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口腔护理改善口腔卫生的效果评价
2018-12-12李娜
李 娜
(唐山市工人医院,河北 唐山 063000)
口腔存在有完整的生态系统,口腔温度、湿度以及食物残渣等能够为口腔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有利环境。口腔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对患者口腔情况展开认真评估判断后,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和卫生指导,通过科学的口腔护理措施,实现对患者口腔卫生的有效改善。当前国内在口腔护理方面常用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法[1]。本文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92例进行研究,评价口腔护理对口腔卫生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口腔疾病患者92例,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分别54例、38例,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38岁,平均年龄(26.7±2.4)岁。
1.2 方 法
采集患者齿内外侧面牙菌斑样本,使用口镜和探针检测,详细记录检测数据。口腔护理:首先,对患者展开健康教育,向患者详细介绍牙菌斑产生途径、危害以及清理方法,教会患者正确使用牙数清理口腔,提高患者在定期口腔检查和清洁方面重视度;其次,护理人员按照专业性的口腔护理规范,针对患者展开口腔护理和清洁。在完成护理后,再次采集患者齿内外侧面牙菌斑样本,使用口镜和探针检测,记录检测数据。
1.3 观察指标
对比患者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记录牙菌斑指数超过2分患者数,0分:未检测到牙菌斑;1分:检测到牙菌斑,肉眼不可见;2分:检测到中等数量牙菌斑;3分:未检测到软垢。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试验数据均运用SPSS20.0数据统计软件进行处理,其计量资料通过t来进行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口腔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
护理前后患者牙菌斑指数分别(0.7 2±0.3 1)、(0.28±0.07),护理后患者牙菌斑指数明显改善(P<0.05),具体情况见下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牙菌斑指数对比
2.2 口腔护理前后菌斑状况
护理前,齿36和46菌斑量超过2分患者例数占总患者数远远多于其他牙齿(P<0.05),护理后,齿36和46菌斑量有明显减少,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仍多于其他牙齿。
3 讨 论
口腔容易因为食物、空气等出现微生物,黏附在牙齿表面,聚集后形成牙菌斑,引发 牙龈炎等疾病,威胁患者口腔健康。因此,口腔卫生护理主要集中在牙菌斑形成的控制以及牙菌斑的清洁方面,将口腔内污垢和食物残渣及时清除,保持口腔和牙颌系统清洁,充分发挥出口腔良好生理功能,使口腔健康得到保证[2]。
给予患者口腔护理,能够及时清除患者牙菌斑,通过冲洗方式,将牙齿表面附着物清理,采取这种方式仅能降低患者口腔微生物数量,很难实现对牙菌斑的清除。在牙菌斑清除方面,必须要通过口腔擦拭法进行,单纯口腔冲洗方式无法实现对牙斑菌的有效清除,冲洗法智能冲洗附着在牙面的软垢,比如饭后食物碎屑等[3]。应用口腔擦拭法,需要控制擦拭力度,做好牙间隙和牙龈缘的擦拭,不仅可以去除菌斑、软垢等,还能有效去除牙面沉积物,对牙龈有着一定的按摩作用,能够实现对牙龈肿痛以及牙龈炎症的有效缓解,大幅度降低患者牙菌斑指数。口腔护理后,口腔菌斑值得到明显改善,但是下臼齿内侧菌斑量护理前后均比其他牙齿高,尤其在臼齿内侧面菌斑数量最高,可能与该部位解剖部位以及口腔擦拭发技术有很大关系,该部位口腔护理很难实现对菌斑的彻底清洁,在之后的口腔护理中需要对此有足够重视。
本次研究表明,在牙菌斑指数方面,护理前后患者牙菌斑指数分别(0.72±0.31)、(0.28±0.07),护理后患者牙菌斑指数明显改善(P<0.05);在菌斑状况方面,护理前,齿36和46菌斑量超过2分患者例数占总患者数远远多于其他牙齿(P<0.05),护理后,齿36和46菌斑量有明显减少,与护理前对比差异显著(P<0.05),但仍多于其他牙齿。
综上所述,口腔疾病患者应用口腔护理后,口腔卫生得到明显改善,口腔护理中需要重视对口腔下臼齿内侧面的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