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河源地区为例

2018-12-12郭正涛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10期
关键词:河源技能型双师

郭正涛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经济学院,广东 广州510665)

构建河源地区的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打破区域发展不协调,促进河源地区产业向内生发展、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引擎[1],分析河源地区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促进河源地区人力资源开发,为河源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鲜血液。

一、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的协同关系

技能型人才主要从事技术领域的相关工作,服务于本地区产业发展,技能型人才与产业发展相得益彰,互相促进。产业发展决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引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反之,技能型人才应适应经济发展需要,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发展主导技能型人才培养

产业发展在技能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和方向[2]。一方面,产业发展决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需要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产业发展需要培养大量技能型人才。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其培养规模也会迅速扩大。另一方面,产业发展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方向。据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专业技术类职业需求较大且增长较快,专业技术类职业增速到2022年将达到41%以上[3],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更为迫切。技能型人才是指经过专门的培养,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具有较高的操作技能,对其实践能力及应用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技能型人才培养应与区域产业结构相配套,使其适应本地区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二)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发展

从某种程度上看,产业发展决定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规模及方向,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反过来,技能型人才对产业转型升级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技能型人才通过自身的实践体验,将头脑中的隐形知识转化为真实的劳动产品,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技能型人才对产业发展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优化及产业布局合理两个方面[4]。首先,技能型人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发生显著的变化,由第一产业逐渐转向第二、三产业,第三产业快速发展,新兴产业萌芽。技能型人才为其发展提供人力、智力及技术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其次,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合理布局。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某地区的空间分布形式,产业集聚和产业分散是产业布局常见的两种形式[5]。不论是产业分散还是产业集聚,都需要技能型人才与其产业发展相对接,为其提供支持与保障,推动产业合理布局。

二、河源地区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一)河源地区产业发展现状

粤东西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现象严重。河源地处广东东北部,一部分处于粤北山区,一部分处于珠三角,战略地位突出,具有很强的辐射力。目前河源市工业涵盖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等基础工业三大门类36个行业。规模较大的有电子信息(增加值占比24.7%)、金属制品及通用专用设备制造(10.2%)、电气机械(6.7%)、纺织服装(5.6%)、食品饮料(5.2%)、医药制造、塑胶制品等。产业发展总体向好,具体表现出产业发展增速较慢、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产业布局趋向合理等特点。

第一,产业发展增速较慢。粤东西北地区2016年生产总值为1.78万亿元,占广东省GDP20.7%,人均GDP与珠三角差距悬殊①数据来源:李确.粤东西北产业振兴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EB/OL].http://www.gddx.gov.cn/gdswdx/132124/132439/285586/index.html.。就河源地区而言,如图1所示,自2013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虽在逐年增加,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高达952.12亿元,但经济增长乏力,增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年地区生产总值为900.48亿元,比上年增长8.10%;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60%,经济增长速度极为缓慢,经济发展回落现象明显。但值得肯定的是,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 11.2∶43.7∶45.1调整为10.8∶42.0∶47.2,服务业占比有所提高。但增长速率较慢,整体经济出现大幅度的回落。

图1 河源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速度图②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heyuan.gov.cn/web/xxgk/015004/20180402126519-1.shtml.

第二,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2016年珠三角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充足,占广东省的94.5%;粤东西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费投入极为有限,仅为地区生产总值的0.53%,与珠三角地区差距悬殊③数据来源:李确.粤东西北产业振兴发展的问题及对策建议[EB/OL].http://www.gddx.gov.cn/gdswdx/132124/132439/285586/index.html.。如图2所示,以河源地区为例,截至到2017年,全市共有62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规模上工业增加值320.34亿元,同比增长3.2%。自2013年以来,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总体呈下降趋势,产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11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8%④数据来源:广东省统计信息网[EB/OL].http://www.heyuan.gov.cn/web/xxgk/015004/20180402126519-1.shtml.,先进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7%,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5.2%和48.4%,仍难赶上珠三角等地区的发展脚步。河源地区以传统产业为主,位于产业链的低端,高技术制造业所占比重较低,产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图2 2013年以来河源地区工业增加值

第三,产业布局趋向合理。河源地区按照“产业协同、行业错位、资源共享、集聚发展”的原则,深度对接深圳等珠三角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生产制造环节和科研成果产业化项目,加快形成环河源市区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高端产业集聚地,培育发展龙川、和平、连平等绿色产业增长极。其中,江东新区以医药与生命健康产业、新材料及高端装备制造业为主;源城区重点发展智能家电、电子元器件和电子装配业等产业;东源县加快发展电子信息、智能(精密)制造、物流供应链相关产业;紫金县重点培育发展医疗器械与用品、新医药、新电子和绿色食品加工产业链配套产业;龙川县重点发展空气能节能环保、现代建筑工业化、电子科技与光电等产业;连平县重点培育发展生物制药、新材料、绿色食品深加工等产业。河源市各县镇都形成了独特的支柱产业,产业布局趋向合理。同时,产业布局对其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也提出了较高要求。

《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提出,到2018年,粤东西北地区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项目达到1 600个,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3 000亿元,占粤东西北地区工业经济比重35%以上①广东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广东省财政厅关于支持珠三角与粤东西北产业共建的财政扶持政策》的通知[EB/OL]http://www.mm111.net/2016/1206/313791.shtml,2016-12-06。河源地区产业大多以传统产业为主,新兴产业处于发展阶段,与珠三角等地区产业协同发展的基础较为薄弱,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不强。加之经济发展落后,产业基础薄弱,存在承接产业转移能力跟不上、产业接不住等问题,河源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能力难以满足产业合理布局的发展。

