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孕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8-12-12尹荷花
尹荷花
(张家港澳洋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00)
近年来,母乳喂养率明显降低,国际卫生组织规定母乳喂养率在50%,但是数据调查显示远远达不到该标准,这与婴儿奶制品大量出现以及孕妇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缺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次对我院初孕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明显提高了母乳喂养率,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1-2017.12收治的92例初孕妇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剖宫产20例,顺产22例,年龄在21-33岁,平均年龄为(26.9±1.5)岁,观察组50例剖宫产23例,顺产27例,年龄在22-35岁,平均年龄为(27.1±1.6)岁,均母婴同室,排除意识障碍、认知障碍的孕妇。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
1.2 方 法
护理人员给孕妇分发调查问卷,对照组42例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医护人员产前给孕妇介绍母乳喂养的重要性以及优点,产后指导孕妇进行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方式。在此基础上,观察组50例进行系统化健康教育,产前4周给孕妇进行健康教育培训,每周1次,每次知识、技能各1h,培训包括[1]:产后活动以及产褥期饮食,产后护理法;新生儿护理中常见的问题以及对策,新生儿沐浴法;计划生育以及预防接种,脐带护理法;母乳喂养方式,母乳喂养重要性,母乳喂养技巧。产后根据孕妇的身体状况指导患者及时下床活动,给患者提供健康营养的饮食计划,重点是保证孕妇母乳充分,产后及时清洗阴部,减少感染的发生,产后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孕妇身体受寒引起产后后遗症,喂养后清洁乳房,减少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做好新生儿常见问题的预防措施,一旦出现并发症需要及时给予护理干预,在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给新生儿进行沐浴,减少病菌感染。告知孕妇计划生育的健康知识,叮嘱孕妇预防接种的相关知识,及时对脐带进行护理。护理人员给孕妇示范母乳喂养姿势以及技巧,喂养期间观察新生儿的呼吸、面色等情况,减少呛咳等情况。
1.3 评价指标
记录孕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
1.4 统计学处理
运用SPSS19.0来分析全部数据,以%表示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进行 检验,若两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
2 结 果
观察组孕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产后情况比较[n(%)]
3 讨 论
母乳喂养指的是孕妇产后用乳汁喂养新生儿的一种方式,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具有营养充足、易于婴儿消化、喂养方便、含有大量免疫物质以及经济实惠等特点,一定程度上减少婴儿消化系统以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有助于婴儿的健康成长。初孕妇由于缺乏生育经验、喂养经验,产后常不采用母乳喂养,直接影响婴儿的身体发育。护理人员在产前给孕妇进行母乳喂养相关知识的讲解以及重要性的介绍,而且母乳喂养属于易变行为,因此,产后最初几天是婴儿母乳喂养的最佳时机[2]。护理人员指导孕妇母乳喂养的姿势以及技巧,喂养期间观察婴儿的呼吸情况,产后做好自身的卫生情况,减少感染情况的发生。产后及时和孕妇沟通,缓解其不良情绪,促进乳汁的分泌,保证婴儿的正常喂养。本文着重对我院收治的92例初孕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进行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观察组孕妇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母乳喂养率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显著优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说明采用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孕妇母乳喂养以及新生儿护理能力进行培训和介绍,可提高初孕妇对产后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提高产后新生儿的护理能力,降低产后孕妇以及新生儿不良事件的发生率[3]。
综上所述,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孕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可在临床中应用。