法,使得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能够安然度过难关,从而实现家庭和谐和共享发展成果。

1.进一步完善国家政策和体制机制,加大分类救助的力度

在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救助的时候,需要我国能够从政策方面对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就医和住房等方面实际困难和问题针对性解决。例如:在特殊困难群体救助的时候,构建必要的财政供给机制,使得各个地区的财政支出结构得以深入调整和完善,加大财政支出力度,对社会救助工作支出情况科学预算处理,对社会救助经费的投入提供必要保障,使得贫困群众的收入增长情况和经济发展情况等综合在一起。构建管理服务机制,进行较为完善的相关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和服务网络建设,促使各级社会救助工作人员的教育和管理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使得当前城乡社会救助工作的监察力度能够不断增加,建设社会救助信息系统[2]。

2.关注重病、重残人员生活困难问题

救助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的时候,需要促使其能够得到具有特殊特点的尊敬和关爱,并且对于患有重病的患者以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而言,单独立户且由亲属照顾的可独立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各项医保待遇的报销比例进行提升,从而促使这些困难群体的承担范围能够缩小,并且提前享受养老金额,减轻家庭和亲属所需要负担的经济压力,使得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公平的特点得以凸显出来。

3.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建立稳定的资金来源渠道

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的救助也需要对其救助的力度不断加大,并且使得资金的来源能够更加稳定可信,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重特大困难临时救助资金确立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政府的投入资金为主而社会的捐助资金作为辅助,对这些困难群体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部分群众会由于医疗和教育等生活必需支出较大而造成家庭资金出现不足的时候,也会由于出现意外事件等,造成家庭的基本生活出现暂时性或者阶段性困难,而这些群体在较为困难的时候,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帮助,尤其是对一些收入超过当地低保标准但生活刚性支出较大的困难家庭而言,需要得到帮助的时候,就需要社会救助的力度不断假发,并且构建相关救助制度对这些问题有效解决[3]。

4.引导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的救助需要社会各个方面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这就需要能够对群众团体和社会组织等相关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加以充分调动,鼓励社会力量能够有效参与到社会救助中,并且动员和引导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公益慈善组织和大中型企业等进行专项公益基金设立处理,在当前民政部门的帮助和协调的过程中,实施必要的社会救助工作,在当前政策的支撑下,特殊困難家庭需要增加的救助政策措施主要包含有日常生活照料和精神安慰等相关的救助内容,而这就需要这些特殊困难群体和家庭能够得到邻里和志愿者以及公益机构等方面的帮助,尤其是在对特殊困难家庭帮助的时候,需要拓宽救助政策和救助的内容等,促使这些相关的政策和内容的针对性特点更加突出[4]。在这一过程中,较大力度推动居家养老和居家助残服务活动的开展,对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别人给予帮助的贫困老年人和重度残疾人而言,需要对这些群体安排到相关的机构处理,一般需要安排到养老机构或者常年病托管中心等机构中进行居住,这些机构需要在接收这些群体之后,对这些群体给予优惠[5]。

参考文献:

[1]栗那针尔.“大家庭”帮困解难 “小支点”破题除障——峨边彝族自治县关于脱贫攻坚特殊困难群体救助帮扶的实践[J].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2018,20(03):76-78.

[2]苑晓美.发展型社会救助的理念、实践及其启示[J].中州学刊,2018(05):80-85.

[3]杨麟. 社会救助为困难群众兜住稳稳的幸福[N]. 湖北日报,2018-01-10(004).

[4]王显辉. 社会救助政策执行要素及效果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5]余向东. 残疾人社会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安徽大学,2011.

猜你喜欢

社会救助问题
老龄化背景下保定市老年贫困人口社会救助研究
非政府组织参与农村社会救助的有效性研究
从关注到行动:自闭症儿童社会救助的困境与对策
社会救助多元化助力精准扶贫浅议
我国社会救助制度创新研究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流浪儿童社会救助的社工介入浅析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