(二)河源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河源地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技能型人才的支持。河源地区高等教育发展较为落后,技能型人才社会适应性不强,目前仅有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一所高职院校。关于河源地区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现以河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个案,从技能型人才供给状况、专业设置情况、师资队伍建设情况三个维度展开。

第一,技能型人才供给状况。河源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天优势。但就目前而言,河源地区信息技术类技能型人才较为短缺,供给不足。从图3可知,2016年毕业生就业量最高的行业是教育类职业,占19.23%;其次是制造业,占16.73%;信息技术及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这与学生及家长的择业观有很大的关系,学生和家长更倾向于选择稳定的及社会地位较高的教育类职业,服务业所占比例较小。技能型人才的供给结构与产业发展结构的匹配度不高。

图3 2016年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分布②数据来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

第二,专业设置情况。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办学定位,根据产业发展及人才需求对专业设置进行动态调整。如表1所示,到目前为止,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已建成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在专业建设方面成绩显著。但仍然存在部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相脱节的情况,使得学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未能完全适应产业发展的需要。

表1 省级及以上专业成果③数据来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信息数据.

第三,“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情况。“双师型”教师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表2可知,近两年,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较为稳定,所占比例几乎达到50%左右,2017年较2016年有所降低,但总体波动不大。随着教师人数的增长,“双师型”的数量并未发生明显变化,维持在69人。“双师型”教师数量的不足会影响学校 “生师比”的合理性,进而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产生阻碍作用。

表2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结构表①数据来源:河源职业技术学院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17).

(三)河源地区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适应性分析

随着需求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支柱产业的发展,人才培养的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第一,产业发展与技能型人才供给协调度有待提高。技能型人才需求和供给的错位是制约产业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对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呈几何式增长。粤东西北地区,包括河源地区,技能型人才供应不足,与产业发展的协调度不高,成为制约产业增速发展的人才瓶颈。河源地区是粤东西北地区首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的先天优势。但是从2016年毕业生就业量最大的前十个行业看,从事信息技术行业的毕业生远低于从事教育行业的毕业生,信息技术产业技能型人才较为缺乏,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较为缓慢。

第二,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匹配度有待加强。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对技能型人才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职业院校在设置专业时,要根据产业转型升级需要进行动态调整,使之培养的技能型人才适应于产业发展。目前而言,河源地区高职教育发展进程缓慢,仅有中央财政支持专业提升服务社会能力项目专业2个,省级示范性专业2个,省级重点专业5个等,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匹配度还有待加强。特别是要增加高新技术类专业建设,使之适应河源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发展与“双师型”教师融合度有待提升。产业发展要以“人才先行”为保证,“双师型”教师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肩负着为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人力资源的重任。目前而言,“双师型”教师较为缺乏,整体素质不高,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不强,不利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提升“双师型”教师整体素质及与产业发展的融合度,已成为影响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

三、适应河源地区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一)依据产业发展特点,完善技能型人才考评机制

产业结构调整与科学技术革新推动着技能型人才供给与需求的变化[6]。目前,河源地区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现象严重,尤其是高技能型人才的短缺,已成为制约河源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科学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质量,进而有助于缓解技能型人才“供不应求”的现状。首先,在考评标准上,要构建多层次考评标准,与区域产业发展特点相适应,突出“能力主导”在技能型人才考评标准上的重要地位。在考评内容上,注重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操作以及与产业对接情况的考评。在考评方法上,综合运用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的方式方法,注重过程性评价。加强行业企业主导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的设置,第三方评价可以有效地弥补以自评为主的第一方评价及以同行为主的第二方评价的某些不足,提升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密切与产业发展的联系。此外,要注重对评价结果的及时反馈[7]。反馈环节是技能型人才考评机制的最终环节,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环。行业企业将技能型人才评价结果及时反馈于人才培养的单位,各培养单位根据评价标准重新审视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内容及过程,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对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动态调整,使其顺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二)依据产业发展趋势,优化河源地区专业设置

专业设置是连接产业发展与高职院校教学工作的纽带[8],是高职院校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河源地区凭借其承接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转移,服务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河源地区接受珠三角地区的对口帮扶,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成为重点发展领域。此外,在新兴产业上,加快产业区域融合与产业链延伸。科学地分析与预测河源地区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专业设置的优化。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的设立将为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将在职业教育发展、民族民俗文化传承与创新、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第三产业管理与服务、文化创意设计与服务等方面与河源地区进行深层次合作。首先,立足产业发展趋势,避免专业设置趋同化,有利于实现高等院校的错位发展。根据河源地区产业发展的需求,建设与之相应的学科专业群,使之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成为推动本地区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第二,立足产业发展趋势,发展区域优势,形成特色专业集群。以特色专业集群为核心,形成集中优势,从整体上提高专业水平。第三,贴近地方行业企业的实际,加强校级资源整合,引入专业设置的动态调整机制。所谓“动态”是指专业设置要依据本地区产业结构及经济发展状况的变化而进行适时调整,包括新增专业、取消专业、改造专业等。总而言之,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要与产业发展相对接。

(三)依据产业发展需求,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

技能型人才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及成果转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河源地区产业发展由低端价值产业链向中高端产业链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需求。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要[9],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是其必备的基本素养[10]。首先,“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以创新思维和方法进行教学设计,提升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使之适应产业发展需要[11]。第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新意识。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承担者,“双师型”教师应将创新意识贯穿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注重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增强学生适应产业发展的能力。第三,“双师型”教师应具备创造能力。技能型人才实现科研成果转化的首要前提就是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创造力的培养是一个极为缓慢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善于观察,实现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的转换。

猜你喜欢

河源技能型双师
山西岚河源省级湿地公园湿地恢复技术措施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SL流量计在特殊河段的应用——以河源水文站为例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
广东河源万绿湖库区的“双音话”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依托附属医院